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宓死后曹丕性情大变(获曹丕专宠从婢女到皇后)

甄宓死后曹丕性情大变(获曹丕专宠从婢女到皇后)(1)

被誉为“洛神”的甄宓,是三国第一美人,曹丕对她一见倾心,也因为她,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之间发生了很多明的、暗的故事,可见甄宓的美貌、才华是如何的出众,但是,曹丕在位期间,真正册立为后的只有一个人,这个女人就是郭皇后。

文德郭皇后(184年4月8日-235年3月14日),字女王。她比甄宓小两岁,比丈夫曹丕大三岁。

据说她从小就有与众不同的言谈举止,因此很被父亲看重,说她有“女中王”的气度,因此为她取字为“女王”。郭女王的少女岁月比甄宓要不幸得多,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在黄巾起义中,她的父母和兄弟们都不幸死去,她自己则由官宦人家的小姐沦落为婢女。再后来,她作为礼品,又被主人送给了曹丕。

此时,曹丕已经有了甄宓。

1、容貌上,郭女王比不过甄宓。

“江东大小乔,河北甄宓俏”,甄宓的美貌可见一斑。

青春年少的曹丕,当时还没有与兄弟争夺权力,他跟随父亲征战沙场,意气风发,他与曹植还是友爱的兄弟。

在还没有见到甄宓之前,就已经对这个女人的美貌、才华有过耳闻,他对这个女人充满遐想。

当他终于见到甄宓时,他惊叹世间真有这样的女子,他迫不及待地想让这个女子成为自己的妻子。

所以他恳求父亲将这个女子许配给自己为妻,尽管父亲迟迟不答应,他依然没有气馁,最后终于如愿娶得美人归。

此时的曹丕,对权力还没有那么大的执着,他喜欢甄宓,给了甄宓很长一段时间的安稳生活。

但是,随着父亲的老去,曹操又瞒着曹丕密见曹植,曹丕心里感到压抑和恐慌,虽然长幼有序,但是父亲不按常理出牌,曹丕不甘心。

这个权力他不能放手。

对于古代帝王来说,最重要的无非是两点,一是权力,另外就是女人。

现在,对于曹丕来说,权力占据了第一位。

甄宓是一个好女子,她接受了大家闺秀的正统教育,她的才情、眼光大都局限在家的范围内,争夺权力、坐拥天下这些事,她不如经历过颠沛流离生活的郭女王。

所以,曹丕慢慢疏远了甄宓,而对婢女出身的郭女王刮目相看。

有人说,甄宓是因为色衰而爱驰,但是,看一下郭女王,她比曹丕还大三岁,可见,曹丕并不是因为年龄和容貌而冷落甄宓,郭女王能赢得曹丕的心,绝不是因为美貌。

2、在曹丕争夺权力、坐天下的过程中,郭女王是曹丕最坚实的后盾。

曹丕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就是跟曹植争斗“世子宝座”之时,这是关系到曹丕一生的大事。

与甄宓相比,郭女王显然是个更为强势和主动的人。甄宓立德都在后宫,郭女王却能立功于前朝。

据《三国志》记载:后(郭女王)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这说明,在这场“世子宝座”争夺战中,郭女王在曹丕身边扮演了“女中诸葛亮”的角色,替曹丕出谋划策等,使得曹丕斗败了曹植,被曹操立为世子。

郭女王知道曹丕想要什么,也愿意为自己男人的理想去出谋划策,男人要的是天下,她就帮忙争夺天下,男人要坐天下,她就为自己的男人尽力去守护。

曹丕当上皇帝之后亲征孙权时,郭女王留守,这时她的表兄想要截水抓鱼,郭女王当时大怒制止道:“这条河水是运送军粮的河道!”

她与曹丕不只是夫妻,更是志同道合的战友。

3、郭女王与曹丕惺惺相惜。

郭女王不像甄宓,她曾流离失所,寄人篱下,生活的经历练就了她在逆境中生存的能力。

反观曹丕,本来按照长幼有序的道理,他应该是继承曹操位置的确定人选,但是父亲对曹植的偏爱,让他感觉到了无数危机。

曹植手下有大批的文人谋士,又有父亲的占位,自己胜算的几率变得越来越小。

曹丕对外要笼络人心,要招贤纳士,要扩大自己的势力,即使自己内心再煎熬,他依然要表现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这其中要忍受多大的压力,郭女王都懂。

心灵的靠近,比外在的般配要真实的多。

4、记得看过一句话“一见钟情钟的是外貌,日久生情生的是感情”。

一段感情能否走得长远,不取决于外貌。

容貌会变,红颜易老。

只建立在外貌上的感情,终究感觉有些浅薄,心灵的上的相惜、相通、相爱,才是一段感情、一段婚姻幸福的关键。

郭女王能够获得曹丕的专宠,以婢女之身册立为后,不过是因为郭女王走进了曹丕的心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