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最好最大的公园在哪里(常州金坛一小山村)

一个小山村,三十年前还穷得不得了,家家户户基本上还是住在草棚子里。现在居然一下子发达了,不仅闻名全市、全省、全国,甚至还设立了大学国学研究院,还要办名山书院——这是向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看齐吗?

2021年5月5日,《常州晚报》第3版刊发了一篇新闻,标题为“既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又是全国文明村 仙姑村:村里一年要来50万人次的游客”, 报道了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仙姑村的“传奇”故事。

金坛最好最大的公园在哪里(常州金坛一小山村)(1)

新闻说,1987年的时候,仙姑村“全村住楼房的村民户数只占16%,更多的人家还是住在草棚子里。村民夜间外出,即使打着手电筒,也常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摔跟头。”而现在呢,“全村乡村游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8000万元”,村里的特色农产品也很热销,“村里通过电商网络营销,仅咸鹅、咸鸭一年就销出30万只。”经济发达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很丰富多彩,“仙姑村大舞台,隔三差五就会上演自编自演的锡剧、舞龙、旱船等节目,演员全都是本村村民。”

仙姑村先后“被命名为省农家乐专业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跻身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行列”,“去年还捧回了沉甸甸的全国文明村牌子”。

“仙姑村利用原阳山村委办公用房,设立常州大学国学研究院,同时筹建的茅麓书院即将开门迎客。”

茅山山脚下的小山村,以前交通极为闭塞。有一位金坛籍的诗人作家冯光辉,曾经在小说中描写过金坛到常州的交通,要乘坐小船从水路慢悠悠驶过来,耗时差不多一天时间。这还是从金坛城里到常州城里。就更别提从茅山山里出来了。即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常州城里的知识青年,也要通过常州表场那里的码头(今西瀛里附近),乘船从水路奔向各自的“下乡”之地。

金坛最好最大的公园在哪里(常州金坛一小山村)(2)

常州晚报配图,村容村貌真漂亮

就这么一个“闭塞”的小山村,现在居然发达成这样了,还在村里设立了大学国学研究院,还要雄心勃勃地办名山书院,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常州晚报》对这个奇迹只是进行了“成就性”的报道,没有深挖“奇迹”的成因。作为读者,并不了解仙姑村的来龙去脉,如果有人能讲清楚仙姑村发达的路径,恐怕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仙姑村,仙姑村,过去成百上千年,枉叫了那么多年的“仙姑”村,村民并没有因“仙姑”而改变贫困的生活。现在仙姑村发达了,一定有比“仙姑”更厉害的人物,才能取得如此成就。

小山村,大发展,大作为,赞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