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二十四山日课全书:十日谈慈姑

杨公二十四山日课全书:十日谈慈姑(1)

慈姑亦名“茨菰”。“茨菰”,乃纯植物名;而称“慈姑”,则有了人文的内涵。盖如“慈孝竹”畴。《本草纲目》对茨菰有描述如此:一根岁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谓其春植一粒种,秋收实累累然。

你看看,它分蘖的晚辈们,围主根而坐。那主根提携、拉扯着小儿,似围炉夜话,喁喁有情。如一老妇护犊。非“慈姑”而何?人们在种植、享用时,也因其名而得教益、启迪。

而在我潜意识里常将它与荸荠比。除了其均属水生植物外,更在于它们有诸多可比之处。就其果实球茎而言,茨菰通体粉白,荸荠全身枣红;前者长圆形若汤圆,后者椭圆似汤婆子,前者大于后者约两三倍。然二者身上都有一圈圈围脖似的茸毛,如渔夫的棕蓑衣,发芽处都有一个喙状的尖尖。不像芋艿形制各异,而它们都比较规整,如脱胎于一个模子。若拟至于人,一个像白盔白甲的吕布,一个似红袍赤脸的关公。若论其茎叶,茨菰茎若芋艿青梗,有楞,中空外直。叶似箭镞,也像燕子的尾巴,风过处翩翩翻舞,一副绅士范。所以它还有另一个别称叫“燕尾草”。荸荠茎叶则如蒲草,细劲笔直,硬生生矗在田旮旯里,像不合时宜的倔老头。

茨菰的花怎样?印象淡薄。莫非是它的绅士般的叶盖过了花的风头?事实上它有花,古人有“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的诗句。其花粉白,然像浮萍般碎小,每朵三瓣如三叶草,中间有蕊,似未成熟之蛇莓,青色,肥厚而饱满,宛如小家碧玉。无怪乎粗心的人们不在意了。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发现它的美。比之芋艿无花,它还好,尽管小,毕竟有花。有花就有梦。

它生长于水网地带,地宜卑隰,勿脱水。其生长慢,周期长。夏初植入,待入冬才可以开挖,历半年余。其间,附以腐草、猪塮为肥,兼取其土质松软,宜于生长。经过风霜雨露后的茨菰,铅华落尽,其精华全归敛于球茎,那就是供人们享用的茨菰了。除非你到市场上去卖,才大畈大畈地挖掘,否则,一般农家都随吃随挖。垩在泥土里越冬,保鲜保湿,口感不稍变。

茨菰不若芋艿、土豆,一烧即酥。它比较生脆,有些像荸荠,但没荸荠爽口。觉得它介乎芋艿、荸荠间。茨菰可做许多种菜肴:茨菰百合、茨菰豆腐汤、清炒茨菰、茨菰烧肉。反正茨菰如牌中的百搭,可以作主,也可以为佐,花样百出。只要看主人的喜好。如我则喜欢茨菰烧肉。

于吾乡,茨菰不若芋艿、菱藕之遍植。而松江、青浦及苏浙,都有种植且供应市场。盖地势、水位高低,抑或俗尚故也。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茨菰乎?慈姑也!(朔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