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杨修什么关系(曹操与)

曹操和杨修什么关系(曹操与)(1)

曹操

曹操和杨修什么关系(曹操与)(2)

杨修

第一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

杨修生于官宦世家,杨家几代人都是汉朝大官,祖先杨喜,汉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杨震、曾祖杨秉、祖杨赐、父杨彪四世历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位,与东汉末年的袁氏世家并驾齐驱,声名显赫。

《后汉书·杨震列传》中评论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太尉”在汉代是管理全国军政的要员,从杨修的高祖到他的父亲,出了四个太尉,很厉害!那么,这么厉害的官宦世家对于后代的教育和培养不可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一定会传授很多为人和为官的规则。杨修如此聪明,从小耳濡目染,长辈言传身教,要说他不懂得官场的规矩,要说他世事不洞明、人情不练达,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的原因被归结于“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书里面提到杨修犯了六次“忌”;改建花园大门、分食酥饼、梦中杀人、告发曹丕阴事、教曹植斩门吏、为曹植作《答教》。

前三件事情属于日常生活的范围,后三件事情属于政治活动的范围。

前三件事既是杨修向曹操证明自己才华的过程,也是杨修了解曹操其人的过程。

通过前三件事,杨修不会不忧伤而惶恐地发现:在奸雄曹操治下,其官也只能是做到主簿了。“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才华横溢的杨修又怎甘心自己的仕途凋零呢?因此也才有了后三件事:杨修做出了自己人生一次无比重大的决定,他毅然地转身投靠了更欣赏其才的曹植,并且积极地辅助曹植竞选曹操的继承人。因为只有这样,他的仕途才是无量的,才能有出人头地之日。

曹操和杨修什么关系(曹操与)(3)

自我感觉良好的杨修

一、阔门事件: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大家都不解其意,又不敢问。杨修看了,即明其意,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修窄。有人问为啥?杨修说:“在门上加一活字,那不是阔吗?丞相的意思是门太宽了!所以要变窄。”曹操得知后内心不悦,嘴上却夸杨修机敏过人。

二、手稿事件:张松拿着西川的地图到达许都,准备献给曹操。但是曹操忙于饮酒作乐,又见张松乃无名小辈,所以不予接见。后因杨修出面相劝,才勉强答应下来。曹操见张松相貌猥琐,心生鄙夷,遂神情冷傲,张松见状,也举止鲁莽,出言不逊,曹操怒而离席。

杨修差人问张松,作为使节,为何不懂礼仪?

张松说西川没有阿谀奉承的小人。

杨修见张松能言善辩,邀其面谈,问及蜀中风土人物,张松大赞西川国富民丰,人才辈出,天下莫及。

张松得知杨修仅为相府主薄,为杨修感到惋惜,说曹操并非文武之才。

杨修不服,拿出曹操创作的手稿,大加赞赏,张松翻阅后哈哈大笑,说这绝非曹操原创,蜀中三尺小儿皆能背诵。张松果然将曹操的手稿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杨修大开眼界,钦慕不已,赞叹张松有过目不忘之能,是天下奇才,并决定向曹操如实禀报,以引荐张松。

曹操闻言不悦,自行烧掉手稿,杨修大惊,前去阻止。

曹操拦住杨修,继续一言不发扯书而烧。

杨修问曹操为何不顾二十载著书之苦,仅为几句荒唐之言就将书毁掉。

曹操称自己不愿留污名于后世,又说来日于西教场点军,可让张松来见军容之盛,也好使他回去传言,说曹军即日取下江南,便来收川。

杨修领命而去。

翌日,曹军果然盔甲鲜明,击鼓震天,训练有素。

曹操称张松有过目不忘之能,而自己有心怀天下之量,问张松在川中可见过如此阵势?

张松倨傲依旧,说蜀中只以仁义治人,不曾见此武夫。

曹操颜色大变,问张松可知曹军战无不胜?

