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人格一般抽几次出金皮(最后的幸运儿)

1910年8月4日,爱迪生还在新泽西州的大本营,殚精竭虑地争取专利控制权。与他“作对”的一批独立导演,扛着摄影机,奔向加州的美好阳光。

火热的迁移运动里,谁都不会注意到,一个女孩在那一天降世。

那时,没人料到,二十年后,她将站在两个时代的中间点。

她自己也不会想到,百年后,她会成为一个时代,硕果仅存的谢幕人。

她是好莱坞曾经最闪耀的女星,安妮塔·佩姬

第五人格一般抽几次出金皮(最后的幸运儿)(1)

安妮塔·佩姬曾被誉为“好莱坞最漂亮的脸”

第五人格一般抽几次出金皮(最后的幸运儿)(2)

默片,最后的辉煌

1924年,14岁的安妮塔·佩姬刚踏入好莱坞,还只是一众默片明星的背景板。

那时,影院的外墙上挂着的是玛丽·璧克馥、葛洛丽亚·斯旺森等人的漂亮脸蛋。

第五人格一般抽几次出金皮(最后的幸运儿)(3)

左:葛洛丽亚·斯旺森 右:玛丽·璧克馥

1925年,佩姬开始在[献给灰姑娘的吻]中,演一个边角人物。

拍电影前,佩姬从未碰过酒,却能将醉酒的动作演得真切,结果凭此打出了名头。米高梅和派拉蒙抢着要找她签约。

第五人格一般抽几次出金皮(最后的幸运儿)(4)

《献给灰姑娘的吻》

佩姬表演经验不足,戏份不多,却能赢得制片大老板的喜爱,原因无他,动作到位,身段漂亮而已。

在默片时代,“动作”就是一切,“动作”表达所有。

像卓别林滑稽又悲苦的啃皮鞋,约翰·吉尔伯特充满暧昧意味的挑眉。而“西部彪汉子”,导演约翰·福特,用夸张的打枪把式描绘美国铁路的开发血史。

第五人格一般抽几次出金皮(最后的幸运儿)(5)

《淘金记》

至于佩姬这样的美人,一个抬眼,对观众来说已是足够。

而彼时,一场超出“动作”以外的变革已悄然兴起。

从1910年,有声胶片的初次尝试,到1922年,德福雷斯特创办有声电影公司——

影史上的有识者们都在等着,像玛丽·碧克馥这样的“美国甜心”,能够在银幕上“发声”的那一天。

第五人格一般抽几次出金皮(最后的幸运儿)(6)

福德雷斯特是有声电影变革的先驱

但这场变革并没有碾进好莱坞。

电影声音技术的不成熟,保守电影人对“台词、对白”的排斥,导致好莱坞还没有做好迎接“声音”的准备。

对于安妮塔·佩姬来说,她仍有机会抓住默片辉煌时期的尾巴。

1928年,米高梅推出默片[我们跳舞的姑娘们],让佩姬秀了一把大长腿。

和片中端庄的琼·克劳馥相比,她依然用眉眼、身段,来“勾引”出一个城市的纸醉金迷。

第五人格一般抽几次出金皮(最后的幸运儿)(7)

《我们跳舞的姑娘们》

她和克劳馥一起获得了评论家的注意,被米高梅视为掌上宝。

佩姬对未来满怀期待,殊不知,她已处在巨变的前夜。

第五人格一般抽几次出金皮(最后的幸运儿)(8)

冲撞与交替

1929年,歌舞片[百老汇的旋律]上映。安妮塔·佩姬用她“百分之百的歌唱”彻底撕破了电影的无声时代。

第五人格一般抽几次出金皮(最后的幸运儿)(9)

《百老汇的旋律》上映时,米高梅打出“百分之百对话,百分之百歌唱,百分之百舞蹈”的宣传噱头,笔者猜测,为的是要打压1927年只有几句简单对白的《爵士歌王》。

有评论家说:

(安妮塔)很擅长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打破传统,还有她的外表也加分不少。她不会跳舞,但是她的表演让人回味无穷,很容易让人忽略了她的这个缺点。

