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三国之感想(新三国之见解)

作为一个资深的三国迷,一直在关注三国类的东西,早就想谈一谈《新三国》。但是直到现在才谈,是因为《新三国》这个问题太过庞大,不是一两下就能说的完的。而让我最近忍不住想说,是因为最近身边有人在看《新三国》,他们并不知道三国历史,更没看过《三国演义》,《三国志》就更不用提了,他们看完之后,觉得这就是《三国演义》的内容,这就是三国历史。于是才开始决定写这篇文章。

看新三国之感想(新三国之见解)(1)

《新三国》在前期宣传的时候,说要抛弃《三国演义》还原真实历史。只能用勇气可嘉来形容,终于有人懂得创新,站在上帝视角去拍摄三国史诗。但是这个难度却是很大的,要想还原三国历史,不仅要能吸引观众,还要讲的慷慨激扬,而不是让观众感觉丢了一本《三国志》到他们面前,让他们感到无趣和烦躁。这就需要强大的历史功底和拍摄技巧。既然还原历史,那么就要考虑在《千里走单骑》、《桃园三结义》、《单骑救主》等家喻户晓的故事不存在的情况下如何激起观众的兴趣,这也是一个无比大的考验。然而等《新三国》出来之后发现他还是在讲罗贯中告诉我们的东西,那这就又落入很多杠精所谓的《三国演义》俗套当中了。这就是制作团队有错在先,夸下海口却不实现,就不要怪有些人会揪着这个问题不放。

看新三国之感想(新三国之见解)(2)

其实还原三国历史也是为难编剧和导演了。可能编剧确实想抛弃罗贯中写的一切,自己重新构建一个新的庞大的三国体系,但是发现自己能力不够,又没有耐心去翻阅《三国志》或者查看其他史料。那只能重新把罗贯中写的内容拾起来,改编他的东西成为自己的东西。编剧也不怕别人抱怨他,虽然观众中有不少是三国大神,但是这些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还是不知道三国历史到底是怎么样的。

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新三国》不是一无是处的,它有自己的优点。而之所以《新三国》有那么多的吐槽,无非就是和老版《三国》进行比较罢了。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人们说“《新三国挑优点,老《三国》挑瑕疵。”虽然这话说着很伤人,但是不无道理。今天就来说说对《新三国》的看法。

看新三国之感想(新三国之见解)(3)

1.定位

由于《新三国》大部分内容还是和《三国演义》一样的,那就可以拿《三国演义》来比较。

《新三国》可以说是《曹操传》和《司马懿传》,这是用历史来衬托人物。但是三国真的是历史来烘托人物吗?很多人都说不知道三国的主角是谁,那是因为三国的主角并不是人,而是历史。《三国演义》定义为是历史小说而不是英雄小说。这就是因为人物是来烘托历史的,作者真正想要描写的是大势所趋,历史才是真正的主角,而并不是人物。《三国演义》不能变成人物传记的原因就在于此。所以《新三国》把他拍成人物传记的手法就有些欠妥当。

而《新三国》变成人物传记,就像《隋唐演义》可以叫《秦琼传》一个道理,《隋唐演义》和《三国演义》有可比性没有?档次降了下来。

还有《三国演义》之所以有“演义”二字,不仅仅是演绎,更重要的是作者想表达的核心主旨——“义”。我们能被三国感动不就是因为那些人之间的情意吗?但是感觉《新三国》忽略了这个核心主旨,所以注定只有型而没有魂。

看新三国之感想(新三国之见解)(4)

2.角度

《新三国》开了一个新角度,不按照传统意义上的“尊刘反曹”,而是将曹魏变成正统,毕竟在历史上史学家在对待魏晋南北朝时也是把魏看做正统。那么曹魏当正统,自然从曹操角度打开。先不提剧组想怎么给曹操正名,就说以曹操这个角度去打开三国之卷却出现一个严重问题。普通观众去看三国会看些什么,无非就是《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一些家喻户晓的故事。但是站在曹操角度一个巨大问题就是有些故事并不能从曹操角度展现出来。就说《桃园三结义》吧,曹操见证过桃园三结义吗?没有,他之前说不定连这三兄弟都没听说过。说不定更不知道桃园里有三个人在结义。在正常人思路里没有《桃园结义》的三国叫三国吗?不叫!显然导演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角度已经打开,没法改变,那只能挑个间隙来简单描述一下《桃园三结义》,怎么结义的没关系,只要有三人结义的场景就够了。于是我们就会看到曹操在路边撒尿的时候,镜头一转来到《桃园三结义》。曹操怎么撒尿的不必要详细描摹,更不会有人关心曹操怎么撒尿的,那么这样正好可以描绘《桃园结义》。虽然说这样的拍摄很巧妙,但是也会给人很突兀的感觉。后面还有好多这样的突兀感。就是因为角度问题,用一个人角度去描述整个三国,吃力不讨好。

