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整本书阅读指导:窗边的小豆豆:五分钟

文/佐佑de妈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时间,引来争议无数而我却想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窗边的小豆豆整本书阅读指导:窗边的小豆豆:五分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窗边的小豆豆整本书阅读指导:窗边的小豆豆:五分钟

窗边的小豆豆整本书阅读指导:窗边的小豆豆:五分钟

文/佐佑de妈咪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时间,引来争议无数。而我却想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

相信每个读过《窗边的小豆豆》的人,都会认同我的观点。


一:作者简介:

《窗边的小豆豆》由日本的黑柳彻子编写、著名儿童画画家岩崎千弘绘图,日本文学博士、文学翻译者赵玉皎翻译成文。

此书一上市,即刻获得了数千万读者的喜爱,并被翻译成33国文字全球发行;她被《纽约时报》《新闻周刊》《时代》周刊等权威报刊赞誉为“日本最伟大的女性”;她还被称赞为,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女性。

也因此,她荣获了继奥黛丽.赫本之后第七位、亚洲历史上第一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身兼重任的她,足迹遍及地球的每个角落。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女性,却因为淘气,一年级时就被退学了。

不幸的小豆豆(作者的乳名)却又是极其幸运的。因为她拥有一位永远爱她、包容她,又极富耐心的妈妈。

读书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可以迅速获得您想要的感动:

1.时代背景。

《窗边的小豆豆》所记录的这段影响她一生的美好时光,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东京。

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全世界都人心惶惶。

但在世界的一个小角落里,仍有一群纯净的孩子,他们像从未经历过战火的恐惧一般,仍像平常一样,安静地读书、学习、欢快地嬉戏打闹……

这是多难得的场景啊。然而这片珍贵的净土,却倾注了小林宗作校长毕生的心血。

作者撰写这本回忆录式的自传体小说,为的是怀念已逝的小林宗作先生。由此可见,其对作者的影响之深。

2.题目的由来。

旧学校的小豆豆,时常站在窗边等宣传艺人,那时的她也常因不合规范而备受老师的嫌弃,因此有种被排挤的感觉。

而当时的日本流行“窗边族”一说,指的是,工作时,不受重视的员工,通常会被安排在靠窗边的位置。

当时小豆豆的处境用“窗边族”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因此,作者将此书起名为《窗边的小豆豆》。

3.“巴学园”的“小林一茶”。

本书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重点介绍了“巴学园”校长——小林宗作老师。他对学生、学校和教育事业虔诚的态度和深刻的爱,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人。

书中,作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叙述,让我们对小林宗作校长的为人、教育理念、办学方针和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4.校长之真爱

.称呼的由来

“小林一茶”是日本著名诗人。他的诗句虽像孩子般纯真,但却有让人“思考人生,思考自然”的本事。

小林宗作校长喜爱大自然,也喜欢小林一茶的诗,并经常读给孩子们听。于是便有了“巴学园小林一茶”的尊称。

同时因为年纪和过度操劳,校长的头顶秃了。于是,调皮的孩子们也称呼他为“一茶老爷子的秃头”。

一般人看来,这样的称呼充满不尊重。只有校长明白,这种“大不敬”恰恰是孩子们深爱之情的表达。

于是他乐呵呵地应着,孩子们也笑嘻嘻地大声吆喝着。

通过这件事,大家可以看出,校长有多了解、多爱、多包容孩子们。他的心胸又多么宽广啊!

.信任和尊重学生

小林宗作先生虽然门牙已脱落,说话漏风,但是面对孩子时,他从不避讳自己的“丑态”。他喜欢微笑,从不斥责。

哪怕上课期间,发现淘气的小豆豆“逃课”,去掏粪池,他也只说了一句:“弄完以后,要把这些东西全部放回去。”然后背着手,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消失了。

校长的一个小小举动,却让小豆豆感受到了被信任、被尊重。于是“收工”时,她把掏出来的东西一点点放回去,把地弄平,盖上盖子,舀子也当回原位……直到一切就像从前一样,她欢快地离开。

试想一下,如果发现“不务正业”的小豆豆后,校长大声呵斥到:“干什么蠢事”,或者用担心的口吻说:“太危险了,快停下来,我帮你吧”,这又将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细心、用心又富有耐心

小林宗作校长,不仅尊重、包容学生,他还是一个十分有耐心的人。

他“极富耐心地听小豆豆聊了4小时”;孩子做荒唐事时,他不仅不会请家长,还会无条件地倾听孩子们的抱怨;他会特意挑选运动会时间,精心设计运动会项目,并鼓励孩子们集体裸泳,只为消除像“高桥君”“泰明”这样身体有缺陷的孩子的“自卑感”“劣等意识”和“羞耻感”;他一遍遍地对“坏孩子”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也不停地鼓励高桥君“不要忘记自己的第一名时的自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小林宗作校长,从不说教,却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文化知识和为人处世的方法传授给孩子们。

他最懂孩子。他不光知道孩子们要什么,喜欢什么,还能给与他们真正想要的。比起说教,他更懂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所以,他带孩子们在礼堂里“野营”,并讲大洋彼岸的故事给他们听;他带孩子们拜农民伯伯——旱田为师,边参与劳动,边学习知识;他带孩子们野炊,让他们自己动手洗菜、切菜、做饭,以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他带孩子们玩“鬼捉人”的游戏,以锻炼他们的胆量;他鼓励孩子们,边做韵律操,边用粉笔在地上画画,让他们在尽情享受音乐旋律带来的欢乐的同时也学会了使用粉笔和写字……


5.校长之深爱

小林宗作校长,满怀希望地创办了“巴学园”,并倾注了所有心血,最终却吞没于熊熊战火之中。

深受打击的校长,从此以后便变得犹豫起来。而重办巴学园的梦想未实现之前,便早早离世了。

可见,校长是有多爱“巴学园”啊!

