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为人做了什么巨大贡献(三次与诺贝尔擦肩而过)

你知道在美国有多少优秀的华人吗?据不完全统计光美国硅谷就有25万华人,其中光清华毕业生就超过2万,而咱们的清华一年总共也就能培育出3800多人,人才大量流失实在令人痛心。

但他们并非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主角,今天想给大家聊的是堪称民族脊梁的-赵忠尧,可能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他,但他的学生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详。

诺贝尔为人做了什么巨大贡献(三次与诺贝尔擦肩而过)(1)

年轻时期的赵忠尧

1937年长沙街头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怀里抱着一个瓦罐,胸口上还有显眼的伤疤的赤脚老头。或许你不敢相信这个乞丐竟然是从北平一路要饭走到长沙来的,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居然是世界反物质之父的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之父赵忠尧。他教过的学生有两位获得过诺贝尔奖,一位是杨振宁,另一位是李振道,还有九位两弹一星的元勋级科学家。

他为了咱的民族能早日认识并利用原子能,可以说是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忍饥挨饿沦为乞丐也在所不惜,可他是怎么把自个儿弄成这副模样的呢?

1937年北平沦陷后,清华大学被迫搬迁到长沙,但清华园里面还秘密存放着50毫克的放射性镭。如果落到日本人手里,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一个人悄悄返回北平,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取回那50毫克的镭。倒不是怕镭把日本人辐射了,而是这50毫克雷关乎着中国核物理科研的未来。后来在梁思成的帮助下,他总算是把这个装在铅罐里面的雷给拿了出来,然后就把它装在一个瓦罐里面,混进逃难的人群里跟着他们一路乞讨,走了一个多月1400多公里的路才到了长沙。当他找到清华大学在长沙的新校址,再次见到梅贻琦校长,当梅校长看到如此蓬头垢面的赵忠尧时,两人就在学校门口抱头痛哭、泣不成声。

诺贝尔为人做了什么巨大贡献(三次与诺贝尔擦肩而过)(2)

梅贻琦

1927年年仅25岁的赵忠尧深感中西方科技的巨大差异,于是决定放弃清华大学的助教待遇,自费去美国留学,考进了加州理工学院。他可不是为了更高的工资或者要进更好的工作单位。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他在实验中观察到了正电子,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反物质,于是就在美国的《物理评论》杂志上发表论文,可没人相信他的这个发现,但两年以后受他启发的另外一位同学安德逊,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所以事后很多物理学家都认为诺奖委员会欠他一个诺贝尔奖。但是赵忠尧根本就不在乎这个,他想的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带回祖国,1930年他一获得博士学位回到国内,并在清华大学开设了中国的第一个核物理课程。第二年他觉得这些知识还远远不够,于是又自费去英国剑桥进修,前面所述的那50毫克镭就是他冒着生命危险从英国剑桥带回来的。

为了学到更多的物理学知识,他还在不断地折腾。因为美国研究原子弹的一些基础理论来自赵中尧,所以他受邀去观看了人类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在目睹了原子弹的惊人威力以后,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美国学习这种武器的相关知识,哪怕是给他们打杂也要留下来学这些技术。于是就真的是一边在实验室打杂一边学习到了1950年,当他觉得学得差不多准备要回国的时候,却发现回国的路可不是那么好走。

诺贝尔为人做了什么巨大贡献(三次与诺贝尔擦肩而过)(3)

赵忠尧受邀观看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就在他登船回国的时候,随行的多名归国留学生都被强制扣押,这其中就包括导弹之父钱学森。虽然赵忠尧被侥幸放行了,但随后美方发现他竟然在美国顶级的4个核物理实验室呆了4年,于是就连续发了三封电报,最终使得赵忠尧在日本中转时被扣押在了当地的监狱。他们先是以优厚的条件威逼利诱,见赵老始终不动于衷,又多次拿枪顶着脑袋威胁,但赵老依然坚持必须回国。后来在祖国的多方努力下,遭受了两个月的非人待遇后,才终于回到了中国。

诺贝尔为人做了什么巨大贡献(三次与诺贝尔擦肩而过)(4)

学成归国时船上合影

诺贝尔为人做了什么巨大贡献(三次与诺贝尔擦肩而过)(5)

两弹一星元勋

经他培养的物理学家有杨振宁、李振道、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王淦昌、赵九章、彭桓武、王大珩、陈开甲等,正是他和他的这些学生为咱们开创原子弹、氢弹,也为后来的核潜艇和核电站事业立下了悍马功劳。这就是咱们中国人的民族脊梁,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中国知识分子。

希望有越多越多的优秀人才能够留在中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