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说了什么(马关条约签订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

熟悉中国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大清王朝自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后,国门洞开,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至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顽固派本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念,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器物。

本以为经过这场改良运动凭,借着北洋军在亚洲独占鳌头的实力,大清能够扬眉吐气一番,甚至中兴大清王朝。

然而,事与人违,在1894年与日本爆发的甲午战争中,不到一年,北洋海军全军覆灭,这场战争以清军完败收场。战败过后,清政府便命李鸿章为和谈全权大臣,赴日议和,在历时两个多月的谈判过后,中日双方谈判代表在日本马关的春帆楼内签订了著名的《马关条约》

对于《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想必不用我过多赘述。但是,在《马关条约》签订背后所发生的一些不为人所熟知的真相却值得我们去思考。

马关条约说了什么(马关条约签订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1)

《马关条约》原件

清军曾有实力击败日军?

在民间一直有一种说法,中日甲午海战,北海海军之所以战败,是因为清廷腐败,慈禧万寿庆典不顾国家利益,挪用军费。再者,中方只是败在海战,陆战方面清军有能力抵抗日军侵略,拒敌于国门之外。那么这种说法站得住脚吗?

首先,持有这种看法的人他们是认为,日本长途作战,在战势上出现了疲态,如果清政府能坚持打下去,结局就会发生改变。

我只能说,当时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显然没有认清世界形势。

就经济实力来看,日本显然是不如大清的,土地和人口皆不如大清。但是这种经济实力并没有转化成有效国力。

日本方面自明治维新以来,大力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制度。同时,日本在财政支出方面,日本一年支出高达7000多万两白银,相当于这其中,军事开支又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反观大清,他们的财政支出在哪里呢?慈禧的万寿大典可以说是一个缩影,当时清政府已经腐败不堪。所以经济转化成国力的作用,清廷远不如日本。

这只是从两国经济的宏观对比来看,我们再来从日本方面当时的一个既定计划来看看。

根据日方所写的《日清战史》记载,日军在甲午海战中胜利后,曾制订了一条“直隶平原作战”计划。该计划中提到:日本国内两支精锐师团,一支参加登入河北平原与清军决战,达到占领北京的战略企图。同时,在日本国内也一直有着一种呼声,应在海战胜利后继续进行军事行动,进攻北京。所以说,从日方来看,当时民间所传言的日本无法长期作战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再者,清军在东北战场对日作战接连失利,山海关岌岌可危,这也直接攻破了民间传言的日方陆战不如清军的说法。

马关条约说了什么(马关条约签订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2)

中日甲午海战

《马关条约》签订的幕后主导是谁?

对于《马关条约》的签订者,我们都很熟悉,他就是李鸿章,同时我们也清楚,李鸿章也只是奉命行使,代清朝统治者去签字。那么当时清朝实际统治者是慈禧,《马关条约》签订的推手就是慈禧吗?不是!因为慈禧精明的很。

一直以来,我们我们都认为,慈禧是大清的实际统治者,对于大清的事务她都会干预。

但是,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决策,她没有参与,向日方开战的不是她,而是光绪皇帝和翁同龢为主的主战派。同时,在战败后,对于要不要投降,也是光绪帝做的决策。

这样一来当光绪帝向慈禧太后请懿旨问道是否要像日本请和时,慈禧便称病无暇商谈,并表示:“你们在决定对日宣战的时候,我没有参与,现在战败了也应该由你们拿定主意”。

以及在《翁同龢日记》中记载:“初二日……先入见,知昨李鸿章所奏,恭邸所陈,大拂慈圣之曰:任汝为之,毋以启予也。”

也就是说,当李鸿章在日谈判最终签字之前,送奏折回京询问到底要不要签时。慈禧的态度只是:任汝为之。

这样一来,我们不难发现,《马关条约》签订的幕后主导人便只有光绪了。

马关条约说了什么(马关条约签订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3)

光绪皇帝

《马关条约》签订过程中,清廷为何如此被动。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肯定会这样讲,大清战败,说明实力不如日本,因此在谈判中必然没有主动权,只能被动接受日本方面的所有无理要求!

那么是这样吗?至少我觉得不全是,因为既然是谈判,说明有回旋的余地,这也说明了日本方面已经不打算也没有强到能够完全吞下大清。同时,李鸿章在日谈判期间被刺,也使得日本方面很是紧张,害怕清方就此中断和谈,甚至在赔款金额上做出了1亿两白银的让步。

但是,在此之后的谈判中,日方为何又能够咄咄逼人呢?

因为,清朝谈判代表发往清廷的电报被日方破获了。关于清廷的指示和态度,日方了如指掌。

根据史料记载,清廷总理衙门在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向李鸿章发了一封这样的电报:

奉旨:“李鸿章十九日三电均悉。十八日所谕各节,原翼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如竟无可商改,即遵前旨与之定约。钦此。”

从中也可以看出,这封电报是表明了清政府的底牌,就是能争取一点算一点,实在不行就签订。如此一来,日方得知清政府的底牌以后,便开始在谈判中咄咄逼人,无论李鸿章怎么争取,都是没用的。最后只有很无奈的在《马关条约》中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马关条约说了什么(马关条约签订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4)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