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文明型国家(从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到个人成长的思考)

阅读张维为教授的《震撼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全书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中国崛起是什么?中国为什么崛起?中国崛起是如何做到的?

中国崛起是什么?

崛起的文明型国家(从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到个人成长的思考)(1)

浦东的经济崛起

第一个问题:中国崛起是什么?可以用三句话概括:一是这是40年间,占全球总人口五分之一人口的崛起;二是这是和平的崛起,通过勤劳、奋斗、努力、创新获取的伟大成就;三是这是中华文明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第一句话——40年间,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人口的崛起。40年,相比西方国家从15世纪开始崛起,从19世纪工业化至今200年相比,时间非常短暂,14亿人,占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的崛起,超过了目前所有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发达国家人口将近10亿),相对较短的时间,实现了相对较多的人口的经济生活水平的跨越式提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第二句话——这是和平的崛起,通过勤劳、奋斗、努力、创新获取的伟大成就。西方社会从15世纪的大航海开始,到文艺复兴,到宗教革命,到工业革命,到社会革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了不起的成就,但这些进步中也包含着奴隶贸易、殖民地战争、一战、二战等等,人类历史上最残酷、最血腥、最丑恶的个人、集体与国家行为。而中国40年来的崛起,没有发动一场战争,没有对外侵略,没有通过武力胁迫其他国家、个人,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是和平的崛起,对目前其他依旧处于贫困的国家和地区而言,中国的崛起给他们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通过找到合适的道路,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富民强。

第三句话:这是中华文明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当你穷困潦倒时,你说的话即使是对的,也是没有分量的,更很难有人听得进去。对于个人是这样,对于国家更是如此,对于一个文明同样如此。若是这个文明不能证明自己能不断提升生产力的发展,不能推动物质、精神财富的增长,那么它就不可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就有可能在历史的发展中,渐渐被人们所抛弃。中华文明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计划着抛弃汉字,抛弃传统,抛弃所有历史沉淀下来的制度、礼仪和规范。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的证明这个有将近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文明,在工业时代,依然生机盎然,生生不息。

中国为什么崛起?

崛起的文明型国家(从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到个人成长的思考)(2)

汉字是中华文明最显著的特征

第二个问题:中国为什么崛起?因为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型国家有"四超""四特","四超"指的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面积、超悠久的历史传统 、超深厚的文化沉淀,这"四超"有带来四个重要的特点——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

独特的语言——汉语,作为中华文明最为显著的特征,汉语融汇到了中国人的骨子中。经历了由少到多,由简到繁,又由多到少,由繁到简的过程,中国人从20世纪初的抛弃、嫌弃汉语,到今天互联网、信息时代,热烈的拥抱这一涵义丰富的语言,不断的发展、丰富汉语的内涵,汉语相比英语,单位字节传递更多的信息,以及不断简化的发展趋势,受到越来越多人群的喜爱,可以确切的说:汉语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独特的政治——20世纪的中国政治发展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中国改变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均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他们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而今天的中国政治实质上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儒家执政集团的延续。一党专政并不是独裁,而是在中国这样的文明社会,能提供更多的良政,通过选贤举能的方式,优化国家治理人才梯队,提升国家治理水平。

独特的社会——中国是一个以家为最小单位的社会,重视家庭、集体,我们愿意为了家庭奉献自己,当然在新时代,这种奉献不是完全服从、无偿、无私的,而是相互照护、关怀,彼此支持。

独特的经济——今天中国的经济是市场经济 人本经济,市场经济的经济自由化、全球化、自由竞争,不断的推动科技、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但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残酷性又造成贫富分化、发展不平等、环境污染、垄断等诸多社会问题;中国的传统社会,核心思想是维持稳定,在旧社会,这个稳定指的是维持统治阶级的特权稳定性,以此保证整个社会的稳定性,它固化社会发展活力的同时,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封建小农经济中,孵化了人本经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今天,中国发展还是稳定压倒一切,这个稳定是维持政治、经济、社会不发展剧烈的波动,以此保障经济发展的持续性。民本经济和市场经济如同两只手,一只手托着公平、正义,让社会经济发展更公平平等,让绝大部分人能享受社会发展的红利,一只手推动着改革、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创造新的知识、技术和财富。

中国崛起是如何做到的?

