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村示范实施方案 建功新时代百村实践

百村示范实施方案 建功新时代百村实践(1)

“一个人富不算啥,要富就要一起富。”马陵山镇小周村村民都喜欢听这句“好话”,朴实、真切,说到了大伙儿的心坎上。说这句“好话”的人,就是村里的鲜切花种植土专家王冠清。作为村里率先靠鲜切花种植富起来的人,他始终没忘记一些生活困难的“兄弟”,如今,300多个劳动力,天天进棚“上班”,“花经济”绽放了全村的“花”样人生。

“这一平方有母株100只左右,经过折断分丫,每一枝能分到三个,它的标准能到200枝,按照好的行情,每一只一块五毛钱。”

这位“披荆斩棘的哥哥”名叫王冠清,每天早上7点准时进棚“上班”。撸胳膊、挽袖子,开始一天的忙碌,是小周村名副其实的“花一代”。而在7年前,王冠清和村里大多数的村民一样,过着“年头忙到年尾”、钱袋子却不见鼓起来的日子。

“几年前我是以种地为主,家里有十几亩地,后来经人介绍,在杜湖庄看种花,回来我就开始种了两个大棚。”王冠清回忆。

经过一番“取经”,王冠清从别人那儿学到了不少“看家本领”。他抱着将村里闲置土地利用起来的念头,做起了鲜花种植这个行业,经过多方考察,2015年7月,他从云南、四川等地引进高品质的非洲菊,种下了第一批“希望花”。

“开始头一年有十几亩地,一开始不懂技术,造成产量非常低,有死苗烂苗,每一年都有两茬,非常严重,看似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不懂的情况下,达不到人家所取得的效益。”王冠清不好意思地说。

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后,王冠清开始改良土壤、控制大棚的湿度及温度,仅仅三个月时间,大棚里的鲜切花长势喜人,畅销各大市场,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王冠清也从一个毫无经验的门外汉,变成了如今鲜切花种植的土专家。

可掌握了种植技术还不够,关键还要实现高产高效。于是,王冠清便将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养花上,同时广交花友,向各地养花“达人”咨询取经,在他们的帮助下,王冠清逐渐成长为小周村一名“最资深的花农”。

“根据季节、品种不同,有的120天下花,有的是90天下花,掌握了一定的规律,能知道收入多少,栽什么苗子能创造多少利润了。”王冠清告诉记者。

红火的鲜切花生意不仅让王冠清成功逆袭,也成为小周村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2018年,王冠清成立了鲜切花专业合作社,400多名村民成为了他的“合伙人”,在王冠清看来,好的产业项目只有让村民共同参与,从而推动产业壮大发展,才能实现“花香远逸、香飘四海”的美好“钱景”。

“像我手里的这一把花,正常一天能采七八十把,将近100把左右 ,8到10块钱1小时,一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看人卖花,眼红,自己也干,我也弄一个温室、4个冷棚,效益很好的。去年全年有20多万块钱净利润。”种植户魏良普说。

产业旺则乡村兴。近年来,马陵山镇小周村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结合实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不断推动“大棚经济”等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鲜切花种植产业,目前全村共有鲜切花温室大棚近4000亩,品种多达10余个,远销广东、上海、北京等地,2021年村集体经济达到60万元。

“花经济”不仅让村民们的“口袋”富裕起来了,还让“种植手段”丰富起来。今年,小周村因地制宜,在做大做强产业、鼓励村民多创收的同时,也让“高科技设备”充实起来,让“花经济”绽放老百姓的“花”样人生。

“鲜切花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接下来我们要开发网络销售模式,实现农户与客户网上‘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易;同时计划在大棚里安装监测仪器,通过手机就可以看到植物的湿度、温度以及阳光折射度,及时预防特殊天气对植物造成的伤害,未来,也将引进新的花品种,朝着打造特色花卉游览基地的目标前进,为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贡献‘花’的力量。 ” 小周村党总部书记张翔宇表示。

(来源:新沂市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