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相亲的第一标准(趣说古人相亲相的是什么)

现代人的相亲都是两厢看对眼的事儿,不管是经济条件还是个人能力,都放在明面上被审度。再从交谈中反观性情,适不适合自己说了算。但古人在相亲上却没有太大的自由。

男女婚配历史与背景

最初的蒙昧时期是没有相亲这一说的,《列子·汤问》记载:“长幼济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

从这一记载可以看出,远古时期交往是没有尊卑长序的,男女之间没有大防,也没有授受不亲,而是杂居在一起。

古人相亲的第一标准(趣说古人相亲相的是什么)(1)

《吕氏春秋·恃君览篇》则将这种关系交代得特别清楚:“希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夫,无亲戚夫妻男女之别,无长幼之道。”

那个时候大家生活在一个大的群体下,群体里的男女没有夫妻,人人可作夫,也人人可以作妻,没有责任与义务,杂乱而没有规则。

后来人类进步,有血缘婚的存在。

唐朝李冗的《独异志》中有则神话故事,谈的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女娲与伏羲:“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伏羲女娲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

古人相亲的第一标准(趣说古人相亲相的是什么)(2)

从这则神话可看出,很早其实便有了血缘关系的通婚。但人们也从这种通婚中发现了很大的弊端,如:后代畸形。这时,人们便开始思索婚配的方式,也随着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族外婚便应运而生。人们慢慢可以接受非亲缘关系的人走到一起,结为夫妻。

族外婚也为相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亲相什么

但古时的相亲因着种种束缚,与现代社会的相亲模式到底是不同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方相亲主要是家长为主导,看人亦是家长。女方相女婿,男方相儿媳。

古人相亲的第一标准(趣说古人相亲相的是什么)(3)

古代女子一般都是“生在深闺无人识,是妍是媸无人知”。为了让婚事进展更加顺利,两方家长还是会去相一相,相什么呢?

一相命理

古时比较相信命理,凡事要求神问卜,成亲对一个家庭来讲是大事,在做成这件事前,必然也会测一测两人的生辰八字,看匹配否,吉利否。

二相长相

这个相长相,并不止在外貌上的端庄与否,更要看脸吉利与否。那时的观念里,颧骨高的女子命硬,眼下有黑痣的不行,此被称作“哭痣”,是很不吉利的。再如,女子的眼窝若很深,眼睛还往外突,此被定为克夫相。

三相举止行为

魏晋时期郗太傅便为自己的闺女挑过郎君,先是写信给王丞相,而后去家看人。郗太傅挑中了王羲之是因着他的举止,他的随意,不拘泥,不做作,给郗太傅留下深刻的印象。故将女儿许给了他。举止行为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与性格,倒是不容忽视的。

古人相亲的第一标准(趣说古人相亲相的是什么)(4)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婚姻全是父母说了算。宋代吴自牧《梦梁录》中有记:“然后男家择日备酒礼诣女家,或借园圃,或湖舫内,两亲相见,谓之相亲。男以酒四杯,女则添备两杯,此礼取男强女弱之意。”

两厢见面,在觥筹交错间便定下了两人一生的盟约。此中也可见,并不是说,男女方是不可见面的。

《周礼·地方·官媒》中有记:“中春之月,令会男女,奔着不禁。”说明在一定的时节,官府不仅不加禁止两性的交往,还是提倡的。

不仅如此,那时还有“相亲会”,分别是在三个时期举办:上巳节、元宵节、七夕节。

古人相亲的第一标准(趣说古人相亲相的是什么)(5)

上巳节是农历三月初三,也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这日,踏青赏柳,还可与心上人曲水流觞。而元宵的出行,多在晚上,便添了一层朦胧的情趣。看烟火,赏花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彼此情意绵绵又心照不宣,别有一番情味与浪漫。

而七夕的相会更是浪漫热闹,有缘便可成双。唐朝时还盛行了一种“同年大会”的活动,若说前者是小老百姓的专属,那后者则是权贵的盛宴。

每逢科举考试揭榜之时,有考生们争相去看榜单,中进士的才子们便可凑钱去曲江池畔参加“同年大会”,而那时,待字闺中的小女儿们几乎是倾巢而出,从中挑选自己的如意郎君。连王孙也不能免俗加入其中,更有公主提前挑选驸马的行为。

古人相亲的第一标准(趣说古人相亲相的是什么)(6)

而女子们的相,在这时已和现在人的相亲类似了,看才或是貌。

这是比较开放式相亲,自然有比较含蓄的。

《东京梦华录》记:“若相媳妇,即男家亲人或婆往女家看中。即以钗子插冠中,谓之‘插钗子’。或不入意,即留一两端彩段,与之压惊,则此亲不谐矣。”

若男方对女方看对眼,即可由家中人出面,在女子发上插上朱钗,这是较为浪漫的方式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