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船普渡千家客(寂寞百家渡)

前不久,两个外地朋友来永州玩耍,我陪他们参观了东山景区、柳子景区和蘋洲书院之后,一位崇拜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朋友忽然提出寻访一下百家渡我就带他们散步到南津渡大桥,然后沿着袁家渴路往西走了两三百米,便抵达百家渡,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小船普渡千家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小船普渡千家客(寂寞百家渡)

小船普渡千家客

◇微夫

前不久,两个外地朋友来永州玩耍,我陪他们参观了东山景区、柳子景区和蘋洲书院之后,一位崇拜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朋友忽然提出寻访一下百家渡。我就带他们散步到南津渡大桥,然后沿着袁家渴路往西走了两三百米,便抵达百家渡。

几年没有来了,旧地重游,但见满目疮痍,让人深感惋惜。亭子屋顶的瓦有不少漏眼,亭子内一片狼藉,靠河边码头的北山门更是开裂倾斜,岌岌可危。朋友的长吁短叹,也勾起了我的许多回忆。

如果不是文化圈子的人,你问他百家渡在哪里,他肯定是一头雾水。如果你问他诸葛庙码头在哪里,他也许会说得清。因为在零陵南郊有一个行政村名叫诸葛庙村,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刘备率兵取零陵曾在此扎兵,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此修建了一座庙,村因庙而得名。在南津渡大桥没有建成之前,零陵富家桥、大庙头、何仙观、氹底一带的老百姓进城,大多是从诸葛庙码头坐船的,过了河就是南门。这条路曾是零陵通往宁(远)道(州)和南粤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人很多。柳宗元贬谪永州期间,曾多次经过这个渡口,他在《石涧记》中称之为百家濑,渡口也因濑得名。这是这个渡口最早见诸文献的记载。

之后,应当是苏轼的诗。《康熙永州府志》里收录了一首苏轼的《百家渡》诗:“百家渡西日欲落,青山上下猿鸟乐。欲因秋月望吴云,遥看北斗挂南岳。一梦愔愔四十秋,古人不死终未休。草舍萧条谁可语?香风吹过白蘋洲。”

这首诗作的水平不高,有人怀疑不是苏轼所作,并下结论说苏轼没有到过永州。在我看来,苏轼应该到过永州的。因为公元1100年2月,年仅二十四岁的哲宗皇帝赵煦驾崩,由于没有留下儿子,由弟弟端王赵佶继位,就是后来的徽宗,但朝廷由神宗太后摄政。在短短的半年时间,老太后大发善心,对所有的元祐老臣一律赦罪,或予以升迁,或予以完全的行动自由。谪居海南儋州三年之久的苏东坡也在赦免之列,奉命移居到雷州。后又到永州,大约是身体不好,需要疗养,苏轼最终决定去常州定居,于是全家一起启程北上。不料,北归途中,舟车劳顿,他身染重病,到达常州后,虽经药疗和调理,仍不得痊愈。1101年7月28日,一生颠沛流离却又豁达乐观的苏轼,永远合上了他那睿智的双眼,享年66岁。

苏轼与永州的缘分,宋史《苏轼列传》也有记载:“徽宗立,移廉州,改舒州团练副使,徒永州。”笔者分析,大约是风烛残年的原因,居住永州的苏轼虽然没有了当年的豪情和诗兴,但也曾写下了三首诗:《濂溪》《火星岩》《百家渡》。永州有濂溪祠,苏轼当然会有感而发;而火星岩在朝阳岩西南方向的群玉山下,百家渡在南门外。从去火星岩可以有两条路走,一是从太平门过河,二是从百家渡过河。太平门是辅城门,当年不及百家渡热闹,有可能是苏轼出南门过百家渡游了群玉山火星岩和朝阳岩,只是疾病缠身,情绪不好,所以写的诗歌随随便便,没有以前那么严谨和豪爽。

苏轼之后,吟咏过百家渡的大诗人就是南宋的杨万里。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杨万里调任永州零陵县丞,至隆兴元年(1163年)秋离任,他在零陵待了四年。当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张浚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服膺其教终身,于是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诚斋”。来零陵之前,杨万里作诗学习江西诗派,效法黄庭坚、陈师道。在零陵期间,他读到黄庭坚吟咏朝阳岩、淡岩、浯溪等名胜诗文,曾经有过模仿创作,但总感觉难以超越。直到来零陵的第四个年头(1162),他突然将自己的诗稿全部烧掉,决定走自己的路子,而这条路子就是他的“诚斋体”。

有一次,他出南门闲逛,发现南门沙洲一带的水流十分湍急,从沙石上流过很漂亮,过渡之后,满目所见,十分惬意,于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过百家渡四绝句》:

出得城来事事幽,涉湘半济值渔舟。也知渔父趁鱼急,翻著春衫不裹头。

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莫道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柳子祠前春已残,新晴特地著春寒。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蜘蛛作网竿。

一晴一雨路乾湿,半淡半浓山迭重。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这组诗歌是杨万里“诚斋体”的开山之作,他的诗风从此得以彻底改变,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很高。有人说,正因为杨万里的《过百家渡四绝句》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所以后来到永州赴任的官员或旅居的诗人们,再也没有人敢写百家渡了。这情景有点像李白在黄鹤楼读到崔颢的诗一样。

不是本地人,鲜有人知道原来的南门码头与对岸的诸葛庙码头之间以前还隔着一个大沙洲,沙洲比城区还高,涨水时把一条河硬生生隔成两条河,人们过渡诸多不便。明朝期间,为了便于百姓出行,官府在沙洲北面与南门码头之间,修筑了一条三四米宽、几十米长的蹬道,用数百斤重的青石拌三合土砌成,分三个层级,水淹过一二层时,仿佛一支在水里飞驰的箭镞。这条蹬道在二十多年前被毁掉了。

而诸葛庙这边的码头,共四十九级,全为青石砌就,呈月牙状。永州有句考问外地人的民谣:“南门码头多少蹬(级)?永州城内多少门?”,前半句就是指这里。码头下临深渊,上有驿亭。亭前原有两株古树,八十年代末相继倒毁,今尚存一块古代护树石碑,上刻“正堂示:邮亭古树 憩息行人/禁止砍伐 以免凋零/谕尔保甲 不时梭巡/倘有故犯 送县严惩”。

亭子面积不大,曾经十分繁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亭子里面开有缝纫店、冷饮店、铁匠铺、米酒厂。亭子南山门外,还搭建了两间房子,开有小卖部和理发店。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铁匠铺和理发店。铁匠铺靠北山门,铁匠是我同学的父亲唐明宏,善于打锄头、镰刀,生意很好。很多人在等船时就站在那里看他们师徒打铁。师傅小锤,徒弟大锤,火花四溅,“咣、咣、咣打咣”“咣打、咣打、咣打咣”的声音十分悦耳。理发店搭建在南山门外,紧挨着亭子。理发师姓雷,常年光头,他的手艺很高,不但头发理得好,而且刮胡子也刮得很干净,至于掏耳朵,简直是一种神仙般的享受。

自从南津渡大桥1995年底通车之后,百家渡就渐渐荒废了。听说村里承包渡船的人老是亏本,村里干脆卖船渡口停摆了。没有了人气的古渡口,仿佛没有人照顾的老人,愈显颓废苍老,愈显冷清寂寞。如今,护树石碑已经倾倒,码头的青石台阶也长满了杂草,而岌岌可危的北山门,更似老人的回光返照,让人见了顿生怜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