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爱好者救下落水男孩(60分钟生死竞速他)

游泳爱好者救下落水男孩(60分钟生死竞速他)(1)

赵长东为溺水者做心肺复苏,膝盖磨破。受访者供图

当天浪大,急救艇无法靠岸;海滩到救护车之间山路狭窄、陡峭,车辆无法进入;赵长东只能坚持心肺复苏施救。

见义勇为者赵长东,是一个热情洋溢的大夫。知道记者要到医院采访他,连着说“我要准备些什么吗?”“需要照片啊,我去找!”

8月17日,记者在医院和赵长东聊了起来,这时的赵长东和同事刚刚救治了一位昏迷的急症患者,科室主任把办公室临时借给我们采访用。

人工呼吸溺水男子

“溺水的男人身高体胖,喝酒了,吃的多吐得也多,开始的时候我给他做人工呼吸,有呕吐物喷出,进入到我的口中,那味……”

回忆起那次海边救人,赵长东说着说着,无奈地苦笑。

今年7月,长海县一名下海游泳的男子溺水。

赵长东一家四口正在海边游玩,突然听到有人呼救,“谁是医生!谁会抢救!有人溺水!”

随之发现一个约50岁左右的溺水者,当时来不及多想,赵长东立刻向声音的方向跑去,当时情况非常紧急,情况已不乐观,溺水者没有意识,唇色青紫,瞳孔散大,颈动脉没有博动,呼吸心跳都停止。

赵长东立即跪地对溺水男子施行心肺复苏,一场生与死的赛跑展开,10分钟后终于出现奇迹,男子慢慢恢复知觉!

路险浪大 “孤岛”交通不便

由于当天浪大,急救艇无法靠岸;更不好的消息是陆上救援也受阻,海滩到救护车之间山路狭窄、陡峭,车辆无法进入;岛上急救资源又有限,只能坚持心肺复苏施救。

抢救伊始,围观人员比较多,现场也有些乱。后来,在赵长东的指导下,有两名男游客顶着高温,和赵长东轮流进行心肺复苏,还有几个女士在维持现场秩序 ,抢救现场逐渐平稳下来。

众人悬着的心刚刚放下,溺水者再次失去自主呼吸,大家又紧张起来。就这样,溺水者一会儿自主呼吸,一会儿暂停呼吸,众人的情绪也时刻紧绷着。

一个冒风险的决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溺水者没有好转的迹象,心肺复苏又不能停,参与抢救的几人已是疲惫不堪,情形越来越不乐观。

赵长东冒着巨大风险做出了一个决定:“我们抬着他走出山!你们听我的,不要怕!”

找来一副担架,6个人抬着溺水者,一步一个趔趄,沿着陡峭狭窄的山路艰难行走,奔着小山另一侧的救护车慢慢走去,部分路段只能攀爬。

趁着溺水男子自主呼吸时,抓紧行走、攀爬。赵长东边抬人边注意溺水男子状态,一旦其失去自主呼吸,就招呼大家停下来,把担架放下,赵长东马上为其做心肺复苏。

就这样,走走停停,前后花费一个多小时,满身大汗的6人,终于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把溺水男子成功运送到救护车上,救护车上有插管等急救设备,大家终于长出一口气。

交叉感染的风险

一直到男士被急救车送走,赵长东才从紧张的抢救中逐渐放松下来。随之,疲惫感席卷而至,长时间胸外按压让我两只胳膊酸痛不已,这时我也才想起来自己腿上的磨伤与溺水者口鼻分泌物流出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可当时根本完全想不起来这些事儿。我也是孩子的爸爸,也是爸爸的儿子,如果发生意外,简直是不能承受的痛苦。

事后大长山医院代表家属,感谢普兰店中心医院的医生,把握住黄金的抢救时间,优质的心肺复苏急救本领让患者有了生的希望,成功救助溺水者。

赵长东说,实际上,当天虽然抢救时间比较长,但过程惊心动魄,没有人知道我是谁。是一个当医生的职业习惯,让我比较关心这个人是否抢救成功?有没有留下后遗症?主动打电话询问的大长山医院同行,知道患者无恙才放心。这样,他们才知道救人的是我。

救人当天,有游客把救人视频发到网上,赵长东所在科室科主任最先发现救人的就是赵长东。科主任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转发了视频,这下,全院的同事都知道了。赵长东回到医院,同事们都叫他救人英雄。早会上,科主任也表扬:“小赵这次危机时刻挺身而出,做得好,为院里增光,大家向他学习。”

