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石刻图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1)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2)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3)

《洛神赋》三国魏曹植撰。小楷《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书于麻笺上,小楷雍容和雅,柔中寓刚,肌肤妍丽流美而风神秀逸,格调高雅,确为传世‘小楷之极则’。此帖上溯钟繇,和王羲之的《乐毅论》一样,与《宣示表》一脉相承。只是《乐毅论》用笔内厌,《十三行》则用笔外拓。其点画妩媚娟秀,横竖撇捺处处带着放逸流畅的笔风,尤其是捺笔,均以重长的笔态增其美俏。此帖在结体上也非同寻常,虽是小楷,却有大字气概,结体疏朗而茂实,虚和简静,宽绰灵秀。正如清人蒋和所言:‘《玉版十三行》章法之妙,其行间空白处,俱觉有味。无一点尘俗之气,不受一点束缚。

此帖在楷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楷书源于汉末,而成熟于魏晋。现存最早的楷书作品传为钟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等,尚存隶意。至晋代,经王氏父子改进而完善。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小楷,已足见其法度完备。王献之则突破其父的成法束缚,别创新法。此帖点画劲健,体势峻拔奇巧,风神秀逸萧散,是楷书中追求写意书风的经典之作,在楷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后世楷书对所谓晋人格调的追摹,无不以《洛神赋》为圭臬。

一、墨迹本

《洛神赋十三行》书于麻笺上,到唐代书迹已残缺。墨迹在宋元时流传有两本:一为晋麻笺,宋代以来仅残存中间十三行,南宋贾似道先得九行,后又得四行,在元代初期归书家赵孟钏茫ㄎ跸字婕!R晃朴不浦剑笥辛ǖ热颂獍希悦项定为唐人摹本,后人疑即柳公权所临。两种墨迹皆已失传。

二、碧玉版原碑

明万历时杭州西湖葛岭地下发现的一方石刻,石色深暗,被人美称为碧玉,“碧玉版本”初拓本,存字大都完好,其它石花处亦自然清晰。因其地为贾似道半闲堂旧址,所以后人认为是贾氏所刻,后归归陆梦鹤、翁嵩年。清康熙间入内府,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此石流入民间。1982年由一上海人经秦公先生由北京市文物商店收购,后转藏首都博物馆。

三、拓本

这两本在宋代都曾刻石,明清两代辗转翻刻,但基本上还是出于这两个底本。现传无柳跋本的石刻,都推“碧玉版本”为最精。南宋贾似道刻于水苍色石上,美其名曰‘碧玉’,故称‘玉版十三行’。现存拓本有北京市文物商店藏本、无锡博物馆藏本。世传还有与此相同的一本,号称“白玉版本”,笔划比“碧玉版本”略枯瘦,石花剥落处有刀刻的痕迹,可知是一种翻刻本。

四、鉴别

1、衡字的左竖如踢出状。

2、姚字女字边如弯弓状。

3、三道石纹。

五、释文

晋中(书令)王献之书。......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拳拳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休)迅(飞)......(括号内为缺字或残字,方括号内为衍字)

六、赵题大令洛神十三行真迹

赵吴兴曾得洛神十三行于陈集贤灏,自题此晋时麻笺。思陵极力搜访,仅获九行百七十六字。故米友仁跋,作九行。宋末贾似道复得四行,七十四字。欲续于后,则于九行之跋不相属。遂以四行别装于后,以悦生印及长字印款之。今此本不知犹在人间不。余所摹秀州项子京藏,是宣和谱中所收。吴兴云,更有唐人临本,后有柳公权跋,亦神物也。视世所传十三行宋拓,何啻霄壤耶。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4)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5)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6)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7)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8)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9)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10)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11)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12)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13)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14)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15)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16)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17)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18)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19)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20)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21)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单字放大(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原碑)(2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