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

提示:耐心看完必然震惊,不为剧,不为导演,只因点评人。

2000年由李安执导,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主演的《卧虎藏龙》于7月7日台湾上映,2周台北票房6090万新台币。2001年3月18日北美票房突破1亿美元,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超过一亿美元的外语片,终票房2.05亿美元。该剧中、英主题曲《月光爱人》(A Love Before Time)风格幽远,哀而不伤,贴合影片含蓄爱情,相得益彰。

时隔16年,袁和平(香港导演)执导的《卧虎藏龙.青冥宝剑》以江湖有你,为爱归来为主题再度登上荧屏,2月19日上映。

本来并不看好此剧,也搞不明白为何电影拍摄到最后总逃不过“2”的命运,一部部拍个没完没了。抱着好奇的心态检索业内影评人、普通影迷对这部剧的评论,特发掘此文,甚为专业,一并分享大家。

文章出处:i.mtime/xwq/blog/7621915/ 作者:向简

笔者以动态图·系统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方法,为什么两岸三地 好莱坞,都爱请袁和平?有兴趣继续往下走。

原文:

论硬本事,香港武行谁都不比谁差,但由于各自的审美诉求不同,导致了客观上的结果。袁和平的动作戏,六个字——看得懂,看得爽,故“天下第一武指”当之无愧。

此剧中双方并非互殴关系,而是情人关系,属情人拆招。所以是不夹杂打斗的纯舞台动作。

B 俯仰——以腰为圆心,上半身为半径,划圆,上半身尽量平行于地面。

一个人做是这样的,如下图(程小东《大话西游》):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

也可两人对练,甲前扑时乙后仰,反之亦然,甲乙动作刚好吻合。如《夜宴》: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2)

这个动作经常被演化为以一敌十打法,下腰,横扫,扫倒一圈人。《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夜宴》: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3)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4)

下面正式开始介绍袁和平动作设计特点

一、简练、有效的动作设计

1、先说有效

上述两个原型动作,在袁氏动作戏中,全部都参与了打斗,有的放矢。所谓参与打斗,是指,甲的“这一个动作”是针对乙的“上一个动作”(被迫)做出的,同时,甲的这个动作产生的结果也作用到了乙的身上(至少是为了攻击乙)。

A 仍以旋子转体为例

下面先解释什么是没有参与打斗。下图是程小东的动作戏里的旋子转体。

《大话西游》: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5)

《冒险王》: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6)

《英雄》: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7)

以上打斗双方隔得很开,无交流,自己做自己的,没有具体过招。旋子转体缺少明确目的,纯粹好看。

以下是袁和平的旋子转体——置于具体的打斗情境中,之所以开始做这个动作,是逼于无奈(钱小豪攻击李连杰腿部,李连杰被迫跳起);李连杰跃起后,顺势做旋子转体,做这个动作的目的,是为了使身体由倒对着钱小豪,转为正对着钱小豪,以方便在最合适的角度出击(李连杰从空中一刀劈下);选这个动作,是因为这个动作最适合当时的情况;或者有心要用这个动作,就要为它量身定做一个具体的上下文,使这个动作非做不可,步步都显示出一种必然性与针对性,见下图(《太极张三丰》):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8)

此处李连杰所做的旋子转体,就叫做“动作参与打斗”——有因有果,有明确针对性。

B 俯仰的双人互练动作

以下是双人拆招的俯仰基本动作,甲方前扑我俯身,反之亦然,含金量很低(元奎《方世玉》):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9)

下面是袁和平导的俯仰动作的原型,这个动作的关键是,章子怡出刀拦腰横扫,吴彦祖缩腹,躲避的同时,上半身前倾,展开;前倾的身体本可以回击章子怡,但剧中他们是在拆招并非真打(《夜宴》):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0)

面对章子怡同样的出刀轨迹,吴彦祖也可后撤躲避: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1)

