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慷慨语言风格诗句(这首诗气魄宏大慷慨激昂)

在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袖中,有两个人比较特别,一个是黄巢,一个是洪秀全,这两个人都是从小苦读经书,想通过科举考试,弄个官当当,实现人生理想。然而,时运不济。相比之下,黄巢比洪秀全还要有所安慰,因为他取得了参加进士科考试资格,而洪秀全考了四次,连个秀才都没混到。

悲壮慷慨语言风格诗句(这首诗气魄宏大慷慨激昂)(1)

受到如此打击,黄巢和洪秀全都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不让我入伙,我就另起炉灶。他们都发动了农民大起义,他俩都当了皇帝,但都失败身死。黄巢和洪秀全都留下了他们的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洪秀全的《剑诗》。

先说说明的,是洪秀全确实有这么一把宝剑,长三尺,他称之为“斩妖剑”,一直随身佩戴,用以自我激励,他专门为这把宝剑写了这首《剑诗》。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西南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

——洪秀全《剑诗》

这首诗起句不凡,“手持三尺定山河”,气魄宏大,剑气直冲牛斗,雄浑豪迈。三尺,当然就是这把斩妖剑。这把剑,可以“定山河”,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意思。就这一句,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已经站在了读者面前,手持三尺宝剑,凛然不可侵犯。

悲壮慷慨语言风格诗句(这首诗气魄宏大慷慨激昂)(2)

他是英雄,不是一介武夫,他不是只会用宝剑去杀,他有着更大的理想。挥舞宝剑不是为了杀戮,拿起宝剑是为了放下宝剑,让五湖四海的人,都像一家人那样相亲相爱。这是什么?不就是天平天国的起义纲领吗?

要想实现“共饮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必须要“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这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外,把清朝统治者这些妖邪全都扫尽,另一个方面,对内要肃清奸细,布下天罗地网,彻底清除。

这三四句是什么?是洪秀全的斗争策略,虽然还没起义,但已经想到了这些,说明在思想上已经有了起义的准备。

悲壮慷慨语言风格诗句(这首诗气魄宏大慷慨激昂)(3)

相信,只要东西南北各个方面,都及时巩固战斗成果,对政权进行巩固,那么,连日月星辰都会为义军奏响凯歌。这,还是策略,前面的对敌战斗的策略,后面这两句就是整体策略了。

英雄们叱咤风云,虎啸龙吟,敢于斗争,世界将会变得一片光明,在这个统一的和平的新世界里,人们快乐地过着幸福生活。

不能不说,洪秀全是个奇才,写这首诗的时候,他还没有举行起义,就把起义的策略制订出来了,就把将来的蓝图描绘出来了。难怪太平天国起义,能够席卷大半个中国,震动了清王朝统治的根基,简直是地动山摇。

悲壮慷慨语言风格诗句(这首诗气魄宏大慷慨激昂)(4)

但是,太平天国起义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这位文武双全的农民起义领袖也死于非命,实在令人嗟叹。斗争的策略有了,目标和目的都有了,为何还是失败了呢?从诗中,我们也是能够看出一点端倪的,那就是洪秀全没能跳出皇权思想的窠臼,他的起义,不过是为了推翻“这一个”皇帝,而换成自己这个皇帝,农民的狭隘和皇权思想,必然导致他的失败。

这是历史局限性导致的,我们当然不能苛责洪秀全。读洪秀全的这首气魄宏伟慷慨激昂的诗,还是想到了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对于洪秀全的失败,令人想起了杜甫的诗句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朋友们对洪秀全及他的这首诗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