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汉字都是语素吗(汉字探源说说藥)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藥、葯、樂、約的简体字,分别是药、药、乐、约。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所有的汉字都是语素吗(汉字探源说说藥)(1)

药与藥

许慎《说文解字》认为,“樂,五声八音总名”,也就是乐器的总称。

李学勤编著的《字源》认为,“樂,会意字,商代从{幺幺}(絲之初文),从木,会乐器之弦附于木上之意。西周金文增(甲骨文的)白,或以为调弦之器。本义指音乐。”

乐器总称也罢,弦附于木上也罢,都是对樂字本义的曲解和误读。

樂,实际上是象形字,是对皂角树直接描绘。

樂字,甲骨文字形是一棵树上结出两个朝上的豆荚,是皂角树的样子。周晚期金文开始,在两个豆荚之间增加一个果状物,即“白”字,强调皂角仁外的那层胶质物。篆文整齐化,并将豆荚状果实讹化为幺,隶变后,楷书写作樂,草书楷化后写作乐。异体字楽。本义皂角树。

皂角树开黄花,结长长的豆荚。成熟的皂荚为紫黑色,比较硬,内有三四十粒皂角籽,风吹时个啦个啦响,似乐器沙锤发出的声音,也好像人的咯咯的笑声。于是,人们给樂字确定一个音le。

所有的汉字都是语素吗(汉字探源说说藥)(2)

皂角树及籽米花刺

皂角树浑身是宝,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的天然药物。皂角刺、根皮、种子可治病,让人恢复健康;皂角籽硬壳和仁之间半透明微黄色胶质物晒干后所得的皂角米能滋阴润肺美肤,让人从内到外变美。另外,皂荚皮还有天然去污作用,可以洗衣服、洗头发,让人保持整洁形象,皂角树干可打家具,特别是远古人可用皂角荚做伴舞的打击乐器。总之,皂角树给人带来愉悦。于是,樂引申为愉快,喜悦。

远古人或许就发现了皂角刺能给人治病,开心之下,就在樂字两个豆荚上加上皂角刺,后来演变为楷书的藥字。

药,是从两个繁体字简化而来,一个是藥,一个是葯。

《说文解字》认为,“藥,治病草”。《字源》认为,藥是形声字,本义是“能够治疾病的植物”,“后泛指可治病之物”。《史记·三皇本纪》有“神农氏尝百草,始有医藥”的句子。颜师古《急就篇注》认为,“草木、金石、鸟兽、虫魚之类,堪愈疾者,总名为藥。”

实际上,藥是樂字的发展,甲骨文字形是在樂字的两个豆荚(幺)顶加上刺的样子,后来演化为草字头,写作藥,本义豆荚和刺能治病的树。

药字的另一个繁体字是葯。最早见于马王堆帛书,其字形是上下结构,上为艹,下左为糸,下右为刀。《说文解字》未提及此字。《康熙字典》收有此字。三国时魏国张揖《广雅》认为,“白芷,其叶谓之葯。”《山海经》写道,“崃山,其草多韭薤,多葯。”《楚辞·九歌》有“辛夷楣兮葯房”的诗句。

葯字下面的約字,其实与皂角树有关。約字甲骨文字形是左右结构,左为刀右为皂荚(倒写的糸),可以右刀左倒糸。西周“格伯敦”字形与甲骨文大致相同,只不过倒糸正写,左右结构,左糸右刀。战国竹简把刀讹变为勺。篆文规范化,隶变后,楷书写作約,简体字写作约。本义用刀加工皂荚。

所有的汉字都是语素吗(汉字探源说说藥)(3)

药源自约,约指刀加工皂荚

约字《说文解字》解读为“缠束”。《字源》承接《说文解字》,认为约是形声字,“本义缠束,捆缚。”这种解读不正确。

约字从甲骨文字形看,当是用刀切割皂荚,切碎后做治病的药材。药材难得,不能浪费,引申为节省,如节约,简约。是药三分毒,不能随意增加药量,引申为约束,如条约、民约。双方为制定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而会见,如约谈。又因远古时,人类还没有发明衡器,服药量只能是推测,不很精确,引申为大概,大致,如大约、约摸。

由此看来,葯字的本义是用刀加工皂荚来治病,现指一切加工好了的、用于治病的物质。

就是说,葯与藥一样,都来自皂角树。樂是直接描述皂角树,約是用刀切割皂荚。藥来自樂,葯来自約。藥和葯的不同点在于藥是原始形态的、葯是经过加工的,相同点是都用于治病。从都用于治病这个角度说,藥和葯都简化为药,是顺理成章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