崛起的文明型国家(从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到个人成长的思考)(3)

中国的经济发展就是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道路

第三个问题:中国崛起是如何做到的?概括下来主要是八个理念: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实践理性——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一个人口众多、面积广大的国家进行改革,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方法,照搬西方、中国其他地区或者其他国家已有的成果经验,都不会取得好的结果。

强势政府——相信政府是必要的善,西方国家普遍认为政府是必然的恶,不断的限制政府的权利,强调小政府、大社会、大企业、自由社会等,但在一个落后国家,在无法通过外来途径获取经济发展的原始资本时,弱势政府是不可能有效的集中国家有限的资源进行工业化的,对于一个人口超过10亿的大国而言,不能工业化就意味着国家无法崛起,甚至无法抑制各个地区的分离主义和国外的分离势力的干预与破坏。

稳定优先——稳定是经济发展前提,经济发展不仅仅有短期收益,更有长期的投资和思考,任何企业、个人在进行投资、工作、生产时必定要考虑社会的稳定性,人类历史上从没有一个动乱不安的社会能不断的取得经济社会的进步。

民生为大——国家、政府被人类创造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多数人生活得更好、更安全。一个政府若是能不断的提升国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那么不论这个政府采用什么政体,它必定是有生命力的,因为它必定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对于落后国家,政府本身不创造任何财富,作为一个"消费者",若是政府不能以民生为核心,无休止的争论,或为了少数特定群体的利益服务,甚至陷入空转的境地,实则浪费了国家发展的宝贵财富,不断的拖累国家的发展。

渐进改革——摸着石头过河、不管白猫黑猫,抓着老鼠就是好猫,这个"石头"、"老鼠"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成果,是有利于民生的成果,通过不断的尝试、探索,积小胜为中胜、大胜,最终必将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对于超大型的国家,由于其复杂性,政府不可能掌握所有信息,没有人能完全把握所有改革的要点,不犯错是不可能的,但战略上、颠覆性的错误,往往将葬送来之不易的机会和已取得的成果,因而渐进改革,不是短小怕事,而是如履薄冰,不断正确最小风险的成功。

顺序差异——先东部崛起,然后中部、西部发展,先富带动后富。在落后国家,有限资源不可能面面俱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军队忍耐,农民忍耐,将所有资源集中发展经济特区、东部地区,最终带来了特区腾飞、东部率先进入了新时代。到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海军迎来了"下饺子"时代,农村迎来了村村通,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甚至通燃气。

混合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有效的支撑40年来的中国发展,我们走过公有制的路,取得了一些成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参考俄罗斯、乌克兰等东欧国家全面私有化的惨痛教训,公有经济在提升社会公平、保障民生方面展现了积极的方面,私有经济在促进科技发展、活跃社会经济方面又有独特的作用,混合经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兼顾了公有制、私有制、集体经济的优点,可能最终走出一条比较好的发展之路。

对外开放——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是中国发展的基本原则。中国从15世纪开始全面落后于西方,错过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从1840年开始,承受了百年屈辱,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锁国,当被迫开放时,已经落后于世界了。而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社会发展的真理。对外开放,吸收一切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知识、技术,为我所用,为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养料。

国家崛起对个人成长的思考

崛起的文明型国家(从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到个人成长的思考)(4)

个人的成长

今天面对中国崛起这个结果,众多的理论、思想都在尝试解释这一结果,"中国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一论述可能是比较准确的描述,而由一个文明型国家联系到个人,一个人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综合体,一个人的崛起可以概况为是一个文化个体的崛起。

在数十年的岁月中,接收外界繁杂的信息,经历形形色色的工作生活,经过自身思考,沉淀出独特的处世哲学和智慧。

我们在追求优秀、卓越,从比较的层面看,主要是物质与精神层面,物质包括个人的外貌、体态和经济实力,对应国家层面的国土、经济、军事、科技;精神上包括个人的学识修养、三观眼界、性格习惯,对应国家层面的文化习俗、政治体制、教育体系。

"个人如何崛起"这一问题,可能是人类永恒追求的话题之一,参考国家崛起的理念:实践理性、顺序差异、对外开放等等,在信息化且不断迈入智能化的时代,根据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长处、优点,不断对外开放,汲取有益的价值,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可能是一条比较合适的个人发展道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