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积食是否好了(还不会判断积食)

积食的症状有很多,家长可以仔细观察,好好判断。

下面,是一些如何判断孩子出现积食的方法,大家可以参照一下。

如何判断积食是否好了(还不会判断积食)(1)

1、口气臭秽

如果感觉味道最近变得非常大,则比较有可能是积食。严重的还有呕吐的情况,吐出的都是酸臭的未消化食物。这种情况,要考虑积食的可能。

2、大便比较臭

古人说“臭如败卵”,也就是说,有腐败的臭鸡蛋的味道,这种情况也要考虑积食的可能。

3、大便的频次、质量改变

有积食的孩子,大便的频次会改变,会次数更多,但是每次粘腻不爽,味道很臭,甚至会腹泻。而大便的臭味,在开始几天会比较严重,然后会慢慢变得清稀,味道变成淡淡的腥臭。这种孩子还会肚子胀满,不断咕咕作响,如同有气在串,同时会不断排气放屁,味道也会比较大。

4、舌苔会变厚

有的时候,这种情况是非常典型的,就在舌体的中间部分,有硬币大的一块厚舌苔,也有的是整个舌头的舌苔变厚变腻,此时,则要高度怀疑还是是否积食了。

如何判断积食是否好了(还不会判断积食)(2)

很多家长会问:该怎么观察舌苔呢?

其实,我主张在动态的过程中观察舌苔,比如您经常看孩子的舌苔,对孩子平时的状态就有一个了解,可是最近几天发现孩子的舌苔突然比平时厚了,这种变化就非常有诊断意义了,而且这种观察医生是看不到的,家长更有优势。

5、嘴唇这几天突然变得很红

有的孩子积食,食物积滞化热,家长会发现孩子的嘴唇这几天突然变得很红,像涂了口红,此时要怀疑积食化热了。而这,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唇色的变化,最有意义,这种变化也只有家长才能观察到

6、脸容易出现发红的情况

孩子积食了,此时孩子的脸容易出现发红的情况,这种发红,往往是比较凝聚的一块,往往是在右侧的颧骨部,有的家长会觉得是孩子自己挠的,其实这往往是积食导致的问题。

如何判断积食是否好了(还不会判断积食)(3)

中医认为人的脸对应身体整体,左侧主升,右侧主降,如果肺胃不降,则右侧容易出现问题,其实孩子为什么会挠这里?也很可能是这里感觉不舒服,但是即使不挠,这里也会出现颜色上的差异。

7、食欲紊乱

孩子刚开始积食,往往是吃不下食物,胃口不佳。但是如果积食时间长了,胃中有热,则可能会总觉得肚子饿,但是吃完了肚子又胀,很快又会泻出去。

8、晚上睡觉不踏实

积食的孩子,晚上睡觉爱翻来滚去,身体扭来扭去,比较小的孩子,在睡觉的时候还哭闹,这就是中医所讲的“胃不和则卧不安”。

如何判断积食是否好了(还不会判断积食)(4)

9、感冒后容易咽喉肿痛

吃肉多导致积食的孩子,只要感冒,立刻会引起咽喉部的感染,各种扁桃体肿痛。 这是中焦阻滞,肺胃不降,郁热在上焦的缘故。

10、饭后肚子胀痛、腹泻

积食的孩子,吃饭后,会肚子胀满,不消化,然后会喊肚子痛,而这种腹痛泻后会轻松些,然后过一会儿,再痛,再泻,如此反复。

如何判断积食是否好了(还不会判断积食)(5)

这些情况,并非同时出现的,家长朋友需要对每条都要有所认识,每一条都可能对您识别积食有所帮助。

出现以上症状的时候,我建议给孩子喝点儿焦三仙配炒鸡内金熬的水喝。

有的时候我发现孩子没有任何其他的症状,只是舌苔变厚了、嘴里有味道,我也会让他喝一两次焦三仙配炒鸡内金,因为有可能他的病马上就来了,要提前化解掉。

我觉得焦三仙配炒鸡内金,是所有家里面必备的。

具体做法:焦三仙,即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各6克,炒鸡内金6克。

如何判断积食是否好了(还不会判断积食)(6)

鸡内金是什么东西?

鸡内金是鸡胃里面那个黄色的膜,一定要用炒的鸡内金,生的鸡内金有化瘀的作用。你在药店里买焦三仙和炒鸡内金各6克,包一小包,每个家里一定要放上几包,放在玻璃瓶子里面密封好。但凡孩子积食了,立刻煮水,开锅后小火再煮20分钟就可以了,喝一两天就可以消掉积食。这是所有有孩子的家庭必备的。有的时候,你把炒鸡内金磨碎了,给孩子冲水喝、煮水喝都行。还有,家里面的锅巴也可以消积食,把锅巴炒黑了以后,研成末,冲水给孩子喝。但是一般我主张用焦三仙和炒鸡内金煮水喝,这四味药比较平和全面,基本上就能解决孩子的积食。

现在孩子感冒、发烧,实际上其中相当比例是积食引起的。

有经验的老中医,在治疗孩子脾胃疾病的时候,只要看到孩子肚子有点儿胀,胃口不好,嘴里有味了,舌苔有点儿厚,大便的味道有改变,就要用焦三仙配炒鸡内金,这是中医的经验。所以焦三仙配炒鸡内金是家庭必备的,每个家里备三包足够了,就能及时地把孩子的积食消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