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

19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1)

编辑 | 考文学

排版 | 考文学

第十节 托尔斯泰

【考点】

考点一:基础概念

1.“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宗教思想集中表现为“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主义的内容是他的著名的两个命题:“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托尔斯泰主义是立足于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基础上的。“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都源于基督教教义。他要人们博爱、不抗恶、道德完善、放弃财产,用最大限度压制自己正常欲望的办法来消除不幸,求得灵魂的安宁和幸福。这是一种禁欲主义的宗教思想,要人们过苦行僧式的生活,在贫困状态中求得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因此他反对资本主义,推崇宗法制农民生活。他否定私有财产,也否定了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他是一个天真、愚昧的农民,又是一个学识渊博真诚执着的大哲人。

2.“忤悔贵族”:主要出现在19世纪俄国文学中。一般是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思想进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但由于腐朽、堕落的贵族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有意无意地就会做下一恶事,伤害了别人。当他们在特殊事件的触发下,认识到自己自私行为的恶果后,即会产生剧烈的心理变化,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转变立场,批判本阶级的罪恶本质。

3.托尔斯泰式的主人公:作者笔下的理想主人公,贵族知识分子。共同特征是习惯进行精神探索。他们探索宇宙、人类、阶级、个人的出路和人生的意义。表现了俄国民族的反思精神。尼考林卡(《自传三部曲》)奥列宁(《哥萨克》)彼尔、安德列(《战争与和平》)列文(《安娜·卡列尼娜》)聂赫留朵夫(《一个地主的早晨》、《复活》)。

4.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是心理描写的大家,他的心理描写被称为心灵辩证法。1865年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评论托氏的早期创作时说:“托尔斯泰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规律,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辩证法。”按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解释,心灵辩证法就是描写心理过程本身,展示人物心理发展的自然过程,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是一个连续的充满矛盾的心理过程。作者采用内心独白、内心对话 、自我分析、自我反省来表现。

二:列宁的评价

被列宁称作“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他对于社会本质的反映与揭露、批判是站在一个高度,对俄国的政治制度、官僚体制、经济制度以及整个上层建筑的批判,他对整个沙皇制度给予全面的否定。 列宁有三条论述与评价:

(1)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他的作品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俄国从1861年资产阶级革命到二十世纪初(1905年)的社会风貌。但是托尔斯泰只是反映革命,他并不理解 革命,甚至害怕革命。

(2)托尔斯泰的作品主要反映了宗法制度下农民的情绪和愿望,表现了托尔斯 泰对宗法制的反思与对农民的博爱。

(3)认为托尔斯泰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是第一流的。他的作品是可以供广大人民群众在推翻了地主和资产家的压迫之后,永远珍视和阅读的作品。

三:《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安娜悲剧的根源;小说的艺术成就(心灵辩证法)。

1.安娜形象

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影响,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她的悲剧式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是她独特的个性。她感情强烈而真挚,又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这美好的素质却一直被封建婚姻束缚着。她和卡列宁的政治婚姻牢狱般地窒息了她的生命。和沃伦斯基的相遇,唤起了她的爱情。她的天性决定了她无法欺骗自己,不能过那种虚伪的生活,他明知道公开自己的爱情是一条毁灭的路,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她对爱情自幼的执著追求,完全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体现了贵族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安娜并不为失去上流社会的地位而遗憾,只是感到愤恨。她不为离开卡列宁而后悔,但却受到负罪感的折磨。

她的爱认真执著到疯狂和神经质的地步,她的独特的个性是把爱当作声明,她的生是为了爱,它的死也是为了爱,她想以死换回爱的生,这是由她的性格所决定的。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外在因素,是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酷官僚世界。安娜不愿过那种虚伪和欺骗的生活,她依然离开卡列宁,和沃伦斯基同居了。安娜之所以不能见容于上流社会,不是由于她爱上了丈夫以外的男子,而是由于它竟敢公开这种爱情。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上流社会的挑战,上流社会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在失去了一切之后,安娜生活中唯一的安慰便是沃伦斯基的爱情了。而沃伦斯基不可能为了她同上流社会决裂。爱情的破裂使安娜失去了生存的精神依据,上流社会通过沃伦斯基的手杀死了她。

2.悲剧原因

托尔斯泰揭示了造成安娜悲剧的社会原因,愤怒地谴责了压抑她、摧残她并造成她惨死的社会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势力。安娜的悲剧结局,既体现了安娜性格发展的逻辑,也体现了俄国生活发展的逻辑,体现了托尔斯泰现实主义的力量。

安娜的死有三种原因:

一是上流社会的腐朽、虚伪。当时贵族有三种势力:以卡列宁为代表的政治势力。他们反动、腐朽、虚伪;以渥伦斯基为代表的花花公子。他们毫无道德良知和责任感,下流无耻,以逢迎女人为本事;以渥伦斯基的母亲为代表的老派贵族。她们自己下流无耻,只是因为过了卖弄风情的年龄就以虚伪的道德说教指责别人。而安娜处在这三种势力的包围下,不自杀怎么活?除非跟他们同流合污。