所以,三国就不应该把人物当主角,正如前面说了,三国群像是用来衬托历史的,而不是用历史来烘托人物的。历史才是三国的主角,而不是人。

看新三国之感想(新三国之见解)(5)

3.发饰

三国穿什么衣服没人会深究,但是在这里却想提一下三国人物的发饰。不知道《新三国》的制作人们是不是不知道古代有束发这一礼节,这象征着古代男性成熟的标志。是一个无比重要的礼节。但不知为啥《新三国》那么多人披散着头发?可能是大陆武侠荼毒了一代古装剧,导致只要拍古装就披散着头发。

你要说拍的是江湖人物,披散着头发,还能理解,不受世俗约束。但三国这是庙堂,不是江湖,他们都是一群有涵养有知识的人物,不是那些江湖匹夫可以比的!他们都是恪守封建礼节的,怎么可以会披散着头发到处走!有人说披散着头发是为了突出他们的潇洒和英姿勃发。我想说潇洒和英姿勃发是体现在气质上而不是头发上。刘备被诸葛亮的英姿勃发折服,也是因为他的气质而不是头发。而《三国演义》原著中也很注重头发,只有极少数披头散发的时候,像诸葛祭风,南蛮,巫师等披散着头发,这无可厚非。而在庙堂之上披散着头发的只有晋武帝司马炎,作者似乎想表达他的王朝腐朽和无知。而古装历史剧要一群人物和江湖草莽一样披散着头发,似乎不就暴露了制作组的一些毛病吗?

看新三国之感想(新三国之见解)(6)

4.集数

很多人也忽视这个,集数那就和老《三国》来比较。老版84集,新版95集。那这样看来新版比老版拍的多,那是不是这样呢?其实恰恰不是。老版虽然说是84集,但是基本上都拍到了,家喻户晓的故事都能找到。除了有些集数是两回内容并到一回,但是还是拍出来了,老版也就省略了孙坚之死,李傕郭汜之乱,淮南三叛等部分内容。而我们观众期望看的东西它剧集里都能找到。

而《新三国》呢?那个让诸葛亮树立威信的《火烧博望坡》去哪了?那场闻名千古,为北伐解决后方忧虑的《七擒孟获》去哪了?这些不说,后三国姜维,邓艾,丁奉,钟会等人呢?后三国的故事在哪呢?那也是三国历史啊!没有,全都没有!在很多剧情都没有的情况下,《新三国》还拍了95集,可想而知剧情是有多拖沓,还有不少废话。不说上面这些,我估计三国剧组连文鸯,公孙渊,诸葛瞻,诸葛诞,孙休等人是谁都不知道。那那么多事情都没有,《新三国》里面有些啥?无非是加了许多爱情戏码,吕布和貂蝉谈了又臭又长的乡村恋爱、孙策周瑜怎么得到大小乔的等桥段,而且还占了很重的篇幅,每每看到这里我都自动快进。说这是迎合现在人口味,但是要知道三国是战争史诗,我们是来看打仗的,不是来看谈恋爱的。你们觉得配这么多爱情戏恰当吗?不恰当。真英雄应该是雄才伟略,而不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看新三国之感想(新三国之见解)(7)

5.台词

说到台词,那被吐槽的太多,像什么乐不思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谁人不识君等穿越台词就不提了。像什么我去捅他一千个透明窟窿这种脑残台词也不说了。像刘备和曹操煮酒论英雄时相敬如宾这种形容夫妻的成语乱用比比皆是。可能看起来显得很高明,其实是很蠢的行为。恐怕是不知道电视机前的观众还是很有文化的。这也不能怪这个编剧,毕竟他连《三国演义》都没看过,还强求他能编好什么三国故事呢?连《康熙王朝》那种孝庄太后生前说出了自己的谥号这种基本的历史常识都不过关的一位编剧,我们还奢望他能编好什么故事呢?

看新三国之感想(新三国之见解)(8)

6.人物

这也是被常拿出来说的话题。这里不细说。像演成李逵的张飞,这定义就不对了,其他人物就更不用说。这里挑几个人简单说一下。

  1. 先说吕布吧,吕布在我们印象中是三国第一猛将,同时还长的帅。但是他的最大特点还是武功高,但是《新三国》呢,好像重点是突出他的帅,武功还不高,三英战吕布,没有刘备就要死了,这还是我们心中那个可以一打三一打六的吕布吗?自己体会。不是长得帅就能演吕布,但似乎现在影视剧就是放大他帅的部分,而弱化他武功。

看新三国之感想(新三国之见解)(9)

  1. 关羽,确实关羽是高傲的,但是关羽不是一开始就是高傲的,他开始是沉稳的,在经历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之后才慢慢高傲起来的。但是这部剧,关羽一开始出来就表现的目中无人,这显然是不对的。这是把关羽最大的毛病无限放大,而忽略了关羽那沉稳冷静的一面。

