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武陵春感悟:天真的真正蜕变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武陵春感悟:天真的真正蜕变(1)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今天的故事就从这首词讲起。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 那李清照又有怎样的精彩人生呢? 接下来就给大家讲讲。 少女时期

李清照武陵春感悟:天真的真正蜕变(2)

16岁的李清照,刚到汴京时,为眼前的繁华景象所惊叹,从小就才华过人的她,在这里激发了创作热情,写下了这首代表作《如梦令》,也是成名之作。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词写得多妙啊,如此细腻、别致的描写红花绿叶,在当时是相当别有新意的。李清照凭借这首词轰动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这位多愁善感的少女一举成名了。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武陵春感悟:天真的真正蜕变(3)

早些时候的李清照,德才兼备,秀外慧中,她的词中常流串着一股淡淡的忧愁,但这忧愁,却又不是遇到什么人生挫折之下的悲愁,而是属于小女子的细腻情思。

她爱花,看见花的凋零,心中怜惜,再遇上能勾出人的惆怅的淅淅沥沥的雨,她就更加悲悯了。

她因惜花而痛饮,因爱花而感到忧伤,这种小女子姿态,单纯明净又难得。早期的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个在生活中寻觅自然风景,用心感受自然的女子。这时候的她还不知道,自己将来会体验到真正的人间疾苦,会品尝到真正的从骨子里生出的忧愁,与后来的悲欢相比,这时候还能为花而感到忧伤的李清照,是多么的难得啊!

嫁做人妇

李清照武陵春感悟:天真的真正蜕变(4)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李清照夫妇虽系“贵家子弟”,但因“赵、李族寒,素贫俭”,所以,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无忧无虑的远古时期,因而“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李清照武陵春感悟:天真的真正蜕变(5)

18岁的李清照和21岁的赵明诚结婚,他们开始要度过一段令人艳羡的眷侣生活了。除了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结婚后这几年,应该是李清照人生中最开心的时候了。

李清照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藏书丰厚,她自己本身就喜欢这些古雅的书籍玩意,而赵明诚家也算和她门当户对。当时赵明诚还在“太学”读书,两人兴趣相同,都喜欢搜集一些书画金石,所以他们每每一起到市场去淘回些有意义的碑文之类的东西,夫妇俩其乐融融,虽然钱都被拿去买书画奇器了,但日子过得不知道有多开心。

李清照武陵春感悟:天真的真正蜕变(6)

现在人都说要是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那将是一件足够幸福的事情,而能找到一个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结婚,也是一样的。 后两年,赵明诚进入仕途,虽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赵家藏书虽然相当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于是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然而,他们的力量毕竟有限。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20万文。他们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爱不释手。但是,计无所出,只好恋恋不舍地归还了人家。为此,“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李清照武陵春感悟:天真的真正蜕变(7)

不过,李清照的好日子过得并不长久。结婚的第二年开始,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被罢官,携眷回到原籍,李清照也受到牵连,被迫只身离京回到原籍。

1107年,赵明诚的父亲被罢后五日之内病死,赵氏一族受到牵连,赵明诚没办法继承他父亲的官职,最后只好离开京师,李清照便跟着赵明诚一起去青州生活。

那几年,日子是贫困的,但好在两个人在一起,都是文化人,对对诗,喝喝酒,继续搞他们共同的爱好,倒也是苦中作乐。

漂泊生活

李清照武陵春感悟:天真的真正蜕变(8)

等到了1127年,金兵入据中原,宋徽宗、钦宗父子被掳走,北宋朝廷崩溃,这场历史上被称为“靖康之变”的巨大变动,也给李清照夫妇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

因为局势紧张,李清照不得不南下避难,他们收藏了几十年的书画金石又不能全部带走,只得挑了又挑,带走些珍重的,这对李清照来说,也是相当痛苦的抉择。 李清照着手整理遴选收藏准备南下:“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屡减去, 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当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行至镇江时,正遇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续资治通鉴》卷一〇一),而李清照却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

李清照武陵春感悟:天真的真正蜕变(9)

李清照至江宁后,雪日每登城远览以寻诗。周煇《清波杂志》卷八有云:“倾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以宋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借口时世危艰,拒绝主战派北进中原,一味言和苟安。李清照十分不满, 屡写诗讽刺, 曾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之句。

李清照武陵春感悟:天真的真正蜕变(10)