以下是将上述原型动作用于实战。将吴彦祖的动作力度延长(不是违背),就成了下图钱小豪的动作,缩腹时身体展开,离地飞腾起来,前倾的身体顺势出刀回击李连杰,演化为招招逼人,攻防紧迫的死战(《太极张三丰》):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2)

以上钱小豪扑出画外,正好接上文介绍的李连杰旋子转体——钱小豪砍向李连杰腿部,李连杰跃起躲避的同时,旋子转身,两段动作连接起来后的样子如下图。由此可见袁氏动作的最主要特点——因果勾连,逻辑连续: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3)

以下是《霍元甲》中的相似动作,缩腹躲的同时身体展开攻击,攻防一体: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4)

以上动作就是俯仰的双人互练动作演变来的,甲出击时乙躲避、乙躲避时出击甲,甲躲避时回击乙,双方的上半身都在划圆,这是个可以无限循环下去的动作。与程小东漫无目的的动作及元奎的快速重复动作相比较,可得知什么动作叫做“有价值”“有意义”;袁和平设计动作的指导方针,是让每一个动作有目的,有必要。

2、袁和平第二个特点是简练。自我叠加,使动作饱满丰富,使打斗更凝练有效,一举多得(一个动作,手脚同时击中多人)。见下图(《铁马骝》与《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5)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6)

拳理(如反关节用力)与舞台动作(如前面介绍的旋子转体与俯仰动作),是香港各派武术指导的通用;但是由于动作设计理念的不同,才产生了不同的派别。

袁和平的班子和程小东的班子都是武生,不存在袁家班能打的招式程家班不会打,如下图中的扫堂腿配合旋踢的双人拆招动作,攻防一体,与前文介绍的俯仰划圆动作如出一辙。彼方攻击时我方刚好躲避,躲避的同时又出击。见下图,程小东的《赤裸特工》、《冒险王》与袁和平的《卧虎藏龙》: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7)

二、攻防转换——动作设计的核心内容

1、什么不是攻防转换?

A 中招(打人/被打)

例如元奎的很多片子,重复动作打人,死磕打法(这一招据说能发泄积怨,后为子弹哥所用)。被打的人由于种种原因,突然停止还击,正面全裸,敞开给对手攻击。如下图(《中南海保镖》,每幅图截自一个镜头,一共用9个镜头展现周兆龙挨揍):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8)

再如《给爸爸的信》与两部《方世玉》: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9)

元奎动作戏的特点,可提炼为:甲方用迅猛潇洒的动作猛攻乙方,乙方几乎不还手,接着乙方再以迅猛潇洒的动作回击甲方,甲方几乎不还手……整场戏就是连攻连守的交替。攻守转换的原因不清,或者有时是剧情的介入。譬如又来了帮手(《给爸爸的信》),或一方煤气中毒得多一些(《中南海保镖》),或者就干脆没有原因,沦为打人,你打我我打你。

B 躲闪

下面举一个典型又简单的例子,Keanu Reeves旋踢,Hugo Weaving蹲身躲过(《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20)

再如《夜宴》,歌舞伎偏头躲过身后横扫的刀: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21)

C 挡开(勉强把敌人的来力拨开,使自己不被打到)

以下是比较消极的挡开(《精武英雄》):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22)

还有更为积极一点的拨开(把对方的力道引导到旁边的方向)。如《太极张三丰》与《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23)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24)

D 迎击

招招相撞(双方拳脚或兵器碰撞,力量相当,抵消在途中),这是万精油的过场打法。如元奎的《方世玉》与程小东的《赤裸特工》、《江山美人》及《大话西游》: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25)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26)

程小东喜用长焦正反打,人物卖力地挥舞着,打个意思就行。

对应于长焦肥大症,程小东还有短焦癖。远景或大远景,人物“双双自舞”。甲乙双方无交集,自舞自的,但看着好看。观众纯粹看戏,没有参与感。如下图: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27)

李连杰在《龙门飞甲》拍摄花絮中说,这么打只有我们自己清楚,观众不知道在打什么: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28)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29)

