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145期艺术展(非凡十年我的获得感)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最新出炉的数据显示,上海目前已备案博物馆158座,每年各类展览2000多个。以上海市常住人口2487.1万计,每15.7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远远超出全国每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平均量。美术馆、博物馆资源集聚已经成为上海的突出优势。拉斐尔、透纳、莫奈、蒙克、夏加尔、霍普、贾科梅蒂……众多西方美术史上的经典名作这几年纷至沓来。海纳百川的城市性格培育了上海开放的审美,也形成了较完备的艺术生态,场馆一流、观众热情,还有政策扶持、财政资助,造就了火热的艺术氛围。

上海第145期艺术展(非凡十年我的获得感)(1)

图说:美术馆、博物馆资源集聚已成为上海的突出优势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

观众:获取信息渠道多


  十年漫漫观展路。十年前,对文艺爱好者沈夏萍来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年位于南京西路上的上海美术馆、中国画院、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里的那些展览,连续几届的上海双年展,认识了一大批中国当代艺术家。“接下来是K11里举办的‘印象派大师·莫奈’展,记得展览在B3层举行,排队一直排到了上行楼梯的拐弯处。接下来,上海展览中心举办过 ‘印象派大师·雷诺阿’展、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

  观众获得展事信息的方式也从十年前的报纸电视广播台演变为文化艺术类的新媒体。融媒体平台也越来越多,大麦网等售票平台,在艺、一条等App,还有上海发布、上海文旅等新媒体平台。只要加个关注,就能及时获悉展览信息。对沈夏萍这样对艺展忠诚度极高的观众来说,还会直接关注一些品牌场馆的自媒体,获得信息更为便捷。

上海第145期艺术展(非凡十年我的获得感)(2)

图说: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吸引众多观众 资料图 胡晓芒 摄

策展:艺术市场潜力大


  比沈夏萍记忆中2014年的莫奈展更早的是2011年中华艺术宫举行的“毕加索大展”,这场展览开启了民营企业引进国际展览的先例。其后,2014年“印象派大师·莫奈”、2015年“印象派大师·雷诺阿”、2019年“西方绘画500年”、2020年的“莫奈《日出·印象》”,到今天的“乌菲齐大师自画像大展”等,都是由东一美术馆执行馆长、天协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定伟策划引入上海。“当时,毕加索大展对外开放的时候,一部分民众并不理解,认为艺术展是给艺术院校学生或艺术从业者看的,和大众没什么关系。今天,十余年过去了,不理解的人少了。艺术普及需要时间,慢慢深入观众心中。”

  市场需要培养,观众一样需要培育。谢定伟直言当年引进国际展览虽有困难,但却一直信心颇足:“因为上海的艺术市场有很大的潜力。”

上海第145期艺术展(非凡十年我的获得感)(3)

图说:乌菲齐大师自画像大展上,观众观赏《拉斐尔自画像》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组织:喜欢上海有理由


  前不久在马利美术馆举行的“喜欢上海的理由——漫画艺术大展”是一场漫画展。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郑辛遥告诉记者,上海漫画曾经是中国漫画的代名词, “我们将传统漫画、动画、动漫、插画、绘本、连环画甚至一些具有漫画元素的当代艺术的艺术家们融合在一起,围绕着同一个主题进行创作,艺术家们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各种技法来表现自己的构思,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钢笔画、农民画、数码绘画等等,各种画法齐上阵,不拘一格地用各种旋律各种声部唱响了他们心中的同一首歌——喜欢上海的理由。”从上海的历史与现在、城区与乡野、社区与商圈、硬件与软件、动态与静态等视角,魔都风貌、海派文化、社会生活、成就发展、未来愿景都可以在一幅幅作品中找到线索。

上海第145期艺术展(非凡十年我的获得感)(4)

图说:“喜欢上海的理由”以漫画的形式将上海的城市文化付诸笔下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郑辛遥说,来观展的观众有相当部分是大学生或年轻白领,也有不少外地赶来的观众和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外国人。一些老外看得非常认真,甚至还表示想购买一些漫画带回去。许多学画的小朋友带着画具结伴而来,听完导览漫画家的介绍后,纷纷趴在或坐在地上临摹起了各自喜欢的漫画作品。他说:“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都涌起一份感动,有这么多的孩子热爱漫画,中国漫画未来可期。”

  喜欢上海的理由有许许多多,美术馆里折射的城市实力、活力和魅力无法替代。(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