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张应芳的社火(怀念那时候的社火)

怀念张应芳的社火(怀念那时候的社火)(1)

“正月新春社火欢,男女老少乐翻天”。对于西北地区的乡村老百姓来说,过年最开心最喜庆的事,莫过于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地耍一场社火了。

我的家乡——甘肃平川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过春节,村子里都要举行异彩纷呈的社火表演活动:耍狮子、跑花船、舞龙、踩高跷等。耍社火是父老乡亲们自娱自乐的一种表演形式,没有专业艺人指导,不需要专门的演出场地,没有齐全的服装、道具和音乐设备,大家自编自演,仅凭哨子、锣鼓等几样简单的乐器,就能排练出精彩有趣、引人入胜的节目,就能使全村人热情洋溢,就能把过年的氛围和春天的气息渲染得淋漓尽致。

怀念张应芳的社火(怀念那时候的社火)(2)

每年的腊月里,人们就开始为耍社火而做准备了。村干部召集村里的社火积极分子成立筹备小组,谋划起耍社火的事来。一切确定以后,便把上一年的旧船架、龙架、狮子头、灯笼架等从大庙的库房里取出来,重新整修、绑扎,并开始装饰打扮。那时候社火表演的物件大多都是手工制作,村里的能人贤士便聚集在大队院子里的会议室里忙活起来。大家剪纸的剪纸,扎花的扎花,彩绘的彩绘,糊的糊,绑的绑,编的编,贴的贴,各有分工,各显其能,为社火表演准备道具。

参加社火表演的人也早早开始练习。每天从早到晚,大队院子里锣鼓阵阵,喧声腾腾,紧张的排练有序进行,每个人都极其认真慎重,各自训练各自的活儿。大家翘首企盼,因为社火队将在正月里为全村人献上一份精彩的社火盛宴。尤其是小孩子们,天天挤在大队院子里看排练,天天扳着手指头盼着快快过年,迫不及待地盼着耍社火的日子早点儿到来。

正月初三晚上,社火队要先去庙里进香。随着“咚咚锵锵、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和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社火队以及紧跟其后的人流浩浩荡荡地向村东头的庙里进发了。庞大的队伍在蜿蜒的山路上行走,像一条发光的火龙在黑夜里舞动着,凝聚着村里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也使乡村的夜晚活力四射。

怀念张应芳的社火(怀念那时候的社火)(3)

社火队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走在最前面的春官大老爷,也叫议程官,他头戴礼帽,羽扇纶巾,长须长袍,可是整个社火队的灵魂和统帅,无论走到哪里,整个社火队的人都要听从他的号令,那神情那气势,俨然是指挥有度、胸怀韬略的军师风范。紧跟其后的是耍狮子、跑旱船、舞龙的等。到了庙里,只见议程官挥动羽扇摇晃了一下,鼓声便戛然而止,议程官摇着扇子说“一股馨香一股烟”,锣鼓就“咚咚锵锵”响两下,议程官接着说“三分金裱送上天,今个晚上烧一遍,风调雨顺太平年”。每说一句都有锣鼓“咚咚锵锵”的伴奏。议程官一般都说四句押韵祝福的诗句,要见机行事,现编现说,即兴创作,俗称“四字八言”。小时候的我不懂其意,只觉得议程官声音洪厚、能说会道、气度不凡,心中很是敬佩。“四字八言”一吼完,鼓乐又响起来。紧接着所有人都向神灵跪拜磕头,祈求上天庇佑,寄寓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

从正月初四开始,人们期待已久的社火表演就拉开了帷幕。社火队先要在村子中心的打麦场上绕三圈,然后将所有的节目表演一遍。鞭炮声声,锣鼓阵阵,振奋人心。

首先出场的是社火中难度最高、最有技巧的节目——耍狮子。有红色和金色两个大狮子,显得威风凛凛。狮头上的眼睛还会眨巴眨巴,很逼真。舞狮人一副武士打扮,据说一般都由学过武术或有真功夫的人来扮演。他目光如炬,身手敏捷。只见他纵身一跃跳上桌子,灵活地舞动手里的彩色绣球,指挥狮子跳桌子、打滚、瞅灯笼等多种表演,他闪展腾挪,进退自如。而表演狮子的人也要模仿狮子的动作时而扑,时而跳,时而打滚,表现也很不一般。那极富节奏感的锣鼓声也随着狮子的表演不时变换着力度,时而平缓,时而激昂,扣人心弦。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热闹的场景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怀念张应芳的社火(怀念那时候的社火)(4)