北宋朝廷一味言和苟安,李清照虽然是女子,但大是大非拎得清,她写诗讽刺朝廷的那些投降派,嘲讽他们的懦弱,但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丈夫竟然也做了一回懦夫。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独自弃城而逃。

这个情节又让我想起了明末清初的名妓柳如是,她跟了钱谦益后,遇到清军南下,兵临城下时,劝钱谦益和她一起投水殉国,结果钱谦益沉默,以一句“水太冷”而拒绝,最后还迎降了。

李清照武陵春感悟:天真的真正蜕变(11)

当然这两个故事细节并不相似,但这两对男女主人公在国家层面上的认知与骨气却是一样的,男主人公贪生怕死,女主人公却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这种反差真是让人感慨。

赵明诚弃城逃跑后,虽然没过多久又和李清照汇合了,但李清照对于他的临阵脱逃感到不齿且羞愧,对他的感情淡了,渐渐地疏远了赵明诚。

李清照武陵春感悟:天真的真正蜕变(12)

当年三月,两人经过乌江,李清照看着当年楚霸王自刎的地方,心有所感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赵明诚在身后听着李清照的吟咏,心里不禁羞愧难当。

八月,赵明诚因病玄世,赵明诚卒后,李清照为文祭之,文曰:“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谢《四六谈麈》卷一)葬毕赵明诚,李清照大病了一场。当时国势日急,赵明诚妹婿李擢权兵部侍郎,从卫太后在洪州(今江西南昌)。为保存赵明诚所遗留文物书籍,李清照派人运送行李去投奔他。不料当年十一月,金人陷洪州,所谓连舻渡江之书散为云烟。李清照只好携带少量轻便的书帖典籍仓皇南逃。之后,李清照曾一度往依时任敕局删定官的弟弟李迒。这时传有密论列赵明诚者,有所谓“颁金”之语,李清照被迫以所有铜器等物追随帝踪,希图投进朝廷。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

所托非人

李清照武陵春感悟:天真的真正蜕变(13)

那些金石文物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大半辈子的积累,对李清照来说,这可能比她的性命还要重要,否则她也不用在逃亡路上还带着这些负重累赘,现如今,一生积蓄大部分毁于一旦,李清照觉得痛苦惋惜极了。

1132年,失去了丈夫,又没有孩子的李清照,在乱世流年中遇到了渣男张汝舟,她原想是给自己找个依靠,重新组建一个家庭的,哪知张汝舟只是看中了她身边的藏品,居心叵测。

婚前巧言善辩的张汝舟在婚后露出了原本面目,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 不过让张汝舟没想到的是,李清照这么柔弱的女子,竟然表现出了强硬的骨气和反抗。

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 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对于李清照改嫁张汝舟之事,后世学者颇有争议),在经历了结婚、离婚、打官司、坐牢之后,李清照更是元气大伤。 虽然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她这一路的孤苦与悲愁都经历了,年轻时为花落而忧伤的少女,这个时候真正地体验到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她能写出更加悲戚的词作,也能写出更加豪放、热烈的诗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杯土”——这是苦难给予她的华丽蜕变,她更加关注时事、战场,家国情怀更加深刻,在思想深度上又上升了一个高度。

物是人非

1135年,李清照在浙江金华避难,或许是回顾这后半生的孤落飘零,心中悲痛,写下了这首《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昨猛舟,载不动许多愁。

物是人非、泪先流、载不动许多愁,词里不再有知否知否那样的天真忧愁,而是真的,体会到人生坎坷之后的悲痛,这时候的她也在惜花、惜春,却更是在伤己。

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以前爱游赏的她本也想着去看一下,却又怕自己这满腹的愁绪融不入这美景中,所幸就不去了吧。

欲语泪先流啊,这首词字字美妙,用字造句、意象依旧新颖,而其悲愁之深重却也一眼就能看出,对故国故人的忧思,都深深地埋藏在她的内心深处。正是这人世间的苦闷与忧愁,最后塑就了李清照对家国的忧思。 又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其“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

李清照武陵春感悟:天真的真正蜕变(14)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越十余年,约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

这么一位多愁善感的才女世间少有。

李清照的生平就是一件艺术品。她这一生,确实像是被艺术化了的,少女时代,天真烂漫,无牵无挂;成年后开始踏入尘网,忧惧战火,被尘俗琐事缠身,“风住尘香花已尽”,最后在几十年的风雨之中,尝尽了人生的另一番滋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