第五人格一般抽几次出金皮(最后的幸运儿)(10)

《百老汇的旋律》剧照

一时间,票房,掌声,都向佩姬涌来。据传,佩姬每周都要收到近万封求爱信,这其中,包括意大利的独裁者,墨索里尼。

虽然靠默片走红,但并没有被那些“动作”所固化——安妮塔·佩姬成为默片和有声两个时代中间点的幸运儿。

幸运的佩姬在1930年到1931年之间,开始和默片时代的男神们合作。

她与“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在[逍遥自在]里“勇闯好莱坞”,捧了一把东家米高梅。

第五人格一般抽几次出金皮(最后的幸运儿)(11)

《逍遥自在》

两人合作的[纽约人行道],至今在IMDb上的tag都是:啥都没有,就是笑(nothing but laugh)。

第五人格一般抽几次出金皮(最后的幸运儿)(12)

《纽约人行道》

转向[绅士的命运]片场,还能和“世界情人”约翰·吉尔伯特上演帮派复仇。

第五人格一般抽几次出金皮(最后的幸运儿)(13)

《绅士的命运》

佩姬迎来事业的巅峰期,也带着这些不曾开口的男神对观众“说话”。

但这些男神们未必有佩姬那么幸运。

[艺术家]里的让·杜雅尔丹展现的那样,有声电影对他们的冲击是实实在在的。

巴斯特·基顿那神经质的不苟言笑,在对白环境里,反而显得呆板。一不小心在[纽约人行道]用力过猛,还被影迷批评“就像个傻瓜”。

第五人格一般抽几次出金皮(最后的幸运儿)(14)

巴斯特·基顿说他最后悔的事,就是和米高梅签约

而约翰·吉尔伯特,正如[雨中曲]里所调侃的,为了填补对话的空白,“我爱你”重复了N 1遍。

吉尔伯特本就嗓音奇怪,加上从默片时代沿袭下来的虚张声势表演方式,一代情圣幻灭成油腻大叔。

第五人格一般抽几次出金皮(最后的幸运儿)(15)

《他的荣耀之夜》里,吉尔伯特的台词让观众频频笑场

在这个交接时期,只有卓别林等小部分人还在坚持默片,大势所趋之时,还仍推出[城市之光]这样的“完全无对白”影片,并严肃地发表《反“对白片”宣言》

第五人格一般抽几次出金皮(最后的幸运儿)(16)

《城市之光》的电影宣传册里还夹着《反“对白片”宣言》

其他人要么被别扭地卷入潮流;要么退居一边,把舞台交给安妮塔·佩姬这样的“有声一代”。

这转换过程,或许就像玛丽·碧克馥看着电影院里,自己的彩绘照片被覆盖上了安妮塔·佩姬的脸——撕裂、不甘心,又无可奈何。

第五人格一般抽几次出金皮(最后的幸运儿)(17)

隐退与落幕

佩姬的巅峰期不长。

经济危机之后,歌舞片兴起。被生活碾压的民众涌入电影院,在音乐和女人一排排的大腿里,寻找虚妄的安慰。

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电影年产量达800部之巨,任何一个年代都难以匹及。

此时,默片在准备着它的告别。

1936年,约翰·吉尔伯特因多年抑郁、酗酒,最终死于心脏病。

同一年,苦苦坚守的卓别林终于在[摩登时代]里开了口,透着妥协后的心酸。

第五人格一般抽几次出金皮(最后的幸运儿)(18)

《摩登时代》里,经典台词“我希望你能唱歌”道出了所有观众对卓别林的愿望

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恰在这个时候,安妮塔·佩姬与米高梅合同到期,选择隐退,步入婚姻殿堂,当起全职太太。

默片时代终于在佩姬的隐退中划上了句号,完成了谢幕。

2008年,安妮塔·佩姬在睡梦中离世。

2009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特地放了三分钟半的小片,来纪念这位时代交接的见证者

在小片落幕的结尾,奥斯卡用安妮塔·佩姬的电影片段,代她说:

我很开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