其实有些时候,演员舞出了兴致,“借酒发疯”舞个大概,自己也未必知道自己一招一式在打什么!如《新龙门客栈》: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30)

当然,在TVB潘健君担任武术指导的古装剧与杨佩佩制作的台视古装剧中,这种打法也很常见,好拍,省事,观众也买账。毕竟,弄出那么多动作细节是很费脑筋的事。较之程小东,他们更甚一步,直接不需要演员会武术套路了,由镜头充当主角,光影眩晕,推拉泛滥,镜头震荡,任何两个镜头组接到一起也是会产生恣意绚烂的效果,彻底摈弃了线性动作,以及明细。(如TVB版《九阴真经》、《中神通王重阳》,以及洪金宝担任动作设计的《东邪西毒》):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31)

2、什么是攻防转换?

顾名思义,打斗双方进攻与防守的态势发生了变化(前面提到的攻防一体就是典型的攻防转换)。概言之:出招要有针对性。

下图中攻防不仅转换了一次,还在拉锯。

《精武英雄》中,李连杰用大背,准备把仓田保昭摔个前空翻,这一招李连杰必须得撅臀,用臀部力量把仓田保昭顶起来,仓田保昭判明来意,用手把李连杰的臀推了回去,于是李连杰的计划宣告破产;紧接着,仓田保昭顺势往后拖倒李连杰,李连杰倒地的刹那扬腿补击仓田保昭头部。这几个动作,一招咬着一招,彼此较劲,攻防轴线来回拉锯: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32)

《黑侠》中刘青云想摔李连杰,被李连杰顶了回去,用的原理和上面一样: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33)

于是得出袁和平动作设计的攻防转换类型划分

A 化解——攻防清零,将对方来力“卸掉”。最典型的化解是“舍己从人”,顺着对方的力走。当然自身也没得好处,是个平手。

比较被动的化解对方招式,是在几乎已经中招的同时顺势化解。如《一代宗师》: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34)

然后是稍微积极一点的化解对方招式。在看到对方招式苗头的时候,判明对方动机,做出及时反应,如《黑侠》,刘青云拧住李连杰手腕,外翻,想就此制服李连杰,李连杰判明来意,身体跟着他拧腕的方向旋转一圈,把别着的手腕重新拧“顺”了: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35)

以上是舍己从人原理,及顺从对方的力道。下面是在已经中招后,逆着对方的力道再推回去的化解方式。如《一代宗师》,梁朝伟扣住周小飞手腕,将其反背在她自己身后,周小飞逆着梁朝伟拧动的方向,把自己的手腕“回正”了: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36)

再如《精武英雄》: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37)

B 补击——在中招以后顺势补击对方。如《精武英雄》: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38)

再如《太极张三丰》,钱小豪在被一记左勾拳撂倒后,身体后仰,脚却逼近对手,向后飞出的同时踢出一脚: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39)

C 借力——借着对方的力道再回击对方。从某种意义上说,借力≈化解 回击。

舍己从人 回击,如《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Keanu Reeves被摔出后,索性顺着飞出的力道,扒住一根铁杆,将力道化解了,旋转一周,又踢了回去: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40)

再如下图,Keanu Reeves被Hugo Weaving击中,顺势后翻,踢击身后来袭者,再借用反弹力翻回到前面,回击: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41)

顺水推舟 回击,如《一代宗师》,章子怡牵住张晋来拳,使他继续往前冲,然后绕到张晋身后,予以还击: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42)

D 躲击——躲避的同时打击了对方。如《太极张三丰》、《精武英雄》、《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及98版电视剧《水浒传》,重点说一下水浒,蒋门神用板凳砸向武松(丁海峰饰),武松沿着躲避的路线,脚也跟着踢了出去,正中蒋门神左肩: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43)

更为巧妙的躲击是自己只负责躲,对方自食其果,自己击自己。如《功夫》与《霍元甲》: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44)

