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忌讳的一首诗(李白的这首诗犯了一个大忌讳)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人群星璀璨,作品浩如烟海。如果说在大唐诗人中,哪一位最为有名,你肯定脱口而出李白。那么,在大唐诗人中,又是哪一位最与众不同呢?当然还是李白。他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打破诗歌的各种规律而来。写律诗常常不合律,写歌行体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空无依傍,笔法多端。仿佛时刻在说:“我们不一样”。

李白最忌讳的一首诗(李白的这首诗犯了一个大忌讳)(1)

比如,李白的七言绝句《赠汪伦》,在一开头就犯了一个大忌讳。自古以来,文人写诗,都非常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但李白却还是将自己的名字写入到了诗中,不过在李白的笔下,直呼姓名,反而使得这首诗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所以它依然流传了1000多年,成为千古名作。不得不赞叹一句,不愧为“诗仙”。下面我们便来一起欣赏李白的这首《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最忌讳的一首诗(李白的这首诗犯了一个大忌讳)(2)

首先,诗的前两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意思是说:我李白正要乘船开始出发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了踏歌的声音。很明显,这两句诗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而其中一位主人公便是李白,至于另一位则是他在当地泾县的一个好友汪伦。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与汪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踏歌”,是唐代一种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即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从这里的“忽闻”二字,可以看出汪伦的到来是不期而至的。也就是说人还没有到,踏歌的声音便先到了,于是李白便知道是汪伦赶来送别了。这里欢快的送别画面,无疑不同于其他送别诗中充满离愁的场景。它反映了李白和汪伦都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也可以说是都与众不同。

李白最忌讳的一首诗(李白的这首诗犯了一个大忌讳)(3)

然后,我们再看诗的后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说:这里的桃花潭水,深度可达千尺,但它都不及你汪伦送别我的情意呀!这两句诗,受到了历代诗评家的好评。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便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确实这里的“不及”二字,让它耐人寻味,不禁产生一个想法,到底要多深的水,才能比得上汪伦的情意呢?

这种比物手法的运用,无形中便把真挚纯洁的深情具体化了,增加了诗的亲切感。通俗易懂、清新活泼而富于民歌色彩的语言,再加上深情厚意,无疑是这首诗流传了1000多年的原因。宋代杨齐贤在《李太白文集》注中介绍说:到宋时,汪伦的子孙还珍重地保存着这首赠诗,可见这首诗的价值。

李白最忌讳的一首诗(李白的这首诗犯了一个大忌讳)(4)

综观李白的这首诗,虽然打破了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且在一开头就直呼姓名,但是它却反而显得真率,更有情味。通俗点来说,就是更接地气。对于李白的这首诗,你怎么看?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