小时候,我最爱看的社火表演是“跑花船”。花船仿照游船的样子制作,长约两米,宽约一米。家乡社火队的“花船”造型美观大方,船的彩楼八角飞檐,周围檐角悬挂彩灯和绣球,灯面上绘有水浒三国人物,内外金裹银镶,新颖别致,精巧华丽,古朴中不失时髦。美丽的船姑娘由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扮演,个个身姿曼妙,经过一番化妆打扮,粉面红唇,宛若天仙。在没有表演前,花船一般都停在安静的角落里,周围有一些打扮花俏的“妖婆”守护。静坐在“旱船”里的船姑娘紧紧吸引着我们这些小女孩子,她们的打扮和着装都令我们感到稀奇。因此,我们时常紧跟在“旱船”周围不愿离开。

在表演中,船姑娘身着戏装置身于花船之内,双手撑船;花脸艄公,执篙划船,动作麻利,潇洒稳健,一招一式,把个艄公撑船的形象演绎得十分到位。一般是一个艄公引领多只船前进,随着锣鼓节奏,表现出各种行船的动作,给人以水上行舟之感。船姑娘架起船来,平稳飘逸,回转灵活,跑起来如行云流水一般,吸引着看“红火”的人们。跑花船妙在一个“跑”字,几位旗手两排站开,在锣鼓和哨子伴奏下,花船绕着旗手在场内运动,忽快忽慢,忽急促忽柔缓。有时模拟船陷入了“漩涡”,连连打转,艄公则手忙脚乱,力排险情。音乐的节奏愈发紧迫,观众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上。几番努力,险情排除后,船身逐渐平稳,化险为夷,船儿轻快优美地绕场一周,人们的心情也随之放松。艄公迈着小碎步指挥花船变换队形,一会儿几只船齐头并进,一会儿散开各自穿行,一会儿绕“8”字行进。动作丰富多变,看得人眼花缭乱!艄公与船姑娘配合默契,形象逼真,妙趣横生。以至于表演结束后,我的思绪还恍惚随着船儿在激流中穿行,久久回不过神来呢。

怀念张应芳的社火(怀念那时候的社火)(5)

社火表演中最有趣的要数“丑婆”了。“丑婆”意为很厉害的婆娘,因其无所畏惧,且奇丑无比,鬼怪见了都吓得魂飞魄散,立马逃得无影无踪,故人们请她驱邪纳祥。据说“丑婆”扫身能消灾驱病,于是人们便以虔诚的心理接受其“洗礼”。在接社火时,主人会刻意在炕上、灶台上、门台上、粮仓间、牲口槽里、架子车上等想要扫的地方放一两元钱给“丑婆”,“丑婆”便喜滋滋地扭动着身子扫起来,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嘴里拉长调子念念有词,祈祷扫除百病,扫出四季安康,扫出五谷丰登,扫出六畜兴旺,扫出和顺幸福。体弱多病的妇女要扫,半夜爱哭的婴儿要扫,外出求学的孩子要扫……都希望扫出个好兆头。

“丑婆”是村里幽默风趣、善做鬼脸的男人所扮演的,每当想起她那夸张的形象,我便忍俊不禁:红衣黑边大襟衫,绣花鞋子大脚穿;腰里别着老旱烟,长长烟锅露出肩;眼圈黑的像块碳,脸擦白粉红二团;大嘴红唇往外翻,又扫又跳人群窜。她手持笤帚,随着鼓点穿行在熙攘的人群里,前边扫一扫,后边扫一扫,左边扫几下,右边扫几下,不停地扭动身子不停地扫,还不时做鬼脸、扮怪样。有大人抱着孩子挤到跟前,“丑婆”便将孩子从头扫到脚,孩子吓得直往后缩脖子,逗得围观群众哈哈大笑。