张松反唇相讥,历数曹操的败绩。

被张松揭短,曹操大怒,喝令要斩杀张松。

杨修赶忙求情,说恐失人心,望从宽发落。

曹操怒气未消。

荀彧也前来求情,曹操方免其死罪,令乱棍打出。

所以,张松决定转投刘备,得到刘备殷勤的近乎拍马奉承的款待,这才改变主意,把西川的地图送给刘备。

这一份天赐的礼物,曹操拒收,刘备意外获得,为进川打下坚实基础。

杨修喜欢多管闲事,最后倒霉的还是他自己,尤其在曹操身边,多管闲事迟早会把曹操惹火。

曹操从此更加厌恶杨修。

第二章 立 嗣 纷 争

一、一盒酥事件:曹丕收买曹操的内侍,专门为自己探听消息。这天,曹丕让内侍给曹操送去一盒塞北酥饼,曹操见后,在盒上题字「一盒酥」。

次日游园,杨修与丁仪作陪,杨修看到桌子上的酥盒,询问得知是曹操命人放的,且“一盒酥”乃曹操所题,于是招呼曹植与丁仪,将一盒酥分吃了。正巧被曹操看到,曹操问是何人所为,杨修挺身而出,承认是自己的主意,并说:「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反?」

曹操听后不怒反笑,称赞杨修奇思妙才。

曹植见曹操夸奖杨修,终于松了一口气。

待杨修和丁仪走后,曹操嘱咐曹植不能与杨修、丁仪两人来往过密。

曹操和杨修什么关系(曹操与)(4)

一盒酥事件

二、吴质事件:曹丕密请吴质入内府,相议曹操欲立世子一事,但怕有人知道,就用大簏(lu)藏了吴质,对外宣称是绢帛,以掩人耳目。

杨修知道,就告诉曹操,结果曹丕根据贾诩的计策,下次真是用大簏载绢,结果曹操派人盘查,报告曹操大簏里边是绢帛,没有藏人。

曹操怀疑杨修想陷害曹丕。

三、 邺门事件:曹操为了测试两个儿子的才干,便叫他们出城门,却叫门吏不要放人出外,杨修教曹植,如有人敢阻挡,便斩杀他。曹植虽然成功出外,但曹操知道是杨修所教,非常愤怒。

四、 答教事件:杨修曾经为曹植作了十几条小抄,当曹操每次以军国的事问曹植,曹植都对答如流,曹操因而怀疑。曹操委派曹植担任监军,并特别交代军法无情!曹丕为曹植饯行,又有歌舞助兴,曹丕把曹植灌醉,从曹植身上搜走了小抄,交给曹操。第二天大军整装待发,曹植却不见踪影,曹操见了大怒,说曹植恃才放旷,难以任事,非常伤心。曹丕见状佯装为曹植求情,说这一切都是杨修的错,使得曹操更加记恨杨修。

曹操和杨修什么关系(曹操与)(5)

曹操质问杨修:厚此薄彼为哪般?

曹操和杨修什么关系(曹操与)(6)

答教事件

曹丕走后,曹操召贾诩来见,向他询问立嗣之事,贾诩却沉默不语。曹操问贾诩为何不回答,贾诩说,他刚才想起一件事,是袁本初与刘景升立幼子为嗣导致兄弟相攻之事。曹操听后大笑,并决定立曹丕为嗣。建安22年(公元217年),曹丕战胜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

其实,对中国的统治者来说,每当接触到实际的继承问题时,所谓的“才”,绝不是首先考虑的条件。如何保持这个政权的稳固,便成了第一位的选择标准。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察,曹操发现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曹丕很懂得权谋之术、御下之道,所以曹操觉得自己百年之后,曹丕应该能够撑得起曹氏天下。于是,曹操决心立曹丕为太子,这就是必然的选择。

第三章 走 向 刑 场

一、梦中杀人事件:徐晃请问杨修,曹操屡败于诸葛亮,是何道理?杨修笑答,曹操的多疑乃用兵之大忌,曹操之败是性情使然。

曹操见账外一个侍卫眼生,问是怎么回事。

下人说原来的侍卫得了重病,所以找新人来顶替。

曹操生疑,故意对侍卫说自己梦中好杀人,要他们小心。

夜晚,内侍上前给曹操盖被子,曹操突然惊起,拔剑将内侍刺死,然后又倒头大睡。侍卫见状,吓得不敢吭声。

杨修和徐晃来见曹操,看到帐中被杀的内侍,连忙唤醒曹操,曹操佯装不知情,后又假装醒悟,说是自己梦中所杀,然后痛哭不已。

杨修察曹操之色,明白曹操是故意为之,痛哭不过是在做戏。

杨修怀疑的眼神正好被曹操看到,当四目相对的一瞬间,曹操的秘密昭然若揭,也就是从此刻起,曹操已经对杨修动了杀机。

曹操和杨修什么关系(曹操与)(7)

