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一号建筑解读(南津港五号高楼)

南津港,“五号高楼”风云

文/ 刘燕林

北部湾一号建筑解读(南津港五号高楼)(1)

俯瞰五号高楼(红瓦黄墙方型楼) 摄影者:方海清

3月17日,微信群到处转发有关“粤汉铁路英国专家楼要整修”的新闻。岳阳人都很关心,我也很关注。近五年来我潜心研究岳阳老街历史。我想借此机会,捋一捋英国专家楼历史。

南津港(原贮木场所在地)西南临湖有一处高坡,高坡上矗立一栋西式建筑,当地人都叫“五号高楼”,口口相传,由来已久。

五号高楼脚下的小山,壁立于湖滩,称“黄蜂矶”,岳阳城三大矶之首。我们可以想象,以前洞庭湖是多么的水面阔大!湖水要淹没现在足有一里宽的湖滩,奔涌到黄蜂矶下,在黄蜂叽的阻挡下咆哮、打旋、惊涛拍岸,最后乖乖向南湖分拔出平静的水流。

既然有五号高楼,那一定有一号、二号、三号、四号楼,或许还有六号七号等楼房。不管几栋,至少有五栋这样的小洋楼。小洋楼虽然只有两层,但从河坡边上看去,小洋楼显得高高在上,因而称为高楼。

北部湾一号建筑解读(南津港五号高楼)(2)

图片提供者: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婷

五号高楼约呈方型,屋顶是中式风格,宽大回廊、立柱、拱形窗户是西洋风格。形制与城陵矶海关关房一样,只是体量小一些。楼北有一楼梯,用钢材支撑,钢材上刻有“汉阳钢铁厂1911”字样,应是当年建造时由汉阳钢铁厂购买的钢材。

北部湾一号建筑解读(南津港五号高楼)(3)

一楼走廊。图片提供者:刘醒福

五号高楼二楼走廊呈L型,面向西边洞庭湖和南边的南湖。站在宽大的二楼走廊上,可以270度观察周边,洞庭湖、南湖全在视线范围内。

北部湾一号建筑解读(南津港五号高楼)(4)

图片提供者:刘醒福

北部湾一号建筑解读(南津港五号高楼)(5)

五号高楼东北角。图片提供者:刘醒福

北部湾一号建筑解读(南津港五号高楼)(6)

二楼宽大的走廊。背景是洞庭湖及月山半岛。手指君山岛。图片提供者:刘醒福

此处最初是湖南厘金局岳州厘金局南津港复查卡,对来往与驻泊的各式船只征收税费。1855年设立岳州厘金局,下设10个卡。其中在南津港黄蜂矶小山丘上设立复查卡。1873年改为征收所。清末民初湖南厘金局裁撤。

1899年11月13日,岳州关正式开关。岳州关虽说是自主开埠,实由外国人把控。自1899年至1941年,税务司由28名外国人担任,仅有两名中国人担任税务司(两人任职时间加起来不足4年)。1900年至1902年,岳州关的关房及附属建筑修建完成。本人认为,岳州关同期在南津港原厘金卡旧址修建了一至五号楼(至少五栋)洋楼,作为岳州关在此设置的复查卡。

粤汉铁路修建岳阳路段时,需要修建南津桥大桥。1914年此楼被粤汉铁路局收购或租用,供在长沙与岳阳间修建铁路的英国专家临时居住,也只住了两个多月,这就是“粤汉铁路英国专家楼”名称的历史渊源。

1916年修筑南津港铁路大桥时,詹天佑带着技术人员来到岳州,住在五号高楼数日。岳阳凡铁路子弟,都听长辈们讲过詹天佑来岳阳住五号高楼的故事。

岳州车站1916年8月动工,1917年3月竣工,系粤汉铁路一等站(1936年8月改名为岳阳车站)。1918年,粤汉铁路武昌至长沙段通车。

北部湾一号建筑解读(南津港五号高楼)(7)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守桥部队进驻五号高楼。1938年7月17日,日机一架犯岳阳城,炸死60余人。敌机被南津港守桥部队高炮击中,坠毁在南津村。9月15日,南津港守桥部队高炮又击落日机一架九三式重型轰炸机,机骸在城区展览。

中国军队撤退时在附近水域布置水雷。

1938年11月11日,日军占领岳阳。日本侵略者占据南津港战略要地,驻守五号高楼,在周边修建兵营。

1942年3月2日,日军两艘军舰从湖滨黄沙湾兵站基地(日军占驻湖滨大学校园)驶向岳阳。其中一艘在南津港撞上中国军队投放的水雷,爆炸沉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10月4日至8日,中国军队同时在南津港日军兵站基地和湖滨黄沙湾日军兵站基地接受日军缴械投降。

五号高楼由新成立的武汉铁路局岳州工务段接管。

解放战争期间,五号高楼为国民党白崇禧部守桥部队所占驻。1949年7月13日,国民党白崇禧部在解放军的隆隆炮声中开始南逃。16日炸毁南津港大桥部分桥墩,企图阻止解放军追击的步伐。

