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乡游子返乡创业带领乡亲致富(红土地上的守望)

离乡游子返乡创业带领乡亲致富(红土地上的守望)(1)

井冈山是一片神圣的红土地,每寸热土都浸染着革命烈士的鲜血,在这里锻造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如积淀在土壤的丰厚养分,持久地滋养着默默地辛勤耕耘在这里的井冈儿女,赋予他们拼搏进取的动力。土生土长的红军后代黄准繁就是这样一个扎根在井冈红土地上,面对竞争与困难,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用心血与汗水铸就每一点业绩、每一步成长的创业者。

抓机遇,返乡创业项目巧定位

话说2001年,井冈山市为推进鼓励本土籍在外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出台了系列的政策措施,加上当时井冈山的旅游业也在逐步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在广东打工四年的黄准繁敏锐地看到了井冈山旅游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便带着打工积蓄踏上了他的返乡创业之路。刚开始他在茨坪天街开设了一家名叫“山里人家”的土特产店,主要销售本土的特产,秉着诚信待人,产品保质保量的原则,吸引了很多井冈山旅游的游客来店里购买土特产,因产品质量让客户放心,价格也公道,许多客户成为他店里的回头客,那些年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由于天街有众多类似的特产店,竞争异常激烈,那时黄准繁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提供更多有质量保证、让客户认可的产品,并在竞争中保持绝对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查,黄准繁认为要赢得客户认可,就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又有价格优势,必须从原料开始抓,并且要有自己的品牌特色,还要有叫得响的拳头产品。思考再三,于是他创办了“井冈山市井之绿特产有限公司”,公司主要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逐渐改变了单一的土特产销售模式,进入到绿色农副产品、花卉种植和初加工行业。

在拳头产品打造上,黄准繁把焦点聚集在当地特产野生黄菊上,这说起来还有很深的红色历史渊源。他是红军后代,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其曾祖父黄英阶在茅坪担任赤卫队班长(1965年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他的外曾祖父谢禹楷在茅坪红军医院当草药医生。小时候黄准繁听祖辈讲过:缺医少药的井冈山革命时期,野菊花是红军医院用来给伤员降火、通畅排解的草药。有一次谢禹楷给毛委员号脉,讲他火气郁积,排解有些紧张。毛委员点头说:“是啊,我有便秘的毛病,你给我开副中药吧。”谢禹楷想了想,说道:“服药倒不用,我给你一些黄菊泡茶试一试。”几天后,谢禹楷从山上采了一些野生的黄菊花,在锅里烘干后送给毛泽东,要他泡茶喝。毛委员喝了几天,感觉到便秘的情况好多了,还特向谢禹楷作了答谢。

黄准繁想黄菊花既有通肠润便,更有清肝明目方面的效用,何不加以人工栽培,使其扩大产量,成为商品。从2010年起,黄准繁经过三年多的反复栽培、优化品种,成功地取得大面积栽种的经验。2016年,黄准繁扩大黄菊花生产的规模,在茅坪租田种了100多亩皇菊,并在大陇、柏露、鹅岭等地予以大面积种植,将其推上市场,成为具有井冈山地方特色的商品。2016年并注册了“井冈皇菊”的商标。

坚信念,共克难关成就好事业

创业之路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2016年种植皇菊,因为没有经验,有200多亩低洼地,不巧的是当年井冈山的雨季水量特别大,水无法排出去,水把菊花的根部泡坏,根部腐烂,直接导致菊花死亡,造成这200多亩的皇菊几乎没有收入,因为是按有机绿色食品要求种植,用的都是有机肥料,加上人工翻地、种植、人工除草,这200多亩菊花地直接损失120多万元,让黄准繁一夜白了头。前期投入的大量资金,让他已经没有了资金周转,当时,整个人差不多要崩溃了。家人都劝黄准繁放弃算了,欠下的债可以慢慢还,当时他也有点动心想放弃了。就在这个时候,井冈山市领导听说黄准繁的事后,特地请来了种植专家,帮黄准繁分析原因与解决问题。在技术上有专家指导,在公司目标方向上市政府又给了我们引导,在经济上给予无偿的帮助。在市政府的帮助下,黄准繁向市就业局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公司很快获得了50万元贷款资金周转,解了燃眉之急。为了解决种植技术难题,市政府又出面牵线让黄准繁专程到省林科院请教专家,聘请台湾著名农业种植专家做种植技术顾问,同时市政府又叫公司培养自己的种植技术团队,边学边带,把种植技术难题一一解决。

现如今,井冈山市井之绿特产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有中级技术职称6人,高级技术职称3人,正式职工26人,黄菊种植面积扩大到360亩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企业。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一个井冈皇菊种植合作社、一个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一个千亩有机笋基地,产值由最初成立的200万元发展到现如今的1800余万元。创业的成功得益于市政府与领导的关心、支持,以及黄准繁对事业锲而不舍追求。

闯新路,质量为先打响品牌战

井冈山井之绿特产有限公司依托井冈山丰厚的红色文化、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原生绿色农产品资源,坚持举生态旗、打有机牌,抓好产业升级、品质提升,挖掘特色,打造出自己的亮点。

刚开始黄准繁只是小打小闹,从最初只是从农户手上收购他们自给多余的产品,经过包装再投到市场。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喜欢原始种植的农产品,单单从农民手上收购多余的农产品远远供应不了市场的需求,于是黄准繁找到当地的农户跟其合作种植。黄准繁先给他们来年的种植费用,提出必须按照黄准繁的标准来种植,什么肥料可以施,什么化肥不可以施,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对于农民来说,有人先给钱种植,而且种出来的农产品还不怕卖不出去,当然很乐意合作。2005年茅坪和大陇2个乡有10多户农民和黄准繁签定种植协议。有种豆角晒豆角干的、有种青菜(晒梅干菜的)、有挖冬笋做笋干的。因为是第一次和人合作种植,考虑到经验不足,第一年只是小批的种植面积。没想到就是因为这种经营种植方式,使“井冈山市井之绿特产有限公司”的产品在市场有很好的反响。于是黄准繁在2009年注册了“井之绿”的品牌和商标,加强了公司产品的品牌经营。这些年黄准繁都是秉着“诚信待人、价格公道”的理念,终究应了那句“有志者事竟成”的老话。公司注册的“井怡园”“井之绿”绿色有机食品品牌,产品获多项殊荣,“井之绿”品牌荣获得2014年江西省著名商标,主打产品“井冈皇菊”荣获“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被商务部中国好食品定制评荐组委会评为“中国好食品”。

倾爱心,村民脱贫同奔富裕路

黄准繁感到被称作实用人才带头人是政府和群众的一种信任与期盼,同时是一种责任,必须发挥好带头人的作用。作为一个地道的农家子弟,扎根在农村创业,受益于党和国家对农村工作扶持政策带来的好机遇,黄准繁时刻想到更要以感恩的心去创业、勇担社会责任。农民是一个需要特别关爱的相对弱势群体,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困难农户,“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在农民参与产业的发展中引导农户发展生产、传授技能,“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是富”这是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对自我的挑战。

公司稳健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公司采取“龙头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模式,坚持使用留守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与下岗失业人员,近5年以来,每年直接带动农户就业280人,人均收入4867元,其中带动贫困农户100余户,户均年收入5000余元,农户人均增收近1000元,为井冈山市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作出的积极的贡献。

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号召,农村有广阔的发展天地。黄准繁与其公司将会顺应时代要求,紧紧围绕井冈山市政府“红色引领、绿色崛起”的指导思想,抢抓当前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发展新机遇,通过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带领越来越多的农民以及困难群体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作者:欧阳小和、王江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