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的历史价值(袁宝华先生与科圣张衡的悠悠往事)

巨星陨落,国失重器。2019年5月9日7时37分,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袁宝华先生在北京逝世。袁宝华先生是南阳籍老乡,虽说享年103岁,可谓寿逾期颐,但惊悉哀讯,仍令人不免伤心,悲痛。

张衡的历史价值(袁宝华先生与科圣张衡的悠悠往事)(1)

晚年袁宝华先生

袁宝华先生1916年出生在南召县,1928年,进入河南省第五中学(现南阳一中)就读。1931年,考入河南大学附中。1935年,袁宝华先生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积极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运动。193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袁宝华回到家乡,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新中国成立后,袁宝华先生相继担任中央重工业部和冶金工业部局长、副部长,国家物资管理部部长等职务。粉碎“四人帮”后,他又先后担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等职务。在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改革、教育改革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蜚声中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经济学家。

“认识”袁宝华,是从一座历史建筑开始的。

2005年,笔者所在单位张衡博物馆在市内的办公地由宛城区文化馆,迁至新华东路新华宾馆院内的“南阳县文庙”。这是一座建于清代的古建筑,殿宇飞檐,青砖灰瓦,在绿树翠竹的点缀下显得清幽静谧、沧桑厚重。这里,在古代是教授儒家经典的教育机构和祭拜孔子的场所,但同时,它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宛属平津同学会”旧址。自此,随着对这座建筑历史文化的慢慢了解,逐渐“认识”了这位从南阳走出去的革命者。

张衡的历史价值(袁宝华先生与科圣张衡的悠悠往事)(2)

南阳县文庙大成殿

张衡的历史价值(袁宝华先生与科圣张衡的悠悠往事)(3)

“宛属平津同学会”旧址

1937年10月,中共鄂豫边省委派地下党员郭以青、袁宝华、张剑工等成立了宛属平津同学会,主要办公地就在这座古建筑内。同学会在这里创办《救亡》周刊和《炮火》壁报,组织歌咏队、宣传队,深入城内各中小学校和公共场合,宣讲抗日形势,教唱抗日歌曲,巡回演出话剧。他们街头演讲、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从这里,袁宝华先生走出南阳,走进延安,走进北京,从一名青年学生成长为一名职业革命者,成就了其卓著的人生。

“熟悉”袁宝华先生,是从和同事们的追忆中开始的。

工作中,常常听单位的老领导、老同志提起袁宝华先生尊崇张衡,支持张衡研究的往事,更加深了对他的了解,也记下了他关心张衡博物馆建设的二三事。

1991年春,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袁宝华先生回到南阳,回到了阔别五十余载的家乡。此时,张衡墓已经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墓园基础上建立张衡博物馆的工作正在顺利推进,建设规划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复同意,即将进入全面施工。袁宝华先生知道后提出到张衡墓去参观,拜谒这位世界科学伟人。4月18日下午,在时任南阳地委书记张洪华的陪同下,袁宝华先生来到了张衡墓。他认真倾听张衡业绩的介绍,仔细审看墓前碑刻上的文字记载。工作人员向他汇报了张衡博物馆的筹建情况,他听得兴致勃勃,不住的点头肯定。大家请他为张衡墓园题词,他欣然应允,挥笔写道:“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辛未春谒张衡墓”。

张衡的历史价值(袁宝华先生与科圣张衡的悠悠往事)(4)

袁宝华先生(右5)参观张衡墓园

张衡的历史价值(袁宝华先生与科圣张衡的悠悠往事)(5)

袁宝华先生(左一)参观张衡墓园

张衡的历史价值(袁宝华先生与科圣张衡的悠悠往事)(6)

袁宝华先生(左三)参观张衡墓园

此后,袁宝华先生虽然再未回到故乡,但他却时刻关心着家乡的变化,对南阳的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深切关注。他通过各种方式,对张衡的研究工作和张衡博物馆的建设给予关心和支持。

张衡的历史价值(袁宝华先生与科圣张衡的悠悠往事)(7)

袁宝华先生为南阳张衡博物馆题词

1996年,为了更好的宣传张衡,宣传南阳文化,南阳市政府、市人大组织编写《科圣张衡》一书,同时筹备成立中国南阳张衡研究会。刘永平担任《科圣张衡》的主编和研究会的筹备工作。一天,她到北京拜见袁宝华先生。当时,袁老因身体不适,已谢绝会客多日。但当他听说是家乡南阳来人后,毅然抱病坚持接见。刘永平向他汇报了南阳的发展变化和张衡研究会筹备工作的进展,袁老为《科圣张衡》一书题写了书名,并欣然接受聘请,担任张衡研究会名誉会长。

张衡的历史价值(袁宝华先生与科圣张衡的悠悠往事)(8)

袁宝华先生为《科圣张衡》题写书名

2007年9月,由南阳作家群几位老作家联袂,完成了“南阳五圣”系列图书的创作。其中《科圣张衡》一书,由马云泰先生主笔。袁宝华先生获知该书即将出版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亲自为书作序:

 “张衡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科学巨子,谓之泰山北斗。由于他设计制造了大量精巧美观的木工机械,被世人称之为木圣。鉴于他在天文、数学、地理、机械制造、诗赋创作、音乐美术诸多方面的巨大成就,又被冠誉“科圣”之美称。张衡不仅对中国乃至对世界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在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竖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传记《科圣张衡》的问世,以通俗、生动、形象化的语言,对张衡的创造发明和文学上、思想上的成就加以诠释,再现了张衡这一伟大形象的生平画卷。该书对弘扬张衡不舍昼夜的读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科研精神,以及宣扬他严肃认真对待人生和事业,不计个人名利的高尚思想品德是大有裨益的。毋庸置疑,该书的出版发行对科教兴国、精神文明建设、青少年教育以及宣传张衡与南阳,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袁宝华先生对张衡的尊崇,对张衡研究宣传工作的支持由上可见。

今天的“宛属平津同学会旧址”,已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南阳市的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革命纪念日,一批批青少年学生来到这里,缅怀先烈,追思英雄,聆听老师讲述这座建筑背后的故事……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袁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对家乡建设的关心支持和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袁老一路走好。

(黄迎光 付会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