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

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1)

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2)

但丁被称为“现代意大利语之父”——他的新体派(“dolce stil novo”)语言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他笔下那些怪诞、壮观、可怖的场景持续激发着人们无尽的遐想。几个世纪以来,许多艺术家都对《神曲》这个主题倾心不已。

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这位同样出生于佛罗伦萨的艺术家,对但丁极为痴迷而无缘一见。后来,波提切利受美第奇家族的委托,根据《神曲》创作插画。从1480年至1490年,波提切利花费二十余年完成了92幅插画,其中包括4幅全色彩画和大多数的银尖笔画(silverpoint),无论在细节的体现还是连环画式的叙事上,这套作品都很忠实于原作。波提切利通过视觉艺术重塑了但丁"诗性的哲学",他画笔下的诗人充满人性的光彩,这一系列作品现收藏于德国柏林国立博物馆和梵蒂冈图书馆。

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3)

费德里科·祖卡里《神曲》插图与《但丁肖像》

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4)

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5)

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6)

但丁《神曲》,祖卡里于1586-1588年间创作的插图

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7)

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8)

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9)

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10)

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11)

从某种程度而言,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费德里科·祖卡里(Federico Zuccari, 1539-1609)的《神曲》插画,填补了从波提切利到多雷(Doré)这一期间,以"视觉传统"呈现《神曲》这一诗歌杰作的薄弱。祖卡里仅用了两年时间(1586-88)就完成了这套作品的创作——88幅插画(地狱篇28、炼狱篇49、天堂篇11)与诗歌本身相得益彰,充满了超现实的魔力。祖卡里以一种无论是波提切利,还是后来的弗拉克斯曼(John Flaxman)、布莱克或多雷都无法企及的方式——游走于有形与无形之间。祖卡里去世之后,这套《神曲》插画先是由贵族奥尔西尼家族(Orsini family)保存,1738年正式成为乌菲齐美术馆的藏品,还曾一度由美第奇家族接手。似乎更多是为了表达画家本人对但丁的私人敬意,祖卡里的《神曲》插画仅于1865年、1993年及2021年公开展示过三次。

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12)

威廉·布莱克《但丁头像》

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13)

威廉·布莱克《但丁逃离三野兽》

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14)

威廉·布莱克《贝缇丽彩在马车上与但丁交谈》

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15)

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16)

威廉·布莱克为但丁《神曲》所作的插画,1824-27年

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17)

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18)

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19)

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20)

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21)

但丁和他的神曲的时代背景(黑暗地狱与闪耀星光)(22)

英国画家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在《神曲》中找到了深刻的认同感,他对诗人的痴迷程度丝毫不亚于波提切利——他的102幅插画,部分草图甚至是在弥留之际的病榻上完成。疾病的折磨和对死亡的觉悟,让布莱克的《神曲》插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但这一切并非只有痛苦。在但丁与一生的挚爱贝缇丽彩重见的场景中,人性最美丽的一面——爱、喜悦、希望,在充满天真与想象的彩色画卷上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文:熊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