E 截击——截断对方的招数(在对方招式打出之前/之时),或沿对方来力逆推回去。

后发先至,并不阻挡对方招式,而是以更快的速度出击,在对方击中自己前先击中对方,或把对方的来拳与来脚截断。如《精武英雄》与《狼犬丹尼》: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45)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46)

针锋相对,将对方招式打回去。如《太极张三丰》与《一代宗师》: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47)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48)

3、由此得出攻防轴线。假设以我方立场,针对彼方来势做出的反应,按照我方攻击力的强弱得出。见下图: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49)

这条轴线也可是一个循环。消极状态下的躲闪,就是积极状态的躲击;消极状态下的挡开来力就是积极状态下的借力用力;消极状态下的迎击(招招相撞)就是更为积极的补击(共击)对方。到了让对手中招的时候,是我方积极的顶点(截击),同时又回到了原点——对方消极的最低点(完全中招)。如下图: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50)

4、在力量轴线上的运动与拉锯(来回撕扯)

A 一方拖(抵)着另一方走,另一方且顺从且想办法较劲。如《铁鸡斗蜈蚣》、《功夫之王》、《一代宗师》及《太极张三丰》)。

《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徐忠信牵住李连杰前臂,往镜头前拖拽,李连杰且跟且想对策,这都是在为自己赢得时间: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51)

《功夫之王》,李连杰想扭住成龙,但被成龙顺力而行化解了,然后李连杰把成龙往后拖,成龙跟着他转,跟着他拖: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52)

《一代宗师》,梁朝伟锁住章子怡手臂,把她拖得横飞起来,章子怡轻盈地跟进,脚触地板滑行: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53)

《太极张三丰》,钱小豪的刀锋一往无前,李连杰横过刀身抵住,防止他的刀再往前,就这样僵持着一个往前顶,一个往后退: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54)

B 力量相抵,互不相让,或来回撕扯。如《卧虎藏龙》与《一代宗师》: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55)

《一代宗师》,梁朝伟扣住对手脚腕,把他拖成了一字,对手还能自行合拢,顺势起身踢击,这是典型的变防为攻地反击: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56)

由此得出双向拉锯图: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57)

顺力前面已介绍,此处再举一例,以兹对应,如图,李连杰把钱小豪向上踢的腿顺势往上拨,使钱小豪往后空翻: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58)

逆力是沿对方招式来势逆推回去。如《太极张三丰》、《一代宗师》、《杀死比尔2》、《铁马骝》、《黑侠》、《精武英雄》、《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及电视剧98版《水浒传》。

《太极张三丰》,钱小豪从一面攻击李连杰不成,准备转到另一面去出击,被李连杰又给逆推了回来,身体再次转到同一侧: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59)

李连杰的“棉花肚”,把钱小豪的来脚反弹了回去: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60)

《杀死比尔2》,Daryl Hannah刚拔出刀就被Uma Thurman给封回刀鞘。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61)

《一代宗师》,两次都是梁朝伟先后缩,再前顶,以示其内力,这个原理跟前面李连杰的棉花肚相同: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62)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63)

《太极张三丰》、《铁马骝》,拳对拳,拳对脚,脚对脚,以刚克刚,一头压过一头,迎刃而上,活活把对方给打回去: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64)

《黑侠》: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65)

《精武英雄》: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66)

《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面对徐忠信的飞腿,李连杰判明他的来路,往相反方向踢一脚,让他沿原轨迹翻了回去: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67)

98版《水浒传》,店小二准备用一个酒坛砸武松头部,正高举过头顶,被武松用蛮力按住,给强按了回去,砸在了小二自己头上: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68)

三、因果链条——精心编织的攻防转(使打斗逻辑明朗化)

1、零断点

袁和平设计出的动作,不会出现以下情况,上一个镜头甄子丹还在以长枪撑地,踢出连换飞腿,下一个镜头长枪就横扫过李连杰头部: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69)

程小东的动作是间断的,生接的,他的重点不是在拍动作内的戏,而是在用动作表达一种感觉,或者说是“大而化之”的。而袁和平的镜头与镜头切换时,演员动作一定是连贯的,相同的。

