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乔女真实身份(聊斋中的平原人)

文|刘庆民

聊斋乔女真实身份(聊斋中的平原人)(1)

清朝著名怪异小说《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先生的“孤愤之书”。他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晚期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特别是中下层人们的生活和农村的生活,塑造了众多的风采各异的人物形象,虽假以志怪,却是令人感到亲切、生动、朴素,具有泥土的芳香气。

在这众多的人物形象中,有两位平原人。一个是王成,另一个是乔女。读过之后,让人感到在蒲松龄先生笔下的平原人那样的正直和善良。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平原人民在封建统治下遭受的苦难和不幸。

山东平原县有个人叫乔生,他有个女儿长得又黑又丑,塌鼻子,跛只脚。眼看年纪已经到了二十五六岁,还没有上门提亲的。本县有个穆生,已经四十岁了,妻子死后,没有钱再娶老婆,经人撮合,就把乔女娶到家。

结婚三年,乔女生下了一个儿子。可好景不长,穆生死了,家里更穷得厉害,乔女和儿子的生活非常困难。乔女乞求娘家怜惜帮衬,母亲有些不耐烦。乔女见状生了气,从此不再回娘家,只靠自己纺线织布来维持母子二人的生活。

平原有个姓孟的汉子,妻子过世后,留下个孩子叫乌头,才刚刚周岁,因无人抚养,急着要找一门亲事。他托媒人多次相亲,总是不和自己心仪。孟生有一次偶然见到乔女,非常高兴,暗地托人透风给乔女,表示愿意娶她。

乔女未应允。她说:“忍饥受冻地过这种穷日子,嫁给孟生能够有吃有穿,我难道不愿意吗?可是自己长得又丑又有残疾,比不上别人,但能自己相信自己的,只是品德尚好罢了。再说,我嫁给他等于是侍奉过两个丈夫,孟生究竟图我哪一条呢?”

聊斋乔女真实身份(聊斋中的平原人)(2)

孟生得知这些情况后,倾慕的心情特别迫切,就请媒人带上封好的金子加上现钱,去游说乔女的母亲。乔女的母亲听了非常高兴,亲自来到女儿家里,说服女儿嫁给孟生。

乔女发誓不改志节。乔母没能说动女儿改嫁,觉得羞愧。于是托媒婆捎话给孟生,表示愿意将小女儿嫁给孟生为妻,孟家的人都很高兴,可孟生却很不愿意。事情就这样搁下了。

没过多久,孟生突然得了急病死了。乔女听说后亲自前去吊丧,哭得十分悲痛。孟生本来没有亲戚,他这一死,只剩下一个周岁的婴儿,村里的地痞流氓,都趁机欺负孟家,将他家的家具很快抢光了,又要谋算着要瓜分他的田地和房产。他家的仆人也各自偷些东西跑了。只有一个老妈妈,抱着孟生的儿子在灵堂的帐幕后哭泣。乔女问明缘故,很是抱不平。

乔女听说有个林生和孟生的交情不错,就登门求告,说:“夫妇、朋友,都是人和人的重要关系。我是个长得很丑的人,世人都看不起我,只有孟生能了解我。他在世的时候我虽然拒绝了这桩婚事,可是我心里已经答应了。如今孟生死了,儿子年幼,我应该来报答知己的人。可是,抚养孤儿容易,抵御那些坏人却很难,要是因为孟生没有父母兄弟,就眼看着孟生的儿子死去,家产败落,而不去救助,那五伦之德里就可以没有朋友这一条了。我对先生您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请您写一封信告到县官那里,抚养孩子的事,我就承担起来”。林生听了非常感动,立刻答应说:“行。”乔女就告别回家去了。

林生打算按乔女说的办,这可惹怒了那些地痞流氓,放出风来,如果林生敢给县官写信,就对他动刀子,林生听了非常害怕,关起门来不敢写状子。

乔女在家等了好几天没听到动静,就赶到孟生家打听消息,得知孟家的田产已经全部被抢光了。乔女气愤极了,她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自己亲自去县衙见官。县官问乔女:“你是孟家的什么人?”乔女回答说:“县太爷是一县之主,所凭信的是个‘理’字,如果说话不真实,即便是最近的亲戚,也逃脱不了罪过;如果不是假话,就是过路人说的,也应该听从啊!”县官见她直率地顶撞自己,很生气,不再听她说下去,将乔女训斥了一通,赶出了衙门。

乔女觉得很委屈气愤,又无处诉说,就痛哭着向乡绅家去哭诉。有一位乡绅先生听到这事,觉得乔女一介乡间民女这样重义气,很同情她。就主动向县官代为辩白。县官审问确实后,严厉惩办了那些地痞流氓,并将被夺去的田产、家具全部追回,还给了孟家。

乡绅中有人提议留下乔女住在孟家,以便抚养孤儿。乔女却不愿意那样做。于是,她将孟家的门户锁起来,让老妈妈抱着孟生的儿子乌头跟她一起回到自己家里,并另外给他们安排了住处。凡是乌头日常费用,乔女都是和老妈妈一起去打开孟家的门户,量出粮食,给乌头置办。自己一文钱也不占用孟家的,仍然抚养着自己的孩子过穷日子,完全和以前一样。

过了几年,乌头渐渐地长大了,乔女就请了老师教他读书。自己的孩子却叫他学着干活。老妈妈劝乔女也让她的孩子和乌头一块读书。乔女说:“乌头的花费是他自己家的,我要是耗费别人的钱财来让自己的孩子读书,我的一片心意怎么能说得明白呢!”

又过了几年,乔女替乌头积攒下几百石粮食,就给乌头娶了大户人家的女儿,整修了孟家的宅子,分开家,让乌头回家过日子。乌头哭着邀请乔女和他一同去孟家居住,乔女才依从了,可是仍然照旧纺线织布。乌头两口子将乔女的工具硬夺下来。乔女说:“我母子二人不干活,光坐着吃饭,哪里能安心呢?”于是,她不听乌头两口子的劝阻,起早睡晚地替孟家管理家务,让自己的儿子去田地里巡查庄稼,如同长工一样。乌头两口子,有点小过错,乔女总是训斥责备,一点也不宽容。如果略有不改的,乔女就会生起气来,要搬回家去,直到小两口跪下认错表示悔改,才算了事。

不久,乌头中了秀才,乔女又要告辞回家。乌头仍不答应,还赠送礼金,给乔女的儿子娶了亲。乔女就让儿子分出去,回家过日子,乌头挽留也留不下,暗地里派人给他在邻近村里买了百亩地,然后才让乔女的儿子走了。

蒲松龄在评论乔女时写道:“知己之感,许之以身,此烈男子之所为也。彼女子何知,而奇伟如是?若遇九方皋,直牡视之矣。”

(作者为山东省平原县人大退休干部)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