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好学的成语(这些成语连古人都被骗了)

语言是活的语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特色,就像现在,许多新鲜的网络语言对传统的表达方式就产生了巨大冲击力。现在还有着较强生命力的古汉语词汇,也是经历过许多变异的。就如本文所例举的几则,其实早在多年前的古人们就已曲解了它们的本义。

古人好学的成语(这些成语连古人都被骗了)(1)

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曾经有过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读书无用论深得人心,比如交白卷的大学生之类。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狠批了“学而优则仕”一通。其实,这句话老早就被人曲解了。

“学而优则仕”语出《论语》: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优”字时常被认为是“优秀”的意思,那么,“学而优则仕”的意思就是:只要学习成绩优秀就可以被选拔去当官。

实际上,“优”的本义是“有余力”(优,从亻从忧。有馀力也)。“优”字理解正确了,“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就好理解了:“把官做好了,有余力就去学习;把学习搞好了,有余力也可以去做官。”

古人好学的成语(这些成语连古人都被骗了)(2)

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我们痛恨万恶的封建社会,就是因为它的为人的不平等,比如,在法律上就是人分三六九等的,而“刑不上大夫”就是最好的例证:刑罚不能加诸大夫身上,大夫不应该被大刑伺候,换句话说,就是“大夫”享有法外特权,不应该接受刑罚的惩处。

冉有问于孔子曰:“先王制法,使刑不上于大夫,礼不下于庶人,然则大夫犯罪,不可以加刑,庶人之行事,不可以治于礼乎?”

孔子曰:“不然,凡治君子以礼御其心,所以属之以廉耻之节也,故古之大夫,其有坐不廉污秽而退放之者,不谓之不廉污秽而退放,则曰簠簋不饬;饬整齐也有坐淫乱男女无别者,不谓之淫乱男女无别,则曰帷幕不修也;有坐罔上不忠者,不谓之罔上不忠,则曰臣节未着;有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之罢软不胜任,则曰下官不职;言其下官不称移其职不斥其身也有坐干国之纪者,不谓之干国之纪,则曰行事不请。言不请而擅行此五者,大夫既自定有罪名矣,而犹不忍斥,然正以呼之也,既而为之讳,所以愧耻之,是故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闻而谴发,谴谴让也发始发露则白冠厘缨,盘水加剑,造乎阙而自请罪,君不使有司执縳牵掣而加之也。其有大罪者,闻命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君不使人捽引而刑杀。曰:‘子大夫自取之耳,吾遇子有礼矣,以刑不上大夫而大夫亦不失其罪者,教使然也。’所谓礼不下庶人者,以庶人遽其事而不能充礼,故不责之以备礼也。”

冉有跪然免席曰:“言则美矣,求未之闻,退而记之。”

古人好学的成语(这些成语连古人都被骗了)(3)

看看,孔老师说得多明白:这是古时“大夫”们立身处世的一个底线,为人得处处谨慎,不可触犯刑法,如果真的没把据好自己,有受到制裁了,宁可尊严死,而不忍辱生——这就相当现在的“畏罪自杀”吧?

通俗点来说,“刑不上大夫”的“上”是“优待”的意思,“礼不下庶人”的“下”是“排斥”的意思,整句话意思是:士大夫不会在量刑上受到优待,老百姓也不会被排斥在礼仪之外。

古人好学的成语(这些成语连古人都被骗了)(4)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又是孔子的话,语出《论语·泰伯篇》。以前,我们总是以批判的眼光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就是典型的愚民政策。能说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种话的人怎么会主张实行愚民政策呢?其实,孔子对愚民那一套是不赞成,甚至反感的,要不他也不会开办私学,启迪民智了。

古人好学的成语(这些成语连古人都被骗了)(5)

这句话之所以被人误读,这与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有关,因为通篇文章都没标点,所以,古代的学生,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学会断句(古称“句读”),如“习其句读。”“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

同一个句子,由于断句不同其含义也会不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如果这样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意思就完全变了。这样的断句,理解它的关键词是“可”字,“可”是“可以”、“行”,引申为“奉公守法”。

如此,该句话的意思即为:“如果老百姓的作为符合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就随他去,不要管他;如果老百姓的作为不符合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就要告诉他,引导他。”

或曰:“人民守法善良的,让他们自主行为不要过多约束;人民愚昧暴戾的,要惩戒教导使其知晓过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