2、零疲软

实时跟进地建立原因。一个动作产生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同时又是下一个动作的原因,如此因果相勾连,生生不息。如《精武英雄》中李连杰与仓田保昭的擒拿手反关节用力的反复拉锯。动作是连贯的。如下图: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70)

李连杰的出招遇到仓田保昭的破招,破招后反被其制,于是李连杰再根据仓田保昭的制约想办法反制约,然后仓田保昭再想办法反反制约,如此往复,如下图(以李连杰为我方):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71)

因果链条大致如此: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72)

而程小东动作设计如泼墨山水,打个大概,逻辑不深究。观众往往大致知道打斗双方谁强谁弱,然后就等着强的一方搞定弱的一方的结果了,中间过程只是看个热闹。如《新龙门客栈》与《东方不败》: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73)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74)

再如郭追(郭振峰)担任武术指导的《白发魔女传》: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75)

这种镜头风格上的东西(搏斗外的)由于是显性的,形而下的,往往最好模仿,所以一下就被“榨干”了;而具体的动作设计,你拳我脚,却是可以变化无穷的,有内在的拳理与逻辑,是形而上的,这是既难模仿又可以生生不息的。

3、充分的动作动机

即前面反复提到的有针对性。有了针对性,每一招每一式就鲜活起来。动作戏真的成了动作的“戏”,成了动作内部的情节。招式与招式之间的较量,背后是双方意图与意图之间的较量。

A 宏观针对对方特点。如《咏春》、《霍元甲》、《杀死比尔2》与《卧虎藏龙》: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76)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77)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78)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79)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80)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81)

B 微观针对具体招式。如《精武英雄》与《杀死比尔2》: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82)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83)

C 动作戏本身也是戏

“一招一式都是我为演员度身定做的,使每一个演员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动作招式。”(袁和平)

对方的特点,是在交手过程中,逐渐掌握的缓慢过程。如《精武英雄》中李连杰针对高大刚硬的周比利,显然不能用擒拿,而需要散打,猛攻一点。见下图: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84)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85)

《卧虎藏龙》中李慕白的角色本来是给李连杰的。李连杰因为利智分娩而未能出演,后改为周润发。周润发身形高大,不是李连杰那种动如脱兔的感觉,于是袁和平就设计成从容的自在自得的样子(李安《十年一觉电影梦》)。如下图: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86)

四、紧扣常识——使因果逻辑让人信服

“我还是中意拳拳到肉,脚脚穿心。”——袁和平。

1、人体常识

A 要害

要害是人类共通的,黑人也不例外,所以全世界看得懂。如下图(攻击喉部、腋下、腰部、腹股沟、臂弯、关节窝等):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87)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88)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89)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90)

再如反关节用力(eg:旋转脚腕,踩踏膝盖),人类身体构造相同,地球人都明白。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91)

B 会累

如《卧虎藏龙》与《杀死比尔》: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92)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93)

2、力学常识

A 重力

人物腾跃的立足点与高度问题,轻功通过受束缚的方式,得以超逼真还原。比如《卧虎藏龙》: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94)

B 力道适可而止

以程小东为首的,潘健君、董玮、郭追(郭振峰)、孟海、元彬,都是让演员可劲了旋转,完全为好看。如下图: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95)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96)

腾跃方向的虚假,如元彬的《黄飞鸿之王者之风》与程小东的《英雄》: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97)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98)

再看袁和平是让演员怎么转的,发力点原因充分,离地转一圈就够了,转得又生动又节制,如《太极张三丰》: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99)

C 把力度延长(而非相悖)

如下图,人被踢得在地上滑很远,最好再绊倒几个人——袁和平的招牌情节: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00)

归根到底是施力与受力的夸大(延长),不是无中生有,不是一发不可收拾,更不是违背。

3、破坏效果

A 人砸人

一个喽啰被武功高强的主角扔出去,砸到接着冲上来的人身上,砸翻好几个人。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01)

