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斋的故事(康乐斋典故溯源)

祥瑞斋的故事(康乐斋典故溯源)(1)

【康乐斋典故溯源】倾城笑丶倾国笑

【倾城笑】唐•李商隐《僧院牡丹》诗:“倾城惟待笑,要裂几多缯。” 宋•管鉴《青玉案•永春夜宴张叔信后堂席上用韵》词:“遏云轻唱倾城笑,玉面夜光互相照。” 明•刘征明《蝶恋花•屡挑以可不应闻花已谢再寄谑词》词:“檀板不闻尊前倒,油兰辜负倾城笑。” 明•吴绡《一斛珠•歌妓》词:“烟中一朵芙蓉裹,莫惜明珠买取倾城笑。” 清•洪亮吉《满江红•谭子受英雄儿女图》词:“千里偶追流电影,万金顾买倾城笑。” 清•黄图珌《百尺楼•梅》词:“能添寿阳妆,恨少倾城笑。”清•虫天子《中国香艳全书》第十五集卷一《淞滨琐话•记沪上在籍脱籍校书》:“黄金合买倾城笑,彩凤还期比翼飞。”

祥瑞斋的故事(康乐斋典故溯源)(2)

【倾国笑】宋•黄庭坚《题高君正适轩》诗:“妖娴倾国笑,丝竹感人深。” 宋•苏籀《和洪玉甫秘监荔枝三》诗:“唐亡倾国笑,何物免罹愆。” 宋•曾丰《赋桃李花》诗:“倾国笑容斜媚日,恼人香气上薰天。” 明•烟水散人《桃花影》第六回:“解珮孰酬倾国笑,晚烟空惜傲霜容。”

以上诗词中出现的 “倾城笑”、“倾国笑” 二字目,是用来比喻美女艳丽无比的迷人笑容,因而常用作绝色美女的比喻,也用来形容美丽的花儿盛开得艳丽迷人。

这两个词目虽然各自只有三个字,却隐藏着两个典故,一个用典即 “倾城” “倾国” 是明典,而另一个 “笑” 用典是暗典,需要深思熟虑后方可得知。

“倾城”、“倾国” 这个典故出自《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传〉》。

祥瑞斋的故事(康乐斋典故溯源)(3)

相传李延年是汉武帝的乐师,他有个妹妹 (失名) 长得天姿国色,延年想把妹妹介绍给汉武帝,但又不好直说,有一天他在汉武帝面前唱了首歌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 (回头看一眼) 倾人城 (使全城的人为之倾倒),再顾 (回头再看一眼) 倾人国(使全国的人为之倾倒)。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武帝一听后,大吃一惊,当今世上还有这么一位绝色佳人,于是急切地要马上见到这位北方佳人。李延年于是将妹妹带来,汉武帝一见,其美丽果然倾城独立,绝无仅有,大得武帝宠爱,不久立为夫人,号李夫人。但好景不长,李夫人得月子病而早死,汉武帝为她而得相思病,“相思病” 一词就是从这儿来的。汉武帝想她几乎到了发疯的地步,曾多次使方士用 “返魂香” 招她的亡魂相见,唐·白居易有 “反魂香降夫人魂” 的诗句,就是说这件事。“返魂香” “还魂香” 这一典故也就是从汉武帝这件事而来的。



祥瑞斋的故事(康乐斋典故溯源)(4)



正因为李延年所唱的这首歌,用“倾城” “倾国” 来形容他妹妹无比地美丽,后来的 “倾城倾国” “倾国倾城” 两个成语就这样产生了,常取李延年歌辞原意来形容美女面容非常美丽迷人。以上的 “倾城笑” “倾国笑” 中的 “倾城” “倾国”,很明显就是从这儿来的,因而也用来形容美女艳丽迷人的笑容。

祥瑞斋的故事(康乐斋典故溯源)(5)

但李延年歌辞中只言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并没有说 “一笑倾人城” “再笑倾人国”。但这儿确实用了 “倾城笑” “倾国笑”,这个 “笑” 的事情又从何而来?深入研究,原来揉进了另外一个典故,这个典故确有一笑倾城的。

