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孝亲的美文500字(敬老与孝心新说)

敬老孝亲的美文500字(敬老与孝心新说)(1)

“敬老”一词出自《孟子.告子下》,其名句就是“敬老慈幼,无忘宾旅”。礼仪为先,敬老是先辈为我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承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

中国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二十四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已成为做人的一条准则。人生天地间,孝为百行首。父母养育之恩,重于泰山,深似大海。是父母给了我们生活工作之身躯,是父母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拉扯大,又竭尽其力供我们上学,直至工作还放心不下,成家后又变成了我们的义务保姆。又在为带孙子而昼夜劳累,操心奔波。普天之下,做父母的宁肯吃尽天下苦,也不愿让儿女受半点罪,何曾求过什么回报。“用尽三江五湖水,写不尽父母的养育之恩”。可是在父母有病的时候,看着病魔缠身的老人,儿女们心似刀绞又无能为,该如何办?

佛家修行,行善积德,讲修来世今生。今生只求大限将至时跨鹤归西,不受任何疼苦,坐化圆寂。芸芸众生,无病痛归西者,除鲁智深之外,还能有几人?看无数被病疼折磨的老人,久病卧床,苦不堪言。生活不能自立,屎尿失禁,污物遍身,臭气冲天。若要老人相对好受一点,洗、擦、更换衣褥,儿女们要昼夜守侯,寸步不离。长期坚持需要儿女有极大的耐心、孝心、精力、时间。可是农村中出外打工者十之八九。在城市能守在老人身边者更是廖廖无几。空巢老人约占百分之五十。子女们天南地北各自都有事业,对于一个有孝心又有事业心的子女来说,统筹兼顾是何等的艰难!对于独生子女组成的四.二.一家庭难度更大。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的建议是:

一、老人有病要及时抢救治疗,尽量减轻其疼苦,想尽一切办法挽救生命。如果生命危在旦夕,病人又是疼苦万状,没有任何治愈或生还的希望,将生命多延缓一分钟疼苦就多一分钟。这时的生命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在生不如死的时候不如早点让其结束。学习西方的“安乐死”也是可以的。

二、老人得了一些慢性疾病,肯定不能治好,短时间内也不会结束生命,需要长期的护理,直至灯干油尽。这时儿女们尽孝的唯一方法就是舍得花钱请护工,请保姆,或送条件相对好的养老院。是谁在喂饭洗衣服并不重要,只要是老人少受罪,随时有热饭吃,有干净衣服穿就是孝子。

三、老人们身体还比较健康,儿女们怎样才算是敬孝呢?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在山东维县任县令时有句名言:“敬老如敬子”。孩子们成家之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才知道为人之父的艰辛。若能将对待儿子的三分心思对待老人就是大孝子。最近国家立法,要求儿女们“常回家看看”。这首歌词非常平易近人,通俗朴实的语言代表了老人的祈盼与心愿。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敬孝要尽早,敬孝要自始至终,至老人处于前面的两种情况时,为时已晚,悔恨莫及。《红楼梦》的“好了歌”中写道:“人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的父母古来多,孝顺的儿女谁见了?”此话有点绝对。从古至今孝子多多,数不胜数。就前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孝子,因母亲患尿毒症,痛苦万状,其子田世国摘一肾为其母换了肾,可谓大孝,感动中国。还有全国各地开展的文明村建设,评比五好家庭,评十大孝子,评模范儿媳等均有感人事迹报道。主流宣传导向是教育人们知恩图报,百善孝为先。可是农村中总有一些不孝子孙:

其一,某君家住山区,幼年丧父。其母将兄弟二人拉扯成人成家,并供其中专毕业参加了工作。也是这位母亲命运多舛,长子英年早逝,丢下了一双孤儿寡母。其嫂提出:“只要供其侄儿上学,终生可侍奉老母养老送终”。这位铁公鸡半毛不拔。至老母病重时邻居打电话让其回家。回至家中该君只把老母侍奉了四天,可恨之极的是:“哄骗老母去镇上买药”,一去不回溜之乎也。有邻居探视其母如实告诉。老人在呻吟中等待着,祈盼着不知何时归天了。此事激起了族人的公愤,村委会以公函发往单位,称此等孽子不配当国家职工,要求将其开除公职,治不孝之罪。

其二,某君有四子,兄弟及父子关系如同水火。老两口之吃饭终不得解决。有生产队出面协调:在四个儿子家中轮流吃饭。每月更替一家,不计大小月。这实属现实版的《墙头记》。老汉无法及时掌握开饭时间,只得以炊烟息灭为信号,不管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在寒风刺骨的严冬,老汉总是站在山坡高处看着儿子家的炊烟。

其三,某某的岳母因患中风行动不便,其子硬是不给吃喝,让其活活饿死了。

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还有很多,不一一例举。老人为讨口饭吃而请求法院宣判,对薄公堂者各地均有报道。

以上三例中,没有一位是经济条件较差者。年均收入十万者大有人在。为什么就不能给老人一碗饭?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在经济社会的转型中,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没有了敬孝的意识,不知道什么是知恩图报。连“羊羔吃奶双膝跪,乌鸦反哺娘的恩”的基本常识都忘记了。造成了当前农村中的一些人不知尽孝,不愿尽孝,不想尽孝,虐待老人不以为耻的社会现象。

“孝莫辞劳,转眼便为人父母。善毋望报,回头但看尔儿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奉劝年青的父母们:若要将来得到孩子对你的孝敬,赶快为你的父母敬孝吧。只有以身作则,为儿子做出了表率,才能将孝心传承发展,代代相传。

作者:陈生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