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体系规划方案(采购管理之交付管理)

今天我们来分享采购管理的五个标准职能中的交付管理交付是指从需求产生到需求满足这个闭环过程交付管理是指持续优化交付表现和交付能力的一系列活动,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采购管理体系规划方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采购管理体系规划方案(采购管理之交付管理)

采购管理体系规划方案

今天我们来分享采购管理的五个标准职能中的交付管理。交付是指从需求产生到需求满足这个闭环过程。交付管理是指持续优化交付表现和交付能力的一系列活动。

1

内部交付

说到“交付”,我们的第一反应大概就是“下了订单后催着供应商交货”。没错,这的确是交付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最显眼的部分,不过这个部分只是“外部交付”。有“外部交付”,那就肯定有“内部交付”了?对,订单的交付管理分为内部交付和外部交付两个部分。

内部交付 指从内部需求产生,到采购把订单发放给供应商的整个过程

外部交付 指从采购发放订单给供应商,到需求者得到货物/服务的过程

这个两个部分衡量了从内部需求产生到内部需求得到满足的闭环过程。而交付管理的核心——及时性的衡量也应该是针对这两个部分的。

首先来分享一下特别容易被忽视的内部交付的管理。内部交付管理有三个部分:

  1. 需求明确 接到销售订单,到发出采购申请单
  2. 资源匹配 从接到采购申请到完成询比价
  3. 各级审批 包括采购申请单和采购订单的审批时间

在这三项中,直觉上说,第1、3项采购人员能做的都不多。那用不用管呢?别忘了,内部交付和外部交付是连在一起的,内部交付管不好,就会挤压外部交付的可用时间。所以,必须管。

怎么管?说起来也不难。改善套路的常规做法:

  1. 盘点现状 以采购申请单为单位,把上述三段时间记下来
  2. 制定目标 以团队实际能力为依据,制定改善目标
  3. 实绩考核 考核实际表现,分析与目标之间的差异,确定改善方法

西方人说“No measurement,no management”(无法衡量就无法管理),只要有了数据,有了明晰的报告路径,保证数据能传递到对作业改善起关键作用的人那里,那咱们没管也管了

做采购的都知道,要从供应商那里挤出一天交货期有多难,但是如果我们认真盘点一下内部交付的管理,到处都可以找出缩短一两天交付周期的机会。

作为采购,我们要管理的是整个交付周期,从哪里找到缩短总交付周期的机会都是一样的。那么,全面衡量每个环节,然后找“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地方去投入改善的精力就是最科学、也最划算的方法。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如果没有信息系统,数据的收集会比较累人,这种情况只能选择问题比较严重的类别记录,或者抽样记录。

2

外部交付

说完了内部交付,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外部交付。

沿着刚才我们讨论内部交付时的思路:要想能管理,先要可衡量。外部交付管理的好坏如何衡量呢?有两组指标:

  1. 准时交付率(OTD)
  2. 平均交付周期(ALT)

平均交付提前期(ALT:Average Lead Time),是指所有订单从下单到货到这段时间的平均值。这个指标说明了外部供应商对需求的响应能力。如果细分,可分成物料品类的平均交付提前期,还可以细分到一个料号的平均交付提前期。

今天要介绍的,是能够配合ALT一起分析,并找到改善ALT机会的一组指标:

本地制造占比 本地制造是指供应商的制造厂与企业在同一地区,即“本地”。而“本地”这个概念,更像是个时间概念而非地域概念。它会因企业对供应周期敏感程度不同而不同。对供应周期特别敏感的企业,可能把1天内能送到货的范围,比如300公里以内,称为“本地”,而有的企业,即便紧急情况,也可以接受3天内送到货,那么“本地”几乎可以定义为全中国境内了。

本地配送占比 本地配送是指供应商制造厂虽然远离使用地点,但是在使用地点附近配置了存放物料库存的仓储物流中心作为配送的基地。本地配送虽然供应周期和本地制造并没有差别,但是供应风险却是高于本地制造的。比如当提前备好的库存发生质量问题时,本地配送所需要的反应时间就会高于本地制造。

异地供应占比 异地供应是指供应商的制造厂和配送点都远离物料使用地点。和“本地”相似,”异地“也应该理解为时间概念而非地域概念。

有了这三个数据,我们应该从哪里下手去缩短外部交付周期也就相当清楚了。

这三个数据衡量的是供应链的交付能力,而非交付结果。对于流程的标准化和持续优化来说,能力指标极为重要。因为只有提升了能力,绩效的提升才是有保障的。在能力没有实质性提升的情况下要求更好的绩效表现,一定是以其他方面的牺牲为代价的。

3

总结和思考

今天分享了采购管理五大标准职能中的交付管理。从头到尾,我们似乎都在说管理指标,而没有直接讨论流程标准化和持续优化的方法。但在管理改善中,研究管理指标和研究优化方法其实是一体两面、异曲同工的方法。

管理指标的设计,已经体现了对分析工作的思路和改善方法的设计。好的管理指标,本身就能清楚地说明问题或机会所在。也就是标准化管理中常说的“数据即结论”、“数据即决策”。

作者:丁怡 来源:E2Biz服务笔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