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识别软件(粮袋子菜篮子)

攥紧中国种子,方能端稳中国饭碗。

武汉,正全力打造“中部农业硅谷”,一批种企深耕“优特异”高端品种,为“粮袋子”“菜篮子”增添不少“尖板眼”。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探访。

多倍体稻:“0”到“1”的突破

种子识别软件(粮袋子菜篮子)(1)

试验田里的多倍体水稻

多倍体水稻,“汉”种原创。正经历“0”到“1”的突破过程。

世界种植水稻均为二倍体。多倍体水稻,将二倍体水稻基因组加倍,从而创制一个新物种。

湖北大学生科院蔡得田教授团队,联合武汉市农科院、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公司,经过20多年刻苦攻关,突破了多倍体水稻育种结实率低的技术瓶颈,选育出10多个多倍体水稻品系。其中,一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一个品种通过湖北省审定。2021年,多倍体公司成果《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化双重优势选育超级稻项目》,获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胜项目。

种子识别软件(粮袋子菜篮子)(2)

谢华安院士(左)与蔡得田教授(右)在试验田观察多倍体水稻长势

5月23日,记者走进多倍体生物公司智能育种实验室。在人工营造的生长环境里,多个品系的多倍体水稻茁壮生长。公司总经理陈柏林介绍,相较二倍体水稻,多倍体水稻谷粒大、营养高,具有大幅增产的潜力。

“公司已获3项美国发明专利,13项国内发明专利,抢占了多倍体水稻知识产权的至高点。”陈柏林说,2016年,公司获批在黄陂武湖建设“国家多倍体水稻育种创新基地”,多倍体水稻育种提速,已走在了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陈柏林介绍,多倍体水稻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高,公司已建设试验生产线,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多倍体水稻功能性产品,推动产业化应用。

华夏香丝:湖北第一香稻

种子识别软件(粮袋子菜篮子)(3)

华夏香丝稻米

2021年,品种审定。当年,示范种植10万亩。2022年,保守估计,种植面积将超30万亩。

短短两年,“华夏香丝”声名鹊起,业界给出“湖北第一香稻”的好评。

这段时间,湖北华之夏种业公司总经理吴陵松和他的团队,东奔西走、马不停蹄,于省内省外,宣传推广华夏香丝。

5月12日,3万斤种子运抵大冶。今年,大冶种植规模扩大到1.1万亩。

在粮食主产区监利,今年种植华夏香丝将达到3万亩。

在江西省,今年推广种植将超5万亩,而去年只有不到7000亩。在安徽、河南两省,相比去年,种植规模成10倍增长。

华夏香丝,历经8年南繁北育,是20年来湖北审定的第一个长粒香稻品种。它高产、米优、饭香,2021年在武汉、黄冈、荆门稻米品鉴会上,华夏香丝连夺三冠。

华之夏致力打造高档香稻品牌,联合益海嘉里、国宝桥米等40余家米企,推广定制化生产、订单化种植,提升稻米产业链附加值。

吴陵松说:“经过3年努力,力争华夏香丝种植面积超100万亩,农民年增收3亿元,米企盈利超15亿元。”

楚为番茄:种子价比黄金

种子识别软件(粮袋子菜篮子)(4)

楚为蕃茄

楚为番茄,种子价比黄金。一公斤种子,最高时卖到90万元。销售给韩国的种子,每公斤2.7万美元。

即使是一袋千粒装的普通种子,售价也达3000元,平均每粒3元。

楚为董事长郑伟说:“过去洋种子论粒卖,现在中国种子也做到了。”

郑伟沉浸全球种业巨头先正达、圣尼斯18年,深知民族种业的差距。2016年,他和伙伴谢勇创立楚为生物,致力于高价值蔬菜品种的育繁推。

楚为番茄颜值高、果型美;口感好、营养高;产量高、收益多。平均亩产1.6万斤-2万斤,一粒种子带来的收益,在20元-25元之间。

在“蔬菜之乡”寿光,楚为番茄一度占到了番茄种子市场的一半。在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楚为番茄是农民种植的“网红番茄”。

在湖北,楚为番茄已推广到恩施、宜昌等地。在武汉,楚为正与经开区(汉南区)合作,创办种植销售一体化企业,打造武汉番茄品牌。

楚为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成立现代种业研究院,培育的78个番茄、甘蓝品种,获农业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茄果类蔬菜分子育种技术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成果,获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迄今全国种企获得的最高科技奖项。

走进汉南楚为育种基地,智能温室大棚里试种的4个新品番茄,长势喜人。郑伟说:“这是楚为番茄新一代‘爱玛仕’。”

亚非西兰苔:高端蔬菜新宠

种子识别软件(粮袋子菜篮子)(5)

亚非西兰苔

每有贵宾光临,武汉亚非种业公司总经理贺亚菲都要献上一束特制的“鲜花”。

“鲜花”由“西兰苔”扎制而成:它头顶菜花、身似芥蓝、翠绿俊秀。

西兰苔,由西兰花与芥蓝杂交而来。经过10多年精心培育,已成为高端蔬菜市场的新宠。目前,在云南、宁夏、广东等地规模化种植;在省内,已推广至武汉、恩施、十堰等地。

2021年,西兰苔在西藏山南试种成功。山南平均海拔3700米,试种的西兰苔亩产1500斤、产值1.2万元。

亚非西兰苔有早熟、中熟、晚熟、特晚熟品种,既耐寒、也抗热。贺亚菲说:“在长江中下游,西兰苔可多岔口、周年种植,平均亩产3000斤,亩收入7000元。”

亚非西兰花种质资源,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13个西兰花、西兰苔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2021年,又申报了25个西兰花、西兰苔新品种,初审通过了21个。

在汉南亚非农业科技园育种区,记者见到,育棚里的西兰苔母种植株,罩着白色的薄网。薄网里,植株上结着一簇簇细长豆荚,母种就包裹在豆荚里。“一个新品种的诞生,要经过数年、成百上千次的培育试验。”贺亚菲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李先宏 通讯员张薇、项俊平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