卫生局也很重视,特意打电话给医院表扬,院里嘉奖赵长东为“最美医生”。

抗疫分离50天 他和孩子掌心相抵

在赵长东给记者找到的照片里,有一张是赵长东和一对儿女,隔着蒙盖塑料布的窗户,掌心相抵。那是2020年2月的事,新冠疫情突袭,赵长东加入到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工作。

赵长东的妻子也是医生,虽不在隔离病房工作,但要承担疫情抽调人员后更多的日常诊疗工作,照顾不上孩子。

为降低风险,赵长东从年三十便与家人进行了隔离,并把儿女送到了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女儿那时才2岁多、儿子不到7岁。

那张照片,是赵长东与孩子分别20天左右时,实在是想孩子,就利用休息时间跑去看孩子。

不能进屋,不能接触,赵长东就站在院子里隔窗看孩子,两个孩子在屋里隔着窗哭闹:“爸爸、爸爸,不要走!”赵长东也不舍,就用手掌贴着窗户和孩子手掌相抵。

赵长东说,远远地看着他们,听到他们喊着想要抱抱的时候,心里真的不是滋味。而我能做的就是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争取早日回家。

赵长东讲到这里,摇着头说,妻子每隔三五天可以去看孩子,平日里每天和孩子视频,孩子一哭,她也哭;有次在医院,妻子远远望见我,对望一会儿,妻子就用手抹眼睛。我知道她是想我和孩子,那段日子情感上真是难熬。

爸爸妈妈让他俩放心工作,不用担心孩子。但乡下条件不比城里,火炕、旱厕、没有游乐项目,赵长东夫妻也担心孩子生活不适应。

抗疫工作结束,隔离期过后,赵长东和妻子去接孩子,看到分别近50天的两个孩子小脸蛋红红的,孩子哭了。但在赵长东夫妇心里,一家团圆的开心,冲淡了所有的思念。

上厕所都是跑的

赵长东多次加入到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工作,不仅要负责接诊患者、安排检查,收治隔离,还要认真登记每一个患者信息,同时还要安抚患者的情绪,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高压状态下,一整天不吃饭也不会觉得饿,没有时间喝水,连上厕所都是要带跑的。

赵长东白天和同事们分工合作,晚上总结,查找漏缺,写好次日计划,如此反复工作月余,2020年2月疫情区间,发热门诊每日接诊量约20余例;隔离病区共收治30余例个例患者,其中疑似病例患者8例,2022年3月疫情期间,每日排查病人数十人,发热隔离病区共收治10余例新冠肺炎感染者。

新冠疫情开始时,感控要求格外严格。布局设计、流程梳理经验少,那就多学习,上网、看书、咨询。白天没有时间,晚上人员都下班了,赵长东就一个人在病房内反复练习防护工作,寻找不足,填补漏洞。就一个穿脱防护服的过程中,赵长东总结出少暴露的方法,和同事们互相交流心得。

人物简介

赵长东,198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连市普兰店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医师。

他心怀赤子之心,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加下乡义诊及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

面对来看病的全镇各村屯和社区群众, 总是热情接诊,耐心细致地询问和查看病情。

他荣获2022年上半年大连好人称号。

对话赵长东

一个医生的自豪感

记者:你决定把溺水男子抬出山,冒着路上出现意外的巨大风险,后怕吗?

赵长东:没有后怕,那种情形下,想不到怕与不怕,也没有时间去想,当时要做的就是挑最好的选择。医生的本能、学习过的专业技能,都在驱使我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我也坚信,凭着自己专业能力,不会出现意外。

记者:海岛救溺水者,同是医生的妻子参与救人了吗?

赵长东:没有,两个孩子还小,当时场面那么乱,她要看护孩子。但是救人当晚,我俩在饭后散步时,她对我说:“今天我要是能帮你一起救人该有多好。”

记者:常年的医生生涯,患者哪句话让你感触最深呢?

赵长东:一位38岁的老师,在我们医院抢救,抗炎、补液、调整胰岛素泵、调整治疗方案,我和同事都全程一步不离。脱离危险后,他说的一句话让我感动不已,他对我说:“你们的所作所为,我都记在心里,当我站到讲台的时候,我就知道该怎么去教育我的学生。”听了这句话,我的心里触动也是最大的,作为一个医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辽沈晚报特派大连记者 张宇

来源: 辽沈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