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第二单元(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备战中考第二单元(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

一、空气的成分

备战中考第二单元(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备战中考第二单元(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3)

(1)可燃物要求:足量、能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用镁)、和氧气反应不生成气体。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3)操作要求:堵塞瓶口要快,防止瓶内空气受热膨胀逸出、冷却到常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4)现象: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止水夹,水进入瓶内约占原气体体积的1/5。

(5)结论:空气中O2体积大约占1/5;N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6)探究:

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完全冷却、导管内残留有水、瓶内氧气不可能被完全消耗。

该实验中,有时进水量超过1/5,可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a.将燃着的红磷放入瓶内后,堵塞瓶口太慢,导致瓶内空气受热膨胀逸出。

b.止水夹漏气,烧杯内产生气泡。

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产物是气体,瓶内外不能产生压强差。

能否用镁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是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还和空气中的氮气反应。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SO2、CO、NO2)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等。

二、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常见的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2.氧气与下列物质的反应。

备战中考第二单元(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4)

做硫和铁丝燃烧实验,都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目的分别是:吸收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备战中考第二单元(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5)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备战中考第二单元(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6)

硫在氧气中燃烧

3.氧气的制备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氧气:

2H2O2=== 2H2O O2↑

2KMnO4===K2MnO4 MnO2 O2↑

2KClO3=== 2KCl 3O2↑

A. 发生装置:

(1)固固加热型

备战中考第二单元(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7)

(2)固液常温型

备战中考第二单元(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8)

备战中考第二单元(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9)

备战中考第二单元(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0)

发生装置的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B. 收集方法

a.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备战中考第二单元(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1)

b.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c.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备战中考第二单元(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2)

收集方法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生成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C.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备战中考第二单元(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3)

a.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气密性检查、装入药品、固定试管、点燃酒精灯、收集、从水槽中撤离导气管、熄灭酒精灯)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气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否则水槽中的水会变红)。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有利于排净空气。

4.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备战中考第二单元(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4)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备战中考第二单元(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5)

三、催化剂(触媒):

1.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二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2.要证明某物质是某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要证明三点:

(1)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2)反应前后质量不变(3)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四、常见气体的用途

1.氧气:供给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2.氮气:惰性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化工原料(制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备战中考第二单元(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6)

3.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气体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

五、物质分类

1.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两大类。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由同种分子构成)。

3.典型的混合物有:空气、稀有气体、溶液、合金等。

六、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

2.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一变多)

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4.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并列关系:

备战中考第二单元(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7)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

备战中考第二单元(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8)

七.分别简述A、B、C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

备战中考第二单元(中考必备单元知识汇总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