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教学的起点节点和终点)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选择做一名教师,需要情怀,也需要勇气当你踏上教育旅程,你的故事便有了序幕教育者需要清醒地认知自己的起点和归途,才不至于“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教学也是一趟精神之旅,只有找准起点,踏实每一个节点,才能抵达最美的终点回溯20年的从教之旅,在审视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我也渐渐明晰了由混沌到自觉的教学主张,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课堂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课堂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教学的起点节点和终点)

课堂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选择做一名教师,需要情怀,也需要勇气。当你踏上教育旅程,你的故事便有了序幕。教育者需要清醒地认知自己的起点和归途,才不至于“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教学也是一趟精神之旅,只有找准起点,踏实每一个节点,才能抵达最美的终点。回溯20年的从教之旅,在审视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我也渐渐明晰了由混沌到自觉的教学主张。

教学的起点:一切以学生的学为核心

教学的要义何在?每个教育者固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记》所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旨在阐明教学相长的关系,可见教学并非“师传生受”的闭合回路,而是师生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全景视界。叶圣陶先生主张“教是为了不教”,其意义指向还是学习主体,即“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教授具体的知识,而是教授获取知识的方法”。

用通俗的话来讲,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一切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应该成为日常教学的起点。一位“教数学”的教师和一位教学生“学数学”的教师,区别在哪儿?一个教的是机械的数学知识,一个教的是元认知能力支配下的数学思维。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如何立足于学生的学,如何引领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场景,是每位教师应该持有的基本立场。从初上讲台到成为资深教师,我也经历了一次次的适应和超越,多年后才明白,只有心怀学生,才能远行不辍。

教学的节点:建立关系,夯实过程,多维评价

节点一:三方连动的良性关系。所谓三方连动,从人的角度,是指学生、教师、家长;从环境的角度,是指学校、家庭、社会。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何建立学生与教师、家长之间正向的情感连接,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一环。在所有关系中,师生关系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课堂教学直接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优秀教师会用心建立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平等对话,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如此一来,教与学便成了双方的需要和享受。

当然,家庭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辅助场所。学校如何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吸引家长深度参与学校教育,建设家校无缝衔接的教育通道,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

节点二:有效教学的五个常规动作。教学是教师通过实施自己的教育行为作用于学生的过程,虽然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影响。

约翰·哈蒂在《可见的学习》一书中呼吁教师“认识自己的影响力”,教师如何认识并强化自己的影响力,主要通过日常教学行为得以体现。过去我们常把教师的日常工作概述为“备教批辅考”,随着教育情境的改变,这五项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发展。在当前教育生态下,有效教学的五个常规动作可以重新界定为“课前有设计,课堂有状态,课后有反思,课业有批改,课外有辅导”。

课前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全面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和学习情况后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教案不等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为本班学生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习活动、评价方式的整合体系,具有独创性和不可复制性。

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充分准备、全情投入能让课堂充满吸引力。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状态,既要着眼整体,也要关注个人。如果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课堂参与感不强,教师就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组织一些互动性强的学习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

再者,课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力剂。教师不仅要有反思的自觉性,还要在反思之后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行为,如此才能获得更充沛的专业成长力。

此外,教师的功夫还要花在课堂之外。课后的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体现着教师的专业关怀和人文关怀。“双减”政策全面施行后,学生校外辅导的时间大幅度减少,校内的课后延时学习为教师的个别辅导提供了契机。教师要善于通过课后辅导帮助学生跨越学习障碍。

节点三:多维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学习科学的评价方法,慎用或戒用定性评价,多用发展性评价,要认识到学生不断发展的可能性,用“成长型思维”来评价和激励学生;对于终结性评价信息,如期中期末考试数据等,可以作为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参考,但不能作为唯一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开发多元评价方式。另外,教师一定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自我实现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教学的终点: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发布,“知识、能力、素养”迅速成为教育高频词出现在公众话语体系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知识增长是基础,但仅有知识教学远远不够,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通过实践反复训练和检验,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科特点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活动,设计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习得能力。近年来,我引领名师工作室成员探究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科活动设计的办法,取得了点滴成就,更深感任重道远。

教学是一项动态发展、充满创造力的活动,教师要立足教学的起点,着力每一个节点,将终点(目标达成)作为下一阶段的起点,如此循环往复,才能抵达教学的妙境乃至化境。在过去20年的时光掠影里,我时常追问自己何为教育,教学何求?当我再一次站在起点眺望终点,每一个节点都变得意义非凡。如今再道何为教育,我心中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作者单位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道远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1年09月29日第8版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