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漂亮的小贝壳和小海螺(蚬子蚌壳与海贝)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挺漂亮的小贝壳和小海螺(蚬子蚌壳与海贝)(1)

插图 善见

“蚬子蚌壳,一碰就哭。”这是我小时一句童谣,吴语押韵。可见江南水乡多得是这两种贝类。

蚬子小,直接买已剥出的蚬肉,多是炒韭芽。这个菜小时候特别爱吃,如今已无数年没再吃了。蚌壳,嘉兴人只有在看京戏《八仙过海》的时候会大呼“蚌壳精来哩!”作为食物,一般都叫作“水菜”。水菜坚韧如同橡皮,不易消化,因而价廉,即便如此也是难得吃吃。我老爹五十多岁时还能凌晨四点潜到南湖底摸水菜,两个钟头能摸五十多斤。洗净、切碎,与鸡同炖,很耐吃。

以上是淡水贝类,乏善可陈,逐渐地海鲜席卷而来,文蛤、花蛤、血蛤、蛏子、海瓜子、扇贝、生蚝、鲍鱼、象鼻蚌……每样都喜欢。

2009年我们哥儿仨在杭州黄龙体育馆看“纵贯线”演唱会,那时候罗大佑还没决定当爹,李宗盛还没决定晚婚,我们还能喊个不停。散场后转入边上的黄龙夜排档,一望无际的圆台面,比演唱会还壮观,连吃三盘葱油海瓜子,此生难忘。两年后看“滚石”30周年演唱会,黄龙夜排档已消失,最后在附近一条巷子里找到一家专烤扇贝与鲍鱼的店,论打买,一打12个装一个不锈钢盘,蒜蓉或葱油烤。胖子大肚能容,点了三打扇贝、三打鲍鱼,大呼过瘾。凌晨2点,发现他在酒店床上做仰卧起坐。

“精神错乱了?”

“我消化消化!”胖子说。

当然贝类闯的祸还有比这大的,美味带来灾难,1988年上海人大吃毛蚶,甲肝暴发,酿成大疫。毛蚶的确好吃,滚水一烫,食之又鲜又肥。都说不煮熟会出问题,然而烹煮贝类本来就很微妙,生熟之间差不得分毫,彻底煮熟那不是又吃“水菜”了?蔡澜写他最中意的下酒菜:拿一瓦片刷干净,下面烤火,放一个蚶子在上面,“呱”一声打开,就白兰地、清酒、老酒都好,如此边聊边吃到天明。

“吃生蚝可以壮阳”成为烤生蚝在夜市迅速蹿红的最佳广告词。生蚝即牡蛎,法国产的最好,挤几滴柠檬汁,生食配香槟。记得英国的“憨豆先生”有个电影里,有揶揄法国戛纳生食牡蛎的桥段。香港人很早就爱食蚝,更会做蚝油。我在日本时遇到香港中文大学的张展鸿先生,他专门谈了一次香港流浮山的生蚝养殖文化。其实江浙沿海的人也喜欢生食牡蛎,最多蘸点米醋,真的很肥美,吃少许足矣。烤生蚝最没有吃头。

与省博蔡老吃饭,他也偏爱贝类,指着桌上堆积如山的贝壳说:“这就是贝丘遗址。”到底是老考古出身。

去年5月,余姚发现8000多年的井头山遗址。考古队长陪我进考古现场参观,那里有目前江浙沪最大的贝丘遗址,贝壳化石堆成一座座山包。还出土了完整的木碗与木浆,最令我惊讶的是出土的席子编织与当代一模一样。海鲜尤其是贝类最易获得,是我们先民的主食,并为我们的祖先提供了优质蛋白、智商与货币。

难怪,我们看到“宝贝”还是欲罢不能。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