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确定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专家简介:曾英坚,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科主任,江西省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全国第四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血液疾病,疗效确切,对多个血液病种如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难治性骨髓增生异常所致的贫血、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的治疗尤具有独到的疗效,应用低剂量个体化化疗结合中医药、中药单体调控、过继免疫技术治疗恶性血液病尤其是老年恶性血液病如老年白血病、MDS、骨髓瘤、淋巴瘤等疗效突出。

吴欣平,医学硕士,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兼秘书,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分会委员、江西省康复养生协会针灸推拿康复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血液病及内分泌疾病的诊治,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等各类血液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巨幼细胞性贫血,您了解吗?

经常感觉乏力头昏?食欲不振,甚至恶心反胃?一走路就心悸气短?照镜子时发现自己面色苍白?如果你有以上症状,当心!你可能是贫血了。那是不是贫血了就要补铁呢?不是的,临床上,贫血有很多种,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以及地中海贫血等等。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讲讲巨幼细胞性贫血!

什么是巨幼细胞性贫血?

怎么确定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1)

巨幼细胞性贫血简称巨幼贫,顾名思义是一种大红细胞性贫血, 也就是说体内的红细胞系、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系发生了巨型改变。血常规上表现为: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及浓度(MCHC)均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因此,人们将这种贫血称之为巨幼细胞性贫血,且这种巨幼红细胞易在骨髓内被破坏,生成无效的红细胞,故而引起患者贫血,同时可能还会并发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的减少。

为什么会患巨幼细胞性贫血呢?

巨幼细胞性贫血可以由维生素B12或叶酸单独缺乏引起,也可以因同时缺乏而引起。在我国,因叶酸缺乏而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较为多见,正常人缺乏叶酸15-18周以上会发生贫血,但由于孕妇对于叶酸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尿中叶酸的排出量增加,因此贫血症状出现的早并且严重。中国医学科学院曾有一项报道显示,88名成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中有43.2%是妊娠妇女。本病也常见于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和长期素食,缺少动物蛋白摄入的老年人。

若出现以下症状,您就要警惕了!

面色苍白,经常感觉头昏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明显,同时伴有味觉、嗅觉降低,视力下降;消化道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泻或便秘,口炎,舌炎等,甚至出现“镜面舌”或“水牛舌”;神经系统表现为手足对称性麻木、深感觉障碍,共济失调、下肢步态不稳、行走困难等;精神方面易激动、健忘以及精神失常。临床上,有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感染发生率高,且一些患者会有明显的出血症状。少数病例由于髓外造血而发生肝脾肿大。

查出患了巨幼细胞性贫血,该如何对待呢?

首先要去除病因。其次注意休息,稳定情绪,多食肉类、新鲜绿色蔬菜,以增加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摄入。纠正患者的偏食及不良烹饪习惯。药物治疗予以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

中医如何治疗本病?

中医治疗本病更具优势。首先,中医重视治未病,很多患者是由于饮食偏失或喂养不当导致,因此,早发现早治疗,防范于未然。其次,中医认为本病的治疗以补益中焦脾胃,调理脏腑功能为目的,侧重补虚培本,兼顾畅达六腑。针对主症补益气血阴阳,针对兼症或调理脾胃、或养血安神、或疏肝和胃。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此外本病不但可以使用中药汤剂调理脾胃配合西药补充造血原料治疗,还可以予针灸、艾灸、穴位敷贴等多种治法相配合,综合运用,疗效更佳!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生活中比较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疾病,如果出现上述贫血症状,患者自行服用相关药物治疗,一段时期内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为避免耽误病情,请及时到血液科就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