B 地面破坏

如《太极张三丰》中钱小豪用力一蹬,把地毯都蹬破了,再如少林寺的棍阵把地砖都打烂了。此处不再花篇幅赘述,只举《铁马骝》中一例,任世官与甄子丹对掌,边对边移步,所过之处,地砖全部踩碎,反衬力道之深厚。见下图: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02)

地面破坏的夸张程度视电影题材风格而定,如果是科幻题材,就夸张一点。如《矩阵革命》: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03)

C 手被抽出血来,反衬速度太快,如下图(《太极张三丰》与98版《水浒传》林冲遇鲁智深那一集):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04)

综上所述,力度通过受阻碍的方式表达出来,虚幻通过向真实“谄媚”表达出来。

[二]、服务于动作,与动作性质相匹配的镜头流——看得爽

一、兼顾平实与生动的基本拍摄原则(机位安排)

袁的核心目的,是要把招式细节清楚地传达给观众。这些细节都是精心设计的,旨在让观众领会搏击本身的精彩,而不是被花哨的镜头分散注意力。这个目的决定了他的拍摄手法首先是求实的。机位的安排和拍摄的角度都以如实的反映动作特色,还原设计的初衷为目的。每种景别和拍摄角度都有与之匹配的动作。

1、如实地反映动作细节与动作性质

景别、视角以拍清楚为准绳;大景别挥洒大动作,小景别细节小关键;大俯角反映踢翻一圈人的大动作,仰角表现某一个局部动作;纵深镜头表达打斗的态势。

等在落脚点的镜头。脚向前景落下,造成冲击感,如下图: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05)

再如摔向前景的人,这种景深镜头用以渲染人物摔得狠,如下图: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06)

2、对动作空间的整体把握

这一节属于把握整体空间的电影基本语言,故事片都如此,不展开赘述,只说两点。袁和平的管用正反打,拍完一边,会到正对面去接着拍,不惜越轴(位于画左的人,在下一个镜头中位于画右。)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07)

徘徊在主客观之间,面对镜头的冲击动作,模拟打斗中某一方的视点,形成纵深,然后再接客观平面的镜头。

以下镜头语言着重渲染钱小豪之来刀刚猛,势不可挡;钱小豪举刀劈向镜头,再切到李连杰,从画外砍入画的刀造成压迫感,观众能亲身感受到李连杰的力不能支,以及命悬一线: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08)

丁海峰面对镜头的扫堂腿,再正反打蒋门神被踢起来,其狼狈跃然荧屏: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09)

章子怡在广角镜头下,快速移到前景又退至后景,伴随着镜头紧贴章子怡跟移,忽而来兮倏而逝的轻盈,六十四手的功力如凌波微步一般渲染出来: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10)

二、用于解析动作的镜头组合——生动展现攻防转换的瞬间

1、用一系列镜头说明一个动作——将动作进行分拆与重构

镜头数量反映动作力量与精妙程度,对关键动作给予特写与升格描绘,以及对力度进行渲染,如下图: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11)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12)

再看元奎的《中南海保镖》,与张三丰的招数几乎一样,但镜头淡薄,交代含混,来龙去脉不深刻: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13)

解析性镜头组合其实是主流的电影语言,利用全知视角,把一个动作交代透,镜头量大,饱满。这种镜头语言是通用的。如Mel Gibson的《Apocalypto》,一幅画面代表一个镜头,这个躲避斧头、反败为胜的动作,用了22个镜头完成,每个镜头都用以们交代一个局部: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14)

2、身体动作的根源在于脚法,位于关键点的镜头,拍脚法,观众对动作就一目了然。如《功夫》: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15)

以及《一代宗师》里章子怡的六十四手,几乎每次旋转身体与进退,都要拍脚法特写,可参看前文攻防转换“化解”类型的相关画面。

解析式镜头组合,各个部位细节组合,全方位、立体地表达一个动作或一系列动作,这是电影语言的王道。英雄所见略同,只要是本着把动作说清楚的导演,都会这样安排,是共通的电影语言。

