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的三种途径(岂能培养出男子汉)

近日,某地方卫视的一档亲子类节目中,一男一女两个小朋友因分组问题产生了争执,而男孩家长没有理清争执的头绪并辅助孩子辨别是非,达成和解,反而现场进行了一番“男子汉”教育,教育男孩不要作过多解释,而是要作为“男子汉”忍受委屈,不应该去指责女生,而是无条件的立刻道歉,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自我教育的三种途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自我教育的三种途径(岂能培养出男子汉)

自我教育的三种途径

近日,某地方卫视的一档亲子类节目中,一男一女两个小朋友因分组问题产生了争执,而男孩家长没有理清争执的头绪并辅助孩子辨别是非,达成和解,反而现场进行了一番“男子汉”教育,教育男孩不要作过多解释,而是要作为“男子汉”忍受委屈,不应该去指责女生,而是无条件的立刻道歉。

节目播出后引发热议,网友纷纷就“男子汉教育”发表看法。有人认为这种不分是非的教育方法是“有毒的男子气概”,也有人认为和稀泥与“男子汉”品格培养毫无关系。

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子汉”的意思类似于“士”或“君子”,指的是能够对国家、社会、对家庭、对个人承担相应责任者。在前现代社会,这个词特指男性,因此才有了“男子汉”一说。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已经去性别化,无论男女都可以做君子,只是按照语言习惯沿用了“男子汉”的用法。但节目中男孩家长对男孩进行的非但不是“君子教育”,反而恰恰是其对立面“乡愿教育”。

“乡愿式教育”是中国家庭教育长久以来的误区之一。何谓乡愿?《论语·阳货》里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孟子对此解释道:“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简单讲,乡愿是道德败坏的一种特殊形式,与小人相比,乡愿多了伪善;与伪君子相比,乡愿又多了谄媚;与中庸之道相比,乡愿又多了助长虐恶。

怀乡愿者看似公允老实,实际上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在他们那里善不得奖,恶不得惩。牺牲弱者,讨好恶人,以伪善欺世,却装作道德高尚的样子沽取名誉。因怀乡愿者的迷惑性比小人和伪君子都要更强,因此危害也就更大,所以孔子才厌恶地说乡愿是“德之贼也”。

比如遇到强者欺凌弱者,出于避免弱者受到更严重伤害的目的,将二者拉开说“算啦算啦”充其量算“和稀泥”。而因为不敢阻拦强者,就拦住弱者说:“算啦算啦,两人斗殴一定都有错,不如你让他打几下,等他气消了就好了。”就是典型的乡愿之举。

乡愿的本质是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实际上是对道德的消解和破坏,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汉代的徐干就说:“乡愿亦无杀人之罪也,而仲尼恶之,何也?以其乱德也。”乡愿也没有杀人一类的大罪,但孔子却如此厌恶他,为什么呢,正因为他以一种令人迷惑的方式对道德观念进行解构和破坏。

以这个亲子节目中男孩父亲的所作所为来说,他从看似公允的“仲裁者”身份为女孩主持了“公道”,又对男孩进行了自以为是的“男子汉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乡愿式的自我感动,对两个孩子都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对男孩来说,他受到了不分是非的道德指责,并且被迫忍气吞声地对女孩无条件道歉,他和女孩本来是闹了小别扭的玩伴,而经过了这一番“男子汉教育”,二人的关系已经变质了。男孩在之后的生活中或会一边对女性采取无条件的容忍和退让,一边将女性视为不可理喻和无法沟通者。

而更糟糕的是,任何被不分是非的指责所压抑在内心中的东西,最终都会以一种蛮不讲理的形式回归,没有人会一直无条件地容忍和退让。

而对女孩来说,她虽然在这场争执中得到了表面上的“胜利”。但仅仅因为性别就轻而易举超越对错的“仲裁”过程,却破坏了她正在形成的是非观念,在她之后的成长过程中面对相同或相似的争执时,她或会倾向于以这种方式取得“胜利”。而因为她是未成年人,她很难意识到这种基于性别身份而得到的无条件忍让,实际是一种对她人格的矮化和贬损。如果这样的场景反复发生,很可能造成她心理和性格扭曲,并影响她的一生。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天生不讲道理的人是绝对少数,而多数都是这种失败教育的结果。只是因为这种教育通常具有性别倾向性,使人们错误归因而形成了刻板印象而已。

可见,“乡愿式教育”是“君子教育”或“男子汉教育”的所有对立面中,迷惑性和危害性最大的一个,无怪乎孔子如此厌恶。在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观念里,“致良知”是矫治乡愿的有效路径,阳明学派的“四句教法”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就是教人向内心求索,反身得诚,以良知明辨善恶,这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合力引导。

一些亲子类综艺节目邀请明星和演艺界人士参加,他们虽是偶像,自身带有巨大流量,但并不是教育专家和教师,而且演员为了取悦和迎合大众,很可能在教育过程中展现一些过度表演的行为,如果观众盲目模仿,很可能对子女产生不良影响。

(作者系大学老师、历史学者)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刘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