看新三国之感想(新三国之见解)(10)

  1. 刘备。刘备我们知道一个成语叫做韬光养晦。而这个刘备总是耸拉着脸跟没睡醒一样,虽然我知道整部剧所有人都是在装深沉。以刘备最甚。总感觉这个刘备满肚子城府挂在脸上,巴不得所有人都知道他有城府。最可笑的是煮酒论英雄时,曹操竟然没看出来刘备一脸的城府。真的是很有意思。

看新三国之感想(新三国之见解)(11)

  1. 曹操,演的是不错,突出了曹操的奸滑,但是曹操被定义叫奸雄。奸滑有余,雄略不足,经常大呼小叫。干某些事情到时觉得像是一个奸滑的山大王,而不是乱世奸雄。

看新三国之感想(新三国之见解)(12)

以上就是我对几位人物的点评之处,若有不足之处还请包涵。

7.受众群众

这点想说的是,现在是智能时代,看纸质书的很少,爱看书的更少,现在大量的玄幻穿越成为热门小说。现在是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那么试问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坐下来耐心看看《三国演义》?有多少人的三国知识是自己看来的而不是别人告诉的?又有多少人是真正了解三国而不是似懂非懂?那么说了这么多,想表达的意思是,现在真正懂三国的人很少很少,那么不知道三国进程的和三国历史的观众就更少了。如果是三国大神,或许看不上《新三国》,但是还有那么多人喜欢《新三国》为什么?不用我说都懂,这就是《新三国》的受众群众。他们觉得《新三国》就是《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就是《新三国》描述的那样。

看新三国之感想(新三国之见解)(13)

8.改编

改编这种,不好说,可以说有些地方改的好,也有些改的不好。那么就来说说几处不好的,就举一个例子。第一,三顾茅庐的时候,刘备求贤若渴,就是委下身段去对诸葛亮好。《新三国》前面还好,到了第三次,可能是编剧老是惦记张飞的那把火,而是他改编让张飞去放了那把火。这个改编或许是想表达张飞的性如烈火和鲁莽,但是你觉得这样合适吗?用现在话来说,你请别人帮你忙,当着别人面,同意手下把别人的家给烧了。这样还想别人帮你忙,那人不抽你那是他脑子抽了。那这里也一样,一边刘备在外面等诸葛亮,又一边同意放火烧房。这就是刘备的诚意,还是想表现刘备腹黑?那这样诸葛亮对刘备的测试摆明了不合格。我要是诸葛亮,我才不会帮你,就算帮你,迟早夺你江山,谁叫你先这样对我?所以这样的改编编剧可能沾沾自喜自以为高明,但恰恰这是失败的改编,像这样无脑的改编还有很多。也看出三国剧组那帮人并不懂什么人情世故,甚至没有联系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嘛!

看新三国之感想(新三国之见解)(14)

9.理解力

这是最后要说的。编剧和导演对于三国的理解力真的不敢恭维,有些事情并不是他们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的。就拿一个地方举例子。就说火烧上方谷这个故事,《新三国》里下雨之后,诸葛亮像个怨妇一样,似乎是埋怨为什么天会下雨。似乎为了表现诸葛亮的力不从心,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诸葛亮那么神机妙算,他会不知道那天会下雨,他知道,但为什么还要在下雨那天火烧司马懿呢?其实诸葛亮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他想在自己有限的时间内,干掉司马懿,而在雨天火烧司马懿就是为了和天赌一把,就是看能不能在下雨之前烧死司马懿。诸葛亮向来是逆天而行,所谓天命难违,但不是不可违,所以诸葛亮就是在和天赌。最后,诸葛亮输了。而新版诸葛亮似乎就是不知道那天下雨,这显得诸葛亮无能啊。而老版处理的很好,诸葛亮在雨中闭上眼睛一句话不说,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诸葛亮和天斗,输了,诸葛亮内心肯定是无奈,同时也无话可说,最多在心里感慨“天命难违”。诸葛亮心里的苦,心里的无奈,只有自己知道,肯定不会对别人说。这里诸葛亮在雨中闭上眼睛一句话不说,心里的波澜可想而知,那么和新版比起来,这个档次一下子就上来了。显然比新版强很多。看来老三国的制作团队是研究过三国的,而不是只是浮于表面,很多地方都是深入研究过的。这比新三国剧组强的不止一点。

看新三国之感想(新三国之见解)(15)

以上九点,就是我对《新三国》问题的看法。《新三国》也有好多好的地方,比如打戏,拍摄,我这里只是说了自认为不好的地方,但我知道还有很多,这里之说九点,像什么幕后班底,文学顾问那更不用说,一个是国家立项,所有有能耐的人物全部出动,拍了四五年,一个只是公司出钱,拍了几年没有啥文学顾问。这些是《新三国》更没法比的。所以才不单独拿出来说。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码字不易,还望珍惜。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