三、“无缝”剪接——因果链条的保证

1、断点连接

如果两个动作连在一起有点牵强,就通过相同的动作,把两个镜头剪辑在一起,从而达到连贯。如下图: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16)

再如《黑客帝国2》,两个镜头通过相似动作剪辑到一起,其实这两个动作在实际中很难连贯起来做,但电影语言缝合了它: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17)

2、利用剪辑对视点进行平稳地过渡

客观镜头——主观镜头——回到客观镜头,系主流电影语言,不赘述。参看前文《一代宗师》等诸片的镜头衔接。

四、一张一弛的剪辑节奏——与攻防类型相匹配

1、一张一弛的剪辑节奏 镜头含量轴线

袁和平的每场动作戏基本上是遵循“大景别、双人镜头、正常速度、少量镜头”—“小景别、局部镜头、升格、丰富的镜头”交替进行的。如下图: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18)

以《太极张三丰》里的刀战开始后前49个镜头为例。刀刀相撞的打斗,攻防没有转换,所以镜头就少一点,用大景别双人镜头带过;攻防转换较多的复杂动作,为交代细由,便会安排一个饱含细节的镜头组合。招招相撞(简单镜头)与攻防转换复杂动作(复杂镜头组合)交替进行,剪辑节奏是有张有弛的。剪辑节奏与镜头含量节奏如下: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19)

镜头含量、景别、镜头速度快慢,若考察具体数值,便知是有张有弛的: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20)

2、一快到底的剪辑节奏

为便于比较,以下列举元奎的《方世玉》中最后一场戏赵文卓与李连杰的打斗,其剪辑节奏如下图: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21)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很明显,袁和平的节奏更符合观影习惯,刚柔相济。

[三]、袁和平创作风格总结

一、袁家班动作设计特点

1 表现: 反关节用力,俯仰的圆弧运动(可衍生出很多情况及相应打法)。

篇幅有限,下面只介绍俯仰圆弧运动(也是杠杆原理,身体前半部分往后仰,后半部分就肯定往前探,以此实现上半身躲,下半身出击的目的,或反之,本文开篇讲的俯仰动作就是这个原理):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22)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23)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24)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25)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26)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27)

2 理念:双向拉锯,即前面讲的攻防转换与力量轴线(顺力与逆力)。攻防转换/攻防一体。保持线性动作流。前文已详细介绍。

3 偏好:通过破坏效果表明力度。人砸人/把人踢得在地上滑。

二、主流故事片的叙事方法用在动作戏的设计上

“……主要是教舞台的武打,还有电影方面的武打,我们的功夫武术,主要是符合舞台用的技术。”(袁和平)

动作设计并不是真正的搏击,而是人工雕琢的动作剧本,再经由武师磨合,钢丝道具,加上后期的光影执行,合力经营一场幻觉。在真实打斗中,胜负易分,强弱明显,交手后立即沦为一方打人、另一方挨揍的呆板状态,或者互相揪住撕扯的胶着状态,或者双双出击的乱打状态,都是蛮力,都是殴打,攻防转换停滞。但人类的观影习惯,是希望看到一正一负、攻防交替的链条,持续进行。现实打斗中攻防转换是难得的瞬间,而袁的动作是去掉了平淡无奇的打斗后的精彩集锦,是人为编织的攻防转换集锦。无巧不成书,动作戏是为了好看,所以取材真实(为了看得懂)、又高于真实(为了看得爽),就好像主流故事片也不是生活,而是生活的缩影(寓言)。用生活化的实战招式谱写,用漂亮伸展的戏曲功架表演,用人为的编织使之传成链条,再通过微调使之抑扬顿挫。从而建立起因果,构筑起逻辑,营造出充分的合理性。

三、放弃自己的特点,才能更好的与各种特点相结合

横向比较,袁和平在中间,不走极端,中正和平。如下图:

袁和平经典10个动作(转载-动态分析袁和平动作设计.卧虎藏龙.青冥宝剑)(12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