7月20日,解放军大踏步走进岳阳城,岳阳和平解放。

建国初年,国家对交通大动脉的重要桥梁、隧道实施军事管制,包括战略意义十分重要的京广铁路。按照当时国家规定,干线桥梁700米以上,干线隧道1500米以上,必须要由解放军正规部队驻守。京广线经过的岳阳南津港、新墙河、汨罗江三座铁路桥,并没有达到值守标准,但仍然部署有守桥部队。由此可见岳阳在我国交通线上的重要性。三地守桥部队官兵的营部就驻扎在南津港五号高楼。

从1996年开始,国家陆续撤离各地桥梁、隧道驻军,驻扎在五号高楼内的守桥部队官兵于1990年11月移防他处。

此后,五号高楼被铁丝网围住,沉默矗立在山丘上,渐渐被楼被山上葱笼树木所遮蔽,好像被遗忘在南津港一角。其斑驳的墙面、塌陷的楼板,无声地展示它坎坷多舛的命运。

2014年,“五号高楼”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官方文件中,五号高楼称为“粤汉铁路英国专家楼”。

2019年,通过了《岳阳粤汉铁路英国专家楼文物保护规划》。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岳阳粤汉铁路英国专家楼正式启动整修,令人惊喜。作为生在岳阳长在岳阳钟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本土娃,我希望相关部门对这座省级文物保存单位的整修,既要还原其建筑风貌,也要厘清其历史渊源,做好“文化 旅游”的融合。

附录:

邓建龙(岳阳文史专家,退休前系岳阳楼区政协文史委主任):

  刘燕林的南津港英国专家楼一文接近事实,较为可信。我曾写过一篇《南津港与英国专家楼》一文,刊在岳阳晚报上。最近媒体报道英国专家楼正在修缮的新闻。本人认为记者所谓英国专家楼有点牵强附会。

  一、建楼原因。太平军兴,清廷为镇压太平军,委曾国藩建湘军,曾为筹措军费,乃设湖南厘金局,在南津古渡设厘金卡收取税费。城陵矶海关建成后,税费由中央政府征收。湖南地方当局遂仿城陵矶海关关房式样,在黄蜂矶上建厘金局关卡关房,比例略小。此楼为中国人自已所建,仅为仿欧式建筑,也仅借用英国专暂住两月,记者却将此楼说成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证,此说不妥,不能事事都往政治上过渡解读,应予更正。

二、建造时间。既是仿建,应在城陵矶关房之后。五号楼北面的铁楼梯原来没有,因去后面附属建筑需从前面下楼不方便,故在楼后增设一楼梯,从楼梯用钢材上铸"汉阳钢铁厂1911年制“可知,此关房应在1902年至1911年之间。民初,厘金局裁撤,空留关房雇人留守。

1915年3月至1918年9月,粤汉铁路武长段开建完工,其中1917年建南津港段铁路。因湖底淤泥未清干,路基不断垮塌,遂从长沙请英国专家来此监察督修,专家遂暂借厘金关房居住,由此关房遂被时人称为“(英国)专家楼”,并一直留传至今。

三、专家楼归属问题。几年前,出于维修保护需要,市文物管理处将此楼与其他(与专家楼无关)几栋属于文物类建筑编号,此楼编为5号,故有5号楼之称。因当时楼由岳阳铁路地区派人留守,文物处遂派人赴广州铁路局检阅此楼档案文件,无任何档案。随后广州局与长沙分局对京广(粤汉)路全线老建筑进行全线普查,也未有此楼档案资料,故也未将其列为铁路文物。

四、采访记录。粤汉铁路建成后,英国专家离岳,此楼仍未归任何单位所有。1962年,蒋介石妄图反攻大陆,不断派遣特务赴大陆破坏,为加强战备,保护交通桥隧,南津港派驻解放军内卫部队(今武警部队)守桥,专家楼拨为部队营房。1986年,守桥部队撤离,拟将此楼及附属建筑以五万元卖给市木材公司,因木材公司拿不出此笔款项,遂卖给岳阳铁路地区。铁路购得此楼后,改为职工疗养院。后疗养院停办,仅留吴姓工人留守。

  由此可知,此楼既非什么英国专家楼,仅是借住两而已。也非铁路所建。如为铁路资产,为何要从部队手中购买。这就是英国专家楼的来龙去脉。所谓英国专家楼之称,因以讹传讹,时间久了,便习以为常,约定俗成了。

李斌(退休前系岳阳广播电视台记者)

  一、南津港铁桥十遂道长期由岳阳军分区独立营某连驻军值守!

原房产局副局长罗林桂同志转业前为军分区副参谋长,当年便是守桥部队的连长。2005年某夜我与他晚歺后,驱车五号楼,看他当年的住地,站在二楼处,洞庭湖上下船只尽收眼底,南津港铁桥近在咫尺,确实是军事要地!详细资料他可提供!

  二、2001年著名导演孙道临亲率上影厂一帮人马前来岳阳拍《詹天佑》,在岳阳麻塘有一场在洪水中抢修铁道路基的一场重头戏,等候天气多天不下雨,我和晚报王肖龙采访孙导时,他告诉我们当年詹天佑在岳阳湖滨麻塘一线与民工一起抢修路基很多天,很艰苦!

  《詹天佑》剧在岳阳楼还有一场戏,付兴老师与他的一帮老朋友客串乡绅贤达,可以看到!

查詹天佑年谱纪录可以找到他在岳阳的行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