“拉犟驴”也很吸引人。经常由两个人配合演出,一人扮女子,骑着纸糊的毛驴,一人赶脚。犟驴做出种种“犟”的姿态,一会儿撒欢,一会儿卧地不起,一会儿扬起蹄子踢赶驴的男人,而赶驴者徒被犟驴戏弄而无可奈何,往往做出种种滑稽无奈之举,惹人捧腹大笑。

“大头瓜娃子”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他们头戴憨萌可爱的面具,眼睛笑得弯弯,嘴巴张得大大,身穿长褂,手持长毛刷子,边扭动着身子边挥动着刷子,走走停停,显得神气活现,惹得我心里痒痒了无数次。终有一次,一位大哥哥休息时将大头面具放在一旁,我便将其戴在了头上,哎呀!好大好沉呀!感觉我小小的身子骨都要被压得散架了,而且很闷不透气,急躁得我一下取了下来。自此我就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好撑得起这爱慕已久的大头瓜娃子面具。

家乡的社火表演样样精彩,舞龙的宏大气势、踩高跷的惊险刺激、扭秧歌的妖娆妩媚……无一不在我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带给儿时的我无穷的乐趣。整个社火场上彩旗如林,锣鼓喧天,披红的鞭炮声和观众的鼓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怀念张应芳的社火(怀念那时候的社火)(6)

晚上,要挨家挨户进行社火巡游,俗称“踏庄”,之前照例要在庙里进香。祭祀礼仪完毕,一面铜锣开道,身背大鼓的锣鼓队雄赳赳走在前面,社火紧跟其后,人流尾随着,组成一条长龙,涌出大队院子。我们村有一百来户人家,分成了上庄和下庄,一般是从下庄往上庄里转。社火队走到哪个巷子,那个巷子的人早早就打开了院门,放起鞭炮,迎接社火的到来。

每进到一家院子,议程官就会摇着扇子,以洪厚响亮的声音送上祝福,如:“门口红灯悬,专门来拜年;一祝身体好,二祝都平安。”热情诚挚的祝语令主家喜笑颜开,频频作揖。每家院子中间会放一张方桌,摆上烟酒糖茶、油饼麻花来招待社火队,男主人要散烟,女主人会给孩子们散发瓜子和糖果。社火会绕院子转一圈,舞龙耍狮,送福驱邪,寓意给这家人带来一年的好运。这个时候,主家会将一条长长的红布系到某个社火道具上,称为“挂红”,用以感谢社火对自家的祝福。有些人家,会让孩子在威猛的狮子身下钻一钻,或是让“丑婆”给全家人从头到脚扫一扫,图个吉利,有的甚至偷偷拔下一根狮子毛,据说戴在孩子身上可以辟邪化灾保平安。

遇到场院大的人家,社火队会把所有的节目演一遍,全村的人都围着观看,人头攒动,挤得水泄不通。有的踮起脚尖也看不到,有的大人把孩子架到脖子上看,有的爬到树上看,有的坐在院墙上看。狮子、长龙、花船、秧歌依次上演。花船里点上蜡烛,朦胧闪烁,好看极了。

村子比较大,往往转到深夜社火队才返回。寒风吹在身上没人喊冷,也没人叫苦叫累,依然精神饱满。能为全村人带来喜庆吉祥,带来春回大地的热烈气氛和鼓舞人心的精神面貌,他们心甘情愿且引以为豪。观众也紧随其后,热情不减。大家说说笑笑,好不热闹。尤其是孩子们,黑夜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社火队走走停停,却也兴致勃勃,乐此不疲。

家乡的社火从腊月开始排练,正月开始走巷串村,一直会热闹到正月十六才结束。那的确是一段激情豪放、极具民俗乡味的文化盛宴了。

如今,蜗居城镇的我们会欣赏到包装高端大气、技艺精湛娴熟的社火队表演,真的令人赏心悦目,但我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是纯真?是古朴?还是原生态的乡情乡味?跟随着社火队游走观看,对于孩子们来说,是追寻一路的快乐,而对于如我一般的中年人来说,或许是在寻找一种久违的记忆吧。怀念小时候家乡的社火!

怀念张应芳的社火(怀念那时候的社火)(7)

作者简介:张应芳,笔名叶子,甘肃平川人,语文教师。喜欢品读文字,乐于抒写感悟,追求诗意人生。

【编审 靳根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