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可以祝福自己吗(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名字:讲好你的故事,换了以前,也许只会看一眼,然后在心里说一句:职场鸡汤又来了。

当我看到副标题:66个小行动改变人生剧本。我开始好奇。小行动就能改变人生啦?于是带着怀疑,我开始阅读。

读完以后,要用一句话说我的感悟,则是:这不是鸡汤,这是真正的经验之谈。

《讲好你的故事:66个小行动改变人生剧本》由新加坡作者沈文才自身人生经历编写而成。

沈文才先生曾在多家国际知名银行任职,是真正的投资银行专家;同时也是大学教授,热衷金融和职场教学;他还热爱写作,是拥有超过200万粉丝的专栏作者。

沈文才先生非常真诚的分享了自己的整个职业变迁与发展,通过一个个不断的小行动,切切实实的让他一步步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由本职工作发展出自己饶有兴趣的第二职业甚至终生事业,并在自己的事业中感受到了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可以祝福自己吗(功不唐捐玉汝于成)(1)

一. 把不幸变有幸

读完全书我最大的感慨是:作者沈文才先生是一个真正拥有深刻内在积极感的人。是这份积极感,让他不断前进,并总结出66个职场生活锦囊,一路披荆斩棘。

你会在书中发现,他并不是没有失败过,他也被自卑困扰多年,他也遇到了各种职场问题和压力,而不一样的是,沈文才一直践行积极心理学,把问题与失败变为成长的机遇,主动把不幸变为有幸。

假如私人旅行正一切顺利,可你突然接到公司短信,要你取消休假马上处理紧急任务。面对被职务砍掉的假期你会怎么做呢?

沈文才当然也觉得扫兴。可他的做法则是努力把不幸变有幸,在飞机上鼓起勇气和邻座聊天,聊到摄影爱好,才发现原来对方是相机相关行业,这次坐飞机是要去取一款水下使用的360度全景相机的首个样品。最后,沈文才成为这款相机的测试使用者。这便是沈文才主动变“不幸”为“幸运”的例子之一了。

二. 把不便变方便

而除了把不幸变有幸,沈文才先生也在书中提出:“良机总是出现在不方便的时候。

在上海和香港工作了两年的Eric,决定从繁忙的国外回到自己家人所在的新加坡。

新加坡是心中最舒适的地方,Eric不仅重新装修了自己的家,还买了一辆车,准备长居新加坡。

而一通电话打破了好不容易得来的平静。这通电话是邀请Eric去香港工作。

这的确是一个更好的机会,平台更大,发展更好。

可Eric好不容易才定下来,难道又要搬家去海外,这也太不方便了。

如果你是Eric,你会放弃好不容易得来的稳定去面对一个未知的新机会吗?

最终他卖掉了新买的车,出租了新加坡的公寓,又再次搬回香港,得到了这份新工作。

而Eric后来也非常感激自己当时做的决定。

这个故事也是作者沈文才的亲身经历。

我们常常抱怨,这机会怎么到我这里就稍纵即逝,抓都抓不住?而我们未曾想过,也许机会早就出现在我们面前,是我们用一句“不方便”给拒绝掉了。

我的朋友K曾经分享了一件她的职场事。那时她刚刚毕业,准备在新西兰工作。

面试一切都很顺利,可是老板说:

“最后一件事,你会开车吗?必须自己开车才行。”

那个时候K刚考过驾照,但还没拿到证件,也没有自己的车,的确不太方便。

K说她当时本想说自己没有车,但最终她回答的是:“没问题,我有车。”

面试一结束,K就立马去租了一辆,并且练了一晚上,凌晨才回家。

但是第二天新工作顺利展开,K也适应地很不错。

就像沈文才在书里说的那样:机会出现时我们会找借口推脱:“等我有时间或者更有把握时再去做吧。”但是,从来不会有一个完美的时机。如果我们拖得太久,那么机会可能永远不会再有。

从来没有完美的时机,更多时候也许我们都“不太方便”,但如果你能看到“不方便”背后的机会,再主动把“不方便”变“方便”,相信你能比其他人更好的抓住机会。

三.把兴趣融入生活的海

曾经我也以为,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工作就是应该与生活分开。

直到看到书中的这句话:

“ 如果我们在其中一个场景下不快乐,那么在另一个场景下也不会快乐。”

如果过分划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容易导致工作与生活的割裂。

如果在工作的场景中是不快乐的,也许“逃避”转换到生活的场景,状态会暂时好起来,但如果“割裂”持续,也许最终就只剩“内耗”。

所以当沈文才提出:我们应当努力把个人兴趣融入工作,应该积极实现工作与生活的融合,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我的朋友小朵,在工作实习的时候,她就常常科普瑜伽的好处,并且非常主动的带领大家一起做瑜伽。

当时我对她说:

“你这么热爱瑜伽,为什么不考虑做专业的瑜伽老师呢?”

而我没有想到她的确听进去了,她辞职后选择进修瑜伽技能,成为了一位专业的瑜伽老师,而她对瑜伽的热忱感染了很多人,同时也影响到我,是我学习瑜伽路上的入门老师。

而现在的她,已经拥有自己的瑜伽馆了。

的确,如果能够把兴趣融入工作,这将是多么美妙啊。工作不再是一份机械的劳动,而当一个人拥有了热忱与喜爱,借由工作实现的价值感,成就感,那的确是难以比拟的。这也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自我实现"。

兴趣就是我们的水滴,工作生活就是我们的大海。

而一滴水,要如何才能不干涸?

那就是当水滴融入大海中时。

四.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这是我看完全书后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句话。

正是因为沈文才一直践行着积极心理学,积极对待人生中所有小细节,把不幸变幸运,把不便变方便,努力向前,不断总结,才有了这66个小行动的经验之谈。这的确是给我们的职场、生活金钥匙。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珍珠要一颗一颗串连,才能变成珍珠项链。

每天持续践行一个小行动,最终带来的就是大改变。

水滴融入大海的过程是缓慢的,但当水滴真正融入大海,那就是更广阔的天地。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可以祝福自己吗(功不唐捐玉汝于成)(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