.“巴学园“的含义。

“巴”,是指一黑一白的巴形图案组成的类似太极的徽记。

学校以此为名,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身体和心灵两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此名字是小林宗作先生教育理念的提现。

而且他给儿子取名为“巴”,这不仅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深爱之情,我们也能感受到其对“巴学园”的款款深情。

这也表达了一种传承。他希望“巴学园”能够长存,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而一直努力。

.与众不同的“巴学园

“巴学园”的大门是用活树做成的;全校仅有50多名学生,他们在用旧电车做成的教室里学习;学生们每天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情和喜好选择同桌;上课时,也能从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开始学习;学习计划结束得早,下午便可以出去散步;散步时,不仅可以尽情玩耍,还能学到更多课外知识……

学校所有的与众不同都体现出校长对学校、对教育事业的良苦用心。


6.校长之热爱

小林宗作校长曾说过:

不要把孩子束缚在自己的计划之中,要让他们到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要比老师的计划大得多。过于依赖语言和文字的现代教育,恐怕会使孩子们用心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的能力渐渐消退吧?

这些话,总能让人感受到:小林宗作校长,在教育事业中,十分重视孩子的引导,却不过分依赖书知识的理念。

他鼓励大家勇敢走出去,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肢体感觉、用心感悟。

同时,他也用实际行动提醒教育者们,不要拘泥于教学提纲和课标要求。要做真正的教育,要做帮助孩子们找到梦想的引领者。


他还说过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能感受到比起干干巴巴地传授死板的课本知识,小林宗作先生更重视孩子们身心的和谐发展。

因为只有感官和思想全部调动和利用起来以后,人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人。才富有感情、激情、热情,才能用心生活,才会极致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有可能成就自我。


他又说过

无论哪个小孩子,他出世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这是小林宗作校长的教育方针。其与我国“人之初,性本善”的理念不谋而合。教学过程中,他非常重视孩子们优秀品质的保护和培养。

他通常以鼓励和正面引导为主,从不用恶毒的语言和偏见的目光,评判任何一个孩子;也从不用轻蔑的表情藐视任何一个学生。

与孩子交流时,他会俯下身子,与孩子保持同一高度,微笑着、认认真真地倾听……

我想,正是在“教育怪人”——小林宗作校长,“奇怪”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怪孩子”小豆豆才能迅速成长为备受大家欢迎的“好孩子”。甚至成年后,小豆豆能够成长为万众瞩目的名人,这与校长的早期影响是分不开的。

试想一下,在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没有来到“巴学园”,没有遇到小林宗作校长,没有接受“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是一直待在“正常”的学校里,接受着所谓的“传统教育”的“洗礼”。小豆豆很可能不会成为现在的“黑柳彻子”,却很有可能因为不堪排挤而早早辍学,过上与现在完全不同的生活。

如果说小豆豆的成名史是个例外。那么身材矮小、成年后担任人际关系这条工作的高桥君;中学没读完便通过发掘自己兴趣爱好,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东洋兰专家的大荣……

众人的成功和淡定从容的生活态度,告诉我们凡是从“巴学园”走出去的学生,不管生活中经历多少磨难,他们都能坚定而又快乐地生活着。


四.父母之纯爱。

调皮的小豆豆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学校教育功不可没。与此同时,家庭教育的力量,同样不可小觑。

作者在书中回忆道:

妈妈从来不对小豆豆说“应该干什么”,如果我说“我想干什么的时候”,妈妈就会说“好啊”,然后并不多问什么,但是她会把孩子们做不了的手续上的事情,都帮孩子做好。

善解人意的妈妈不仅深爱她、包容她、尊重她,还会带她认识精英人物,感受音乐和大自然的美好,同时她也十分尊重和支持爸爸的梦想……

在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豆豆本来就不会差,再加上“巴学园”的“点睛”,小豆豆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一点也不意外。

由此看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并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愿望。只有足够努力,方法得当,“坏孩子”也能成为展翅高飞的“雄鹰”。


五:写在最后

读完《窗边的小豆豆》,找到每个人都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童年;反复阅读《窗边的小豆豆》,定能纠正自己的教育观。

读书前,很多人会以为孩子有没有出息,责任完全在学校;读完后,便会深刻意识到,遇到好的老师是孩子一生的财富,而遇到好的父母则是孩子一辈子的幸福。

也就是说,如果把家庭教育比作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的“钙元素”,那么学校教育就是“维生素d3”。二者只有有效结合,学生才能茁壮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