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块石头都是自己的故事(视界石锁石担信手拈来)

每块石头都是自己的故事(视界石锁石担信手拈来)(1)

周为民(左)和姜志顺练习双人花锁,两人相距一米左右站定,然后一人将石锁抛出,一人稳稳地用肩、肘或者干脆背过身去接住,配合默契,简直像一个人在抛接一样。

每块石头都是自己的故事(视界石锁石担信手拈来)(2)

石担翻转上下飞舞,刚柔结合,令人眼花缭乱。

每块石头都是自己的故事(视界石锁石担信手拈来)(3)

柏伟平的手指和手背都是练石锁时留下的疤和老茧

每块石头都是自己的故事(视界石锁石担信手拈来)(4)

看似简单的动作,童征练了很久才能接稳。

每块石头都是自己的故事(视界石锁石担信手拈来)(5)

李树清正在打磨一把石锁

每块石头都是自己的故事(视界石锁石担信手拈来)(6)

老李头顶的石锁足有七八十斤,可他依然能轻松地展开双臂。

晨报记者 任国强 摄影报道

石担、石锁是中国的民俗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如今玩石担、石锁的人越来越少,有很多年轻人已不认识这个东西了。

地处市北的三泉公园有一群年过半百,但个个“身怀绝技”,几十斤、上百斤的石担、石锁在周身翻飞却“举重若轻”。

三泉公园这块石担、石锁练习场是公园改建后新开辟的场地,也是作为公园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展示点。原闸北区的耍石担石锁2007年被认定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67岁的李树清师傅是一名老资格的石锁爱好者。从小就喜欢练石锁,工作后就基本不练了。到了40多岁时重又练起石锁,这一练就是20年。如今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练一练,不摸一摸这些宝贝的石头,老李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老李师傅面色红润,膀大腰圆。“这都是练石锁练出来的。”老李师傅说,练石锁是一项集力量、技巧、健身于一体的运动,好处很多。老李的绝顶功夫就是“顶花”——站稳马步,杠压头顶,两手叉腰,胸腰挺直,运用头、颈部之力,使石锁在头顶水平面上旋转。而头顶石锁更是讲究协调,只见老李顶着几十斤重的石锁,然后踏着节拍轻松地迈着“舞步”。老李家住在宝山,骑电动车也要40分钟,不过几乎每天第一个到活动场地的就是老李。整理场地、清扫落叶,而后就活动一下身体再“顶花”,这些都是老李上午必做的。到了下午,老李练一会后就开始做石锁。“好些石锁都是老师傅们留下的,都是些老古董了真不舍得用。”老李说道,现在几乎没地方做石锁了,就寻找点石头自己做,一开始做不好,就慢慢琢磨,如今这儿的不少石锁都是出自老李的手。

柏伟平、童征是练石锁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练石锁他俩没少吃苦。刚练架肘的时候,把石锁抛起来架在手臂上,那时候练得不太熟练,不小心砸到手上了,把手砸青了,有一次童征接石锁不稳把大拇指扭伤了,肿了好几天。吃过不少苦头,为啥还坚持练石锁呢?童征笑着说道:“我特别喜欢石锁,就想把它玩好了。”柏伟平力气大练的是重锁,由于一直用拳头接锁,他的手指关节上都是练石锁留下的疤,时间一久就变成厚厚的老茧了。柏伟平说道:“我不过才练了一年,老师傅们手心手背全是老茧。”刘海是石担石锁协会会长,也是上海石担石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刘海最担心的就是传承,我们也希望多做一些推广,这个项目外界了解的还是太少了。虽然有一些小朋友,但家长很担心受伤。刘海说,练石锁其实非常安全,“你没力气,也不敢伸手去抓啊。因为有腾空抓接这样的动作,所以对脑子和反应速度也是一种训练。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很多人可以通过这一项目健身,找到一两个传人,千万不能让这项古老技艺在阿拉手里失传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