这个典故出自战国•楚国大文人宋玉的笔下。宋玉有一篇赋名叫《登徒子好色赋》。在赋中说:他的东边邻居有个妙龄女儿长得非常美丽,美丽到了什么程度,他没说,只打了个比方说她嫣然一笑,整个阳城、下蔡的贵族子弟都被她迷倒了。

祥瑞斋的故事(康乐斋典故溯源)(6)

原文是这样写的: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 (我乡里),臣之里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东边邻居的女儿。子,古时女子亦称子,见《正字通》)。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 (指高),减之一分则太短 (指矮),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阳城、下蔡,是楚国的两个大城市名,为豪门贵族所居)。”

根据这段文字,后来 “嫣然一笑” 或 “一笑嫣然” “嫣然笑” 这些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都是用来形容美女笑容之美艳的。

祥瑞斋的故事(康乐斋典故溯源)(7)

以上原文中虽然没有出现 “倾城” “倾国” 的字眼,但东邻女子嫣嫣然一笑能 “惑阳城,迷下蔡”。阳城、下蔡当时为楚国贵族们聚集的两个大城市。这儿就已把 “倾城” 这个意思表示出来了。“惑” “迷” “倾” 三字虽不同,但三字在这儿都有 “使人倒下” 的意思。东邻美女一笑能使阳城、下蔡两个城市的人全都迷惑倒下,“惑阳城、迷下蔡” 不正是 “倾阳城,倾下蔡” 吗?



祥瑞斋的故事(康乐斋典故溯源)(8)





不过,“阳城” “下蔡” 两个城名,虽然在宋玉笔下说的很具体,但是不为一般人所理解、知道的,而李延年歌辞中 “城” “国” 呢?虽然很笼统但都通晓易懂、很大众化,另外 “笑” 比 “顾” 用词又要好得多,这样后人引典时遂将二事揉合在一起取二者的优好之处组成词语灵活地运用到自己所需要的诗文里面,于是便有了 “倾城笑” “倾国笑” 这两个用典形式的出现。

这种现象,诗文中如另常见的 “一笑倾城” “一笑倾国” “倾城一笑” “一笑倾人国” “一笑倾城国” 等用典形式来看,二者合并用的痕迹则更为明显。

祥瑞斋的故事(康乐斋典故溯源)(9)

【一笑倾城】唐•李白《感兴》诗:“蛾眉艳皎月,一笑倾城欢。” 宋•柳永《少年游》词:“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 宋•邹登龙《雪霁梅月曲》诗:“漪缟袂兮谁子,粲一笑兮倾城。” 清•烟霞散人《凤凰池》第三回:“向道蛾眉能耗世,一笑倾城,祸水真难制。”

【倾城一笑】南朝•梁•荀济《赠阴梁州》诗:“倾城一笑得人留,舞罢娇娥敛黛愁。” 宋•杨修之《响屧廊》诗:“倾城一笑无遗迹,不见长廊响屧人。” 明•吴炳《绿牡丹》第二一出:“空劳,河滨未许趁春潮,博得倾城一笑。” 清•孙云凤《沁园春•眉》词:“但倾城一笑,舒来堪爱,捧心无语,颦亦增怜。”

【一笑倾国]】唐•李商隐《北齐》诗:“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宋•欧阳修《鹧鸪天》词:“学画宫眉细细长,芙蓉出水斗新妆,只知一笑能倾国,不信相看有断肠。” 明•杨用修《水龙吟•梅》词:“轻颦向人微笑,芳心谁识,对珠帘不卷,绮窗半露,嫣然一笑倾国。”

祥瑞斋的故事(康乐斋典故溯源)(10)

【一笑倾人国】唐•胡曾《咏史诗•褒城》诗:“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清•佚名《十美图》第四出:“是何人把花容细描?怎画得这般丰嫩,假一笑能倾人国,若堪呼走下青绡。”

【一笑倾城国】清•陶贞怀《天雨花》第九回:“一笑倾城国,娇姿举世无。”

例句甚众,不可枚举。

总之,“倾城笑” “倾国笑” 两个用典形式,是李延年的歌辞 “一顾倾城,再顾倾国” 与宋玉笔下的东邻美女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两个典故的混合体,是不能撤开单独来理解的。



祥瑞斋的故事(康乐斋典故溯源)(11)

注:文中所列图照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即予删除,在此告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