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场哪个战役最惨烈(这个地方为啥叫)

大战场地处中宁县城西南,东临石炭沟,西望米钵山,南接天湖,北止清水河。关于“大战场”一名的由来,目前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它源自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宋夏之战。据史料考证,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西夏梁太后(西夏惠宗秉常生母。西夏毅宗李谅祚死,秉常年7岁嗣位,梁太后摄政)擅权,国势日衰。

太平洋战场哪个战役最惨烈(这个地方为啥叫)(1)

​宋朝五路大军乘机进攻,其中一路由大将刘昌祚(北宋名将,精通兵法,尤善骑射,有百步穿杨之能)带领,在大战场西面的米钵山山麓与西夏军交战,获大胜。史称其地为“元丰战迹”,百姓俗称“大战场”,“大战场”之名由此而得,并沿用至今。据说在大战场发生的战事十分惨烈,白骨成垒,无人掩埋,后世遂修白骨塔。  

太平洋战场哪个战役最惨烈(这个地方为啥叫)(2)

​6月15日,穿过正午时安静详和的中宁县城,一路向南,我们的采访车便驶上了通往大战场的公路。路面不宽,而且有些颠簸,驱散了夏日午后涌上的困倦。车窗外,田野一望无垠,坦荡如砥。时间,在我们与庄稼静默的对视中悄悄溜走。大战场自古便是草木繁盛之地。据考证,盛唐前后,这里曾经森林茂密、浓荫蔽日,由于地处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常有商队在此往来停留。这里也是中原进入边塞的交通要道。后来,经过历代连年战乱和人为破坏,林木被采伐,生态遭破坏,加之受腾格里沙漠侵袭,渐渐变得荒芜,成为一片戈壁荒滩。

太平洋战场哪个战役最惨烈(这个地方为啥叫)(3)

​直到上世纪80年代起实施移民吊庄工程开发建设时,这里还是一幅“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凄凉景象。经过30余年的移民开发,这里的生态全面恢复,卫宁平原在这里延续了它的丰饶富庶,汩汩流淌的黄河水润泽着这里的土地。9省48县人的第二故乡 当道路两边渐次出现一排排规划齐整的农家院落时,便离大战场镇不远了。此时,日头西斜,暑热尚未褪去,村道上,田野里,已渐渐多了提篼挎篮下田采摘枸杞的人,女人们鲜艳的头巾在阳光下分外明丽。  

太平洋战场哪个战役最惨烈(这个地方为啥叫)(4)

​大战场镇的规模超乎我们的想象。四通八达的交通线,将这里方圆数十公里连接起来,密织成一座经贸重镇,规模堪比一座县城。我们的采访车沿镇上的主干道一路前行,街两边是林立的商铺,每隔数百米,便能看到一个大型市场,农贸市场、建材市场、牛羊活畜交易市场……应有尽有,移民开发取得的成绩令人心生赞叹。如今,大战场已成为中宁县最大的扬黄灌区、枸杞种植大镇,周边地区最大的农产品、畜产品集散中心。  

太平洋战场哪个战役最惨烈(这个地方为啥叫)(5)

​提及“白骨塔”,镇上的人大多不知道,但说到“元丰战迹”,却有人听说过。比起文化古迹的寻访,这里欣欣向荣的发展更让我们着迷。在镇政府一楼的一面宣传墙上,我们看到了这块土地近年来伴随水利工程建设实施的行政区划变更:1975年,自治区建委批准建设同心扬水干渠。1977年国家水电部批准修建固海扬黄干渠。1983年,中宁县成立了中宁固海灌区开发指挥部,固原县成立了固原吊庄指挥部,1984年彭阳县成立了彭阳吊庄指挥部,由此,拉开了这里开发、移民、建设的序幕。

太平洋战场哪个战役最惨烈(这个地方为啥叫)(6)

​1985年,中宁县成立长山头乡人民政府,1987年固原县和彭阳县分别成立大战场乡和马家梁乡人民政府。2000年元月,为了进一步促进移民吊庄的发展,自治区决定将大战场和马家梁两乡移交属地中宁县管理。2003年7月,乡镇机构改革,实行撤乡并镇,原马家梁、长山头、大战场三乡合一,组建成大战场乡。2011年撤乡设镇。大战场镇党委副书记王河告诉我们,他的老家在距离镇上10公里之外的花豹湾村,那里属最早的移民村,“这里变化太快了!上大学时,每学期回来,我都辨不出来了!”变化快,是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切身体会到的,而在这里生活的每一个人,又都是给这里带来变化的一分子。  

太平洋战场哪个战役最惨烈(这个地方为啥叫)(7)

​据王河介绍,作为一座从一片荒滩上崛起的农业乡镇,大战场的开发融铸了几代人的辛劳和汗水。在数十年的开发建设中,有的人因为吃不了苦而离开了,但更多的人留了下来,把根深扎进了这里的泥土中。近些年,周边省区及湖南、四川等一些南方省份的人也纷纷赶来这里寻求发展,有的从事农业生产,有的从事特色养殖,也有的在镇上建宾馆、开超市,“如今,9省48县的人在这里谋生活。”不同地域的移民也把各自地方的民风习俗和家乡文化带到了这里,回族的花儿、口弦,陕北的秦腔、腰鼓、信天游,宁南山区的刺绣、剪纸、方言说唱、民间书画,与卫宁文化相互碰撞、交流、接纳、融合,形成了这里绚丽多彩的乡土文化。  

离开了镇政府,我们信步走到这里的一座农贸市场。市场两边,是两溜统一规划的店铺,美发、生资、五金、百货一应俱全;市场的空地中间,用帐篷支起一溜水果摊、小食摊,不用吆喝,自有顾客前来。今年36岁的马和梅在这里做凉皮生意已经4年了,是小食摊生意最火的一个。2000年,她从固原炭山乡嫁到大战场来,已在这里生活了16年。提起大战场,马和梅的心情有点复杂。她说,初到大战场时,她一点都不喜欢这里,最不能适应的是这里的气候,尤其是夏天,又热蚊子又多,这让她很怀念老家夏天的清凉。马和梅的婆家是从固原甘城子落户到这里清河村的移民,除种地外,丈夫还在城里的工地打工。自从孩子长大进入镇上的学校读书后,马和梅便来到镇上做生意,边做生意边守护着孩子,这让她的心里多了份安宁。对比生活中的诸多得失,她还是对生活生出了一份满足,“总之一句话,这儿还是不错的呢!”  

昔日的古战场、近代的戈壁荒滩,化作如今的开发热土。当一代代移民,将他们的血汗和希望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联的时候,这里便生长出了庄稼、绿色和希望。清水河,这条发源于六盘山、流经这里大多数移民故乡的古老河流,连绵数百里,最后经这里汇入黄河,它见证着这块土地上的勤劳和收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