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总把你善良当做软弱(只是你的懦弱的表现罢了)

不要混淆“明哲保身”和“怯懦”的界限。 那么容易被人指使,无非是因为错把无原则的宽容当胸怀,所以不懂拒绝。 虽然很多话事先说出来不太好听,但可以让我们的交往回归理性,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失望和愤怒。

为什么别人总把你善良当做软弱(只是你的懦弱的表现罢了)(1)

我们生活中许多矛盾其实都是没有把丑话说在前头所引发的。 我们顾忌别人的感受,不想让人难堪、失望,这固然是一种难得的美德,但是如果一味地顺从别人,害怕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正说明我们对别人的肯定和赞许过于依赖。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缺乏自我肯定和欣赏的能力。因为向内求而不得时,就会不顾一切地向外索取,通过不断地对别人说“是”来维持一种成瘾性的虚假自尊。

为什么别人总把你善良当做软弱(只是你的懦弱的表现罢了)(2)

还存在一种情况,作为对“善意”的回报,我们也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感激和认同,然后获得一定的价值感和存在感。但是,当我们决定顺从别人时,实质上存在一种心理暗示:我们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不管这样的决定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理性的,是不是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与其将来被绊倒,进退两难,还不如一开始就把条件都摆出来,去留皆有备,得失不住心。两个人在一起,最能记住的是最近的话,而不是当初的承诺,当你开始孤注一掷,失去了自我的底线时,你也就失去了平衡两人关系的机会。而健康的人际关系取决于依赖和独立的平衡。

为什么别人总把你善良当做软弱(只是你的懦弱的表现罢了)(3)

真正善良的人可能只是在乎他是不是做了一件好事,而不在乎别人是不是认为他做了一件好事。真正的善是在充分了解和审视了事实之后做出的能带来最好结果的选择。

我不能给善良下一个定义,但我想说:善良不善良,你要自己学会选择,

要知道:生活不是用来妥协的,你退缩得越多,喘息的空间就越少;

日子也不是用来将就的,你表现得越卑微,幸福就会离你越远。

你无须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低。属于你的,要积极争取;

不属于你的,也请果断放弃。不想做的事,不必勉强自己去做;

忍了很久的事,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忍下去。 不要再让别人来践踏你的底线。一味地忍让或取悦,那不是善良,而只是你不想承认的懦弱。

也别再昏睡不醒,做着别人不喜欢、不会感激的事,你自己做不好,也不爱做所谓的“善行”。

只有挺直了腰板,世界才会给你属于你的一切。

如果你的生活只是对世界察言观色,然后满足于眼前的苟且,如果身边的人对你的存在总是忽视,如果你的被认同只能靠委屈自己去成全别人,那么请记住我要告诉你的这一句话: 你相当善良,且有力量。

为什么别人总把你善良当做软弱(只是你的懦弱的表现罢了)(4)

生活就是“不操这心”就得“操那心”的爱恨纠缠。 你当不攀附,不将就,不强求。黯然相爱,寂静欢喜。 如果不做好面对真实生活的准备,突然遇上了世界的残忍,你怎么办?我们没有机会坐等“谁的善良”来抵挡“我的风险”。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在能自立的基础上去和人相处,和人相爱。也许获得这样的能力,你得付出很多,但你能因此获得战胜人生各种困境的能力,更从容地直面生活。否则,你所有的表现,只是在“装无辜”,只是在打着“我想要简单生活”或“我的善良可以被温柔以待”的名义,放纵自己的天真或者无能。 极高明而道中庸,唯大智者才能单纯而平和。

古人曰大智若愚,能如婴儿一般天真而通透地为人处世,不纠结,不自找苦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去指望别人,温柔而坚韧地过自己的生活,这才是残酷世界里的正经事。 对不起,我只会喜欢那些喜欢我的人,只会善待那些善待我的人,对有一些行为,永远只表示理解,不能姑息和纵容,特别是对那些自以为对我好或者为了嗡嗡嗡好,强势而粗暴地对待我的人。 真正的善良,是让身边的人在平日自得其乐,在需要帮助时全力以赴,没有任何人有任何权利将自己的“好意”强加给另一个人或者实施自以为是的道德绑架。 人生会有各种遭遇,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不管是好人还是烂人,你总会在某个时间点遇上。

倘若你无力承担,没人能代替你承担,但我仍然希望你知道,这些事是在所难免的,你无法跟执着于个人观念而伤你的人理论,你只能能力让自己不被打倒。 倘若你能扛过去,不必逼自己去原谅伤自己的人,如果有一天你扛过了所有伤害,终于拥有了坚强,也不必对谁说都是因为谁曾伤你那么深,才成就了今天的你。你现在这么优秀完全是因为你自己强大,当年没有被他们打倒而已。 有时候,犯错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在伤你甚至是在残害你,然后还会怪你不优秀、不争气,要是不小心遇上了烂人烂事,我们只能自己一个人扛过所有的苦与痛,但这并不是要教会你悲观,而是教会你人世的智慧。 你要去相信,你没有能力时,本应该只对善待自己的人善良。

你有能力时,这世间则没有不善待你的人,也没有你不能善待的人。 每个人来到这世间,不是为了按照别人的方式过一生。以爱的名义最容易造成的伤害是剥夺了别人选择的权利。 很多人以自我为中心,他以为,别人按照他认定的方式过一生就是最好的选择。其实,他所追求的只是自己的顺心如意。他知道,爱一个人,就应该尊重这个人的选择,让这个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何况有时候,哪怕选择受苦,也是一个人的权利。 爱欲于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我们越是想抓住某物,越是可能陷于某种执迷。何况生命本是自我承载,每个人独生独死,无有代者,怎么可以让别人来承担我们的人生期望。 一味要求自己所爱的人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自己所向往的幸福,从某种角度来看,它其实是一种认知模式的错误。比如把“吃苦”看作人生中消极的、要彻底避免的东西,在一个人最应该吃苦的年纪去过度干涉和保护他,其实是对生命成长的不尊重。虽然吃苦与幸福的意思背道而驰,但人生所有的经历,包括吃苦,都直接关联生命和灵魂的成长。

为什么别人总把你善良当做软弱(只是你的懦弱的表现罢了)(5)

正如周国平所说,生命的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怀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灵魂在场。 一个人唯有经历过磨难,对人生有了深刻的体验后,灵魂才会变得丰富。而这也是幸福的重要源泉。现实中的幸福,应是幸福与不幸按适当比例的结合。每个人都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最好的成长方式,无论是吃苦还是享福。 人来世间走一遭,所能拥有的,不仅仅是财富,也不仅仅是名声,还有各种经历和感受。于我们而言,现实生活中的福祸得失,欢乐痛苦都是收入,命运的打击因心灵的收获而获得了补偿。 别用你所谓的善意去强迫别人,每一种人生都可能有残缺,不必做太多比较。每一种生活都有很多乐趣,不必做完全统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