“梦中杀人”事件

二、鸡肋事件:身为魏王的曹操,得悉大将夏侯渊被黄忠所杀,便亲率大军20万为夏侯渊报仇,不想迭遭挫败。这天,曹操看到厨房送来的鸡汤,觉得目前的战局很像啃鸡肋骨,丢掉舍不得,要吃没什么肉。此时,大将夏侯惇来请示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而答:“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听到这一口令,随即吩咐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夏侯惇惊问何故,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将要退兵。鸡肋,是要吃无肉,丢掉可惜。现在的战局也正是这样。进不能胜,退恐人笑,不如早归。我料定魏王来日必要班师,所以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时慌乱。”

夏侯惇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也收拾起来。

曹操知道后大怒,心中想到:算总账的时候到了!所以以“乱我军心”论罪,将杨修处斩了。

杨修坦然赴死,高傲地对曹操说:“我走了!你好自为之!”预见了曹操必然败于刘备。

果然第二天魏蜀两军决战,诸葛亮用计破敌,魏军遭受更惨重的失败,曹操被黄忠一箭射掉两颗门牙,险些丧命,只好宣布班师回朝。

曹操只说夜间的口号是「鸡肋」,杨修却「运用」他的智慧,想出「鸡肋」的真正意义,还叫士兵们收拾行李,准备班师,最后当然招致杀身之祸。

曹操和杨修什么关系(曹操与)(8)

鸡肋事件

综上所述,杨修被杀死的原因有三:

第一,杨修参与曹丕、曹植的储位之争。曹操作为东汉末年建安时期(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的大政治家、大文学家,他有特别值得骄傲的两个儿子:一个是曹丕,另一个是曹植;父子三人并称建安文学界的“三曹”,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曹丕和曹植这两个人都进入了曹操接班的候选人名单。曹操还是很开明的一位君主,没有“立长不立幼”的讲究,一开始就让两个儿子自由竞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杨修是曹植的幕僚,多次给曹植出谋划策,曹操多次有立曹植为接班人的意思。但是曹丕的幕僚也没有闲着,教曹丕以静制动,曹植揣摩曹操心思,你偏不揣摩,以忠厚老实形象示人,与曹植形成强烈反差。结果曹瞒多诈,终于知道杨修是曹植幕后主使,大怒,遂立曹丕为接班人,顿生杀杨修之心。他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站错了队。

曹操和杨修什么关系(曹操与)(9)

走向刑场

第二,杨修的出身害了他。杨修是太尉杨彪的儿子,杨彪四世三公,属于信奉儒家的豪门大族,与出身寒门信奉法家的曹操很不对付,不支持曹魏政权,曹操也对这些豪门大族事事提防,处处找茬。本来杨修正是夹着尾巴做人的时候,应该像司马懿一样藏头缩尾,但是杨修如此高调,引起了曹操的猜忌,杨修又是袁术外甥,曹操怀疑杨修背后有袁家和杨家兴风作浪,水很深,于是找了个借口把跳得最高的杨修杀了,杀鸡骇猴。

第三,杨修的智商高,情商低,是政治上的低能儿。杨修是曹操的主簿,主簿为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也就是现在的秘书。上自三公及御史府,下至九寺五监以至郡县皆有之。魏晋时期主簿常参机要,总领府事,时人有“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可谓位卑权重,掌握很多机要之事,因为所有文件都需经过主簿之手写作签署。所以干这种机密工作的人都低调沉潜,几乎与世隔绝。但是杨修却高调炫耀,最终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之罪杀死。

在这个世界上,有聪明的聪明人,也有自以为聪明其实并不聪明的聪明人。

同样一件事,在前者手里,做得挺漂亮,挺圆满;在后者手里,以为手到擒来,结果逮不着狐狸,惹一身骚,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国演义》中的杨修,智慧过人,颖悟超群,看似绝顶聪明,其实却是个糊涂虫。杨修才华外露,行为浅薄,巧智有余,器识不足。这种人千万不能玩政治,不能玩官场权术,尤其不能玩危险的宫廷抢班夺权的游戏。

曹操和杨修什么关系(曹操与)(10)

杨修的脑瓜子飞速旋转

参考文献:

《三国演义》-元末清初小说家、戏曲家 罗贯中

《三国志》-西晋史学家 陈寿

《后汉书》-南宋史学家 范晔

《世说新语》-南宋 刘义庆等

《三国之道》-曾仕强

《品三国》百家讲坛-易中天

《三国演义》-84集电视剧1994年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