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的阅读之旅(阅读札记1美)

美妙的阅读之旅(阅读札记1美)(1)

前言: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

我很喜爱这句话。但每当听闻这句话时,心里却无端地发虚、发怵。原因是我出生在特殊年代的乡村,受时代和环境所限,童年乃至少年的阅读史几乎是空白……关于这段“精神发育史”,我在前面以《苍白的阅读史》为题放出过系列旧章,回顾了从童年看连环画到18岁参加工作啃大部头这一时期难忘的阅读记忆。

与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有经典陪伴相比,我在阅读方面的启蒙,既是苍白的,又是寂寞的。如果说有精神发育,那也全靠野生野长,自生自灭。

直到我参加工作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个人阅历的增加,自己通过学历补偿教育及硕士课程学习等途径,快马加鞭,拼命追赶,终于勉强挤上了时代的列车。尽管以阅读为主线的“精神发育”确乎有些晚,但总算没有被时代抛弃。

谈恋爱的时候,暗地里把喜不喜欢读书,反不反对读书作为考量姑娘的一个筹码;成家的时候,再逼仄的家居空间,也要给自己仅有的藏书留一个宽裕的位置;家里添了丁,一手抱儿一手翻书;搬了几次家,家电家具什么的,很少有一直紧跟我走的,只有那些书籍,一本也不能少地随我走,而且越来越多。

阅读,渐渐与修身养性连为一体,渐渐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书,也越读越杂,越读越专业,越读越受用。

美妙的阅读之旅(阅读札记1美)(2)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我凑热闹连发三篇文字,其实是想表达个人对读书节日的礼赞与欢呼。与矫情无关,与别人无关,只是自己穷开心而已。

今天起,阅读将回归常态。对于普通人而言,工作之余,无论喜好什么样的娱乐活动,只要是健康有益的,其实并无高下与优劣之别。正如我喜欢读书,你喜欢钓鱼一样,都是对生活的热爱,都是自己的精彩。

从今天起,我将觅向旧章,选摘早前留下的阅读札记放在这里,继续自娱自乐。(2022/4/24)

美妙的阅读之旅(阅读札记1美)(3)

《夜读叶嘉莹与于丹》

有一段时间,不知是不是工作繁杂的缘故,我整晚整夜地睡不着觉。为对付失眠,我淘了两位女学者的作品作为倒床书,希望伴我入梦。

其一是叶嘉莹。

叶嘉莹,与《楞严经》中神鸟“迦陵”同名者也,据说其仙音可遍十方,邈不可闻。

接连几夜读叶嘉莹《说初盛唐诗》《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说汉魏六朝诗》……这些书,仅仅是叶先生讲课的一鳞半爪,却已令我顶礼膜拜。

叶先生年逾九十,席慕容说她在台上像个发光体,浑身散发着美感,令人如醉如痴。而我读叶嘉莹说古诗,发现自己像个小学生,非得牵住老师的手,才敢轻叩中国古代诗歌的门扉。

比如叶先生讲初盛唐诗,从王绩、杜审言、王勃、骆宾王、陈子昂、张九龄一路讲下去,忽而彼时,忽而此时,那时明月,映照今朝。时空全都在她口中,随意切换,随意更迭。她任意驾驭着诗人,随手拈来,任意评说,用他们的诗歌,解读他们的内心。

她读王绩的“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问王绩,你能像牧童吗?你能像猎人吗?问得王绩哑口无言,问得后世读书人哑口无言。然后她带你品味王绩“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无奈与安然。

她站在讲台上讲了七十年,诗词几乎成为她的信仰,成为她献给这个世界的花朵,芳香扑鼻。

有叶嘉莹陪伴的夜晚,虽然失眠症并未得到治愈,但夜晚变得不再漫长,内心也逐步镇定下来。

美妙的阅读之旅(阅读札记1美)(4)

其二是于丹。

很多年前的一个晚上,饭后坐在沙发上,无聊地切换着神剧满屏的电视频道,偶然间晃到一位颇具淑女气质的美女站在百家讲坛上,慢条斯理地讲《论语》。本来以为夫子气浓郁的《论语》没有什么好听的,但就在停留的一会儿,手中的遥控器便失灵了。从此,久久离不开于丹的讲台。

先是买了《于丹论语心得》来读,一开卷便爱不释手。

现在手中在握的是《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好几个温暖的初夏之夜,我的世界里只有于丹和她的古诗词。我无可奈何地随着她“徜徉在明月清风的意象中,感受对中国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她讲春风飞扬,讲秋思浩荡,讲明月千古,讲斜阳晚钟,讲田园林泉,讲登临况味,讲剑啸长虹,讲诗酒流连,不觉间唤醒了我潜藏心底的诗意。她带我体会诗歌之于生命的力量,带我在无穷的诗意里追逐最美的人生。

当然,她不会用说教的方式告诉你这些,她举手是芳草,投足是鲜花,启唇轻轻一吐,空气中便流淌着清香。

这个女子,坐在经典的树荫下,快意江湖,诗酒人生,只这份优雅与从容,足够对得起我的失眠。

2015-06-06 00:51

美妙的阅读之旅(阅读札记1美)(5)

(插图由我的学生及朋友提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