二是渥伦斯基对爱情的背叛。他根本是个花花公子,他爱上安娜完全处于一种虚荣和情欲的支配。虽然他是主动追求,但与安娜的爱情相比,他的感情是浅薄而虚伪的。但作者没有把他写成一个绝对玩世不恭的坏蛋。他也曾真的爱过安娜,还顶着压力与安娜同居,甚至移居国外。但他对安娜的感情与自己的前程地位冲突时,他却背离了自己的感情而追求名誉地位,成了一个象安娜丈夫卡列宁一样的新官僚机器。而安娜除了爱情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失去爱情后,她只有离开这个一无所有的世界。

三是安娜作为一个贵族妇女,由于新思潮的到来,她接受了许多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东西,但她的个性解放只限于爱情,没有别的生活目标。她爱渥伦斯基不过是爱一个理想和幻觉。她把一切美好的理想光环全一厢情愿地加在这个没有真情和责任感的花花公子身上。而当这种虚幻的光环失去后,悲剧就是一个必然。

所以安娜之死是有着广泛的社会原因的,不能简单地说是卡列宁还是渥伦斯基造成的。所以她临死前呐喊:“全是虚伪,全是欺骗!全是谎言,全是罪恶!

3.艺术特征

(1)人物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内心是世界的丰富和辩证过程。托尔斯泰把安娜内心的爱与很、信任与猜疑、绝望与期待、自尊与妥协等种种矛盾而复杂的思想写的惟妙惟肖。

(2)肖像描写富有独创性。小说中的肖像描写展示了人物的一般性格特征,而且还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安娜的肖像系列体现着安娜性格的发展,体现着安娜爱情故事的起伏,记载着安娜的幸福和悲哀,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在塑造人物影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完整性方面的威力。

(3)小说通过内心话语的描写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不规则,间断跳跃和随机的特点。

(4)结构完整统一,拱形衔接天衣无缝。

小说平行写了两个人物的传记,城市贵族妇女安娜和外省地主列文的故事。安娜和渥伦斯基的情节线连接城市上流社会,列文和吉提的情节线代表宗法制庄园文化。这两组人物由奥布浪斯基一家联系在一起。奥布浪斯基是安娜的哥哥,列文小时的同伴和朋友,吉提是奥布浪斯基妻子杜丽的妹妹,杜丽曾和渥伦斯基恋爱,但渥伦斯基转而追求安娜,抛弃了她。吉提和列文结婚。

安娜和列文这两条线索互相交错和对照,展示了俄国生活的完整图画。托尔斯泰对小说的双线结构很满意,他称为“拱顶结构”。托尔斯泰说:“我以它的建筑而自豪———拱顶镶合得那么好,简直看不出嵌接的地方在哪里。我在这方面费力也最多,结构上的联系既不在情节,也不在人物间的关系(交往),而在内部的联系。”(《托尔斯泰和他的创作》)

两套平行的线索互相呼应,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不愿随波逐流,严肃地对待人生,按照自己的理想选择道路,这是安娜与列文的共同之处,也是小说中两条主要线索线的一个内在联系点。安娜的人生追求以实现个人的爱、幸福为目标,列文的生活道路则以追求普遍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为目的。在这种深层意义的对照上,列文的情节线可以说是安娜情节线的继续和延伸。

四:《复活》对沙皇专制社会的批判;托尔斯泰主义;聂赫留道夫形象。

一、“忏悔的贵族”聂赫留朵夫形象。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复活》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带有作者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烙印。

1.聂赫留朵夫青年时期单纯善良,追求真挚的爱情。但是贵族家庭使他堕落为自私自利者。他诱奸了玛丝洛娃,随后又抛弃她。

2.当他在法庭上再看到玛丝洛娃时,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落和不幸的罪魁祸首。在为玛丝洛娃伸冤上诉过程中,他广泛接触了社会合阶层,进一步认识了社会的弊病。认识到人民的苦难是地主阶级和社会造成的。他的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

3.上诉失败后,他在《福音书》中找到消灭恶势力的办法,那就是在上帝面前永远承认自己有罪,要宽恕一切人,照上帝的意志为人类幸福而工作。

二、为什么说《复活》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1.小说揭露了法律制度的虚伪和反人民的本质,批判了整个官僚机构,勾画了国家机构中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同时小说又大力宣传“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宽恕和爱等一整套托尔斯泰主义的思想。

2.小说还无情的揭露了官方教会的虚伪,暴露了神父的市侩嘴脸和宗教仪式的荒谬无稽,表现了长期受教会欺骗和敲诈的农民对它的深刻仇恨。另一方面又照抄《福音书》的“爱仇敌,帮助仇敌,为仇敌效劳”的教义。

3.小说还从经济制度上探究了人民痛苦不幸的根源,否定了土地私有制,提出了要解决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必须把土地归还农民的看法。同时又宣扬了改良主义(空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