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国字的各种写法(草书燕字的演变以及写法)

一.研究一下「燕」字草書怎樣寫?

如要知道「燕」字草書怎樣寫,可以先看看「燕」字的字形發展。

甲骨文:燕是飛禽,甲骨文「燕」字已充分符號化,頭部畫一圓形,兩小豎是鳥喙,雙翅的羽毛只用一弧綫一短豎代替,身軀是一直綫,開叉的自然是燕子的特徵,尾羽如剪刀了:

草书国字的各种写法(草书燕字的演变以及写法)(1)

還有一個甲骨文是保留了較多圖畫味道的,燕子的雙翼與尾部的叉形比較具像,有鳥喙,還有頭上的羽毛:

草书国字的各种写法(草书燕字的演变以及写法)(2)

小篆:《說文解字》的小篆把甲骨文的綫條整齊化,字的結構沒有不同。以「廿」代頭部,「口」代鳥身,把「北」拆開放在「口」的左右象雙翼形狀,而燕子開叉的尾羽就變成四筆斜綫。這是空中俯瞰圖。

草书国字的各种写法(草书燕字的演变以及写法)(3)

隸書:馬王堆帛書是「燕」字的草體,「廿」省去下面短橫,雙翅多了一根羽毛。尾羽還是火字形四筆。

草书国字的各种写法(草书燕字的演变以及写法)(4)

漢隸《熹平石經》「燕」字:「廿」下的短橫拉長,尾部的四斜綫寫作四點,便於書寫。後來「燕」字草書就是從漢隸書發展出來的。

草书国字的各种写法(草书燕字的演变以及写法)(5)

馬王堆帛書與漢隸「燕」字的結構均分為上、中、下三部分,而中部又分左、中、右三部分。如此複雜,不便書寫,故草化時各部分應有所簡化。

1.最早可見到的草化「燕」字者,應是章草索靖《月儀帖》中的「嬿」字的右旁「燕」字,

其取勢:橫爻勢 飛帶勢(駝頭勢?) 鳥雛勢 啄 勒勢。

草书国字的各种写法(草书燕字的演变以及写法)(6)

這是把上部的「廿」,省去一筆寫成橫爻勢,中部的「口」省去,左旁是飛帶勢,連寫右旁的鳥雛勢 一啄(拓本這兩勢模糊,但鳥雛勢與一啄是分開寫則可見),下面四點以一橫代替。

2.《集王聖教序》有「燕」字,其草法應該從索靖而來。不過取勢更簡單:橫爻勢 飛帶勢 蠆毒勢 勒勢。

草书国字的各种写法(草书燕字的演变以及写法)(7)

3.鄧文原「燕」字:

上左:反十字勢;上右:正十字勢

中:子字形飛帶勢 蠆毒勢 啄勢

下:連波勢

草书国字的各种写法(草书燕字的演变以及写法)(8)

4.《草書韻會》「燕」字:

取勢:

上:豎筆勢兩開

中:飛帶勢 玉函化勢

下:勒勢

草书国字的各种写法(草书燕字的演变以及写法)(9)

5.宋克「燕」字:

取勢:

上:橫爻勢

中:子字形飛帶勢 蠆毒勢 啄勢

下:連波勢

草书国字的各种写法(草书燕字的演变以及写法)(10)

小結:

索靖《月儀帖》中「燕」(原為嬿)字的草法,可能啓示了後來各書家「燕」字的草法。

王羲之與《草書韻會》的草法簡潔利落,而鄧文原和宋克都用子字形飛帶勢,應該是為保留隸書的上部「廿」的一短橫,其連波勢則是對下四點的最大保留了。這些草法的同異,或許可以體會出前輩們在研究取勢時,在去留取捨原字形之間的徘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