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赵匡胤的释兵权(究竟是对还是错)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作者:萨沙,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如何看待赵匡胤的释兵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如何看待赵匡胤的释兵权(究竟是对还是错)

如何看待赵匡胤的释兵权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杯酒释兵权”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961年8月22日:“杯酒释兵权”事件中,宋太祖赵匡胤迫使高级将领交出兵权。

这是两害相比,取其轻的结果!

在北宋诞生之前的五代十国乃至隋唐,都是军阀祸国乱民的时代。

五代十国的五代只有53年,前后竟然有14位皇帝,平均每个皇帝执政不足4年。

在位时间最长的后梁末帝朱友贞,不过执政11年,最短的后唐闵帝李从厚还不到半年。

除了短命皇帝以外,他们大多也不得好死,多是被手下大将凭借武力篡位。

14位皇帝中,非正常死亡的就有9位。

赵匡胤自己的就是统兵节度使,通过武力篡位成为皇帝,演了一场黄袍加身的戏罢了。

节度使为什么能够轻易篡位?

关键在于他们一人掌握军政大权。

唐代末期,全国各地都是节度使,甚至有的节度使只是盘踞一两个城市,一样可以称王称霸。

为啥?

节度使可以控制军队,还能够在当地收税,同时管理本地的行政。

这样一来,节度使就成为土皇帝,控制了地盘里面的一切。

试问?就算他不公然造反,朝廷也控制不住这些地区,国家等于是分裂的。

“杯酒释兵权”本质就是消灭节度使制度,同时把军政权力彻底分开,又对军权进行种种限制。

文革期间,很多人说林彪要造反。

林彪虽然是国防部长,根本不可能独自调动部队,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才行。只有林彪一个人的签字,他甚至无法调动任何一个步兵营。最夸张的是,连林彪的警卫连也不是服从他的命令,而归属中央警卫团管理。这就是比较成熟的制度,唯恐警卫部队会成为民国时期的军阀私人卫队。

后来林彪驾车出逃的时候,警卫部队试图拦截,还开了两枪。

这种制度才是比较合理的,北宋也是同一个套路。

重文抑武的国家政策,本质在于削弱军人的权力,让他们归于文官掌控中。

而文官无法指挥军队作战,谋反的可能性就比较低,国家就会稳定。

在北宋时代,军人不能兼任地方行政官员。

《水浒传》中,小种经略相公属于北宋极少有的边境军头,专门对付西夏的军区司令员。即便如此,他也无法干涉地方行政。当地的府尹不对小种经略相公负责,而是对皇上负责,敢于抓捕他的军官鲁达。

至于军人的权力,也被限制得很厉害

北宋军队的调动权、训练权和指挥权,分别由不同的机构负责。

一个将军可以训练这支军队,但不能随便调动(这是死罪),也不能带去打仗。

那么,这个将军自然无法造反。

相反,带兵打仗的将军,没有训练过军队,手下是一群陌生人。谁都知道谋反要满门抄斩,有几个军人会为了陌生将军,去冒这么大的危险?除非疯了!

另外,对于部队的调动有很多限制。

北宋禁军驻扎在京城附近,如果负责训练的将军没有命令调动哪怕几百人,都属于大逆不道的重罪,一定要处死的。

北宋唯恐天高皇帝远,管不了边境的军头们,直接建立了禁军制度。禁军兵力少则30多万,多则近百万规模,全部驻扎在京城附近受到严格监视,基本不可能叛乱。

这套制度保证了北宋内部始终都稳定,很少有大规模的兵变,也很少有军头造反的情况。

代价是,北宋军队战斗力较差。

负责训练部队的将军,不用带兵打仗,那么胡乱训练就可以了。

高俅就是负责训练禁军的官员,却将禁军练得像一坨屎,根本不堪一击。

至于带兵的将军,根本没有训练过这支部队,对部队情况完全不了解。

人家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连自己军队的情况都搞不清楚,想要打胜仗就是千难万难。

另外,禁军的素质也层次不齐。

禁军很快沦为一支,带有慈善救灾性质的部队。

一旦遭遇天灾,北宋就将大量无法生存的流民、难民青壮年编入禁军,拿一份微博的粮饷。

由于粮饷太少,最多勉强够吃饭,没有人愿意拼命,由此禁军战斗力大减。

对于北宋军队战斗力,《水浒》说得就很好:宋朝官兵,多因粮饷不足,兵失操练,兵不畏将,将不知兵。一闻贼警,先是声张得十分凶猛,使士卒寒心,百姓丧胆;及至临阵对敌,将军怯懦,军士软弱。怎禁得王庆等贼众,都是拼着性命杀来,官军无不披靡。

自然,宋军也非不能打仗,对于不是很强的敌人,他们还是能够对付的。

对于西夏,宋朝先输后赢,节节胜利,稳居上风。面对强悍的蒙古大军,宋军也是坚持了差不多半个世纪才战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宋朝的重文抑武政策并没有错,只是没有平衡好战斗力和分权的关系。

其实今天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也是从宋代慢慢沿用下来的,本质也是分权。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