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宋明理学的认识(刘立夫孔颜之乐)

“孔颜之乐”与宋明理学的精神追求

“孔颜之乐”到了宋朝才被正式提出来。第一个提出的,是周敦颐。根据程颐的回忆,当年程颢、程颐两兄弟在十五六岁的年纪,师从周敦颐。周敦颐经常要求他们追问这样一个问题:

“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这里说到了两个儒家圣人的快乐。一个是颜子之乐,一个是孔子之乐。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是安贫乐道的典型。而孔子自己呢?“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能感受快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富贵,对于我而言就像天上的浮云。

谈谈宋明理学的认识(刘立夫孔颜之乐)(1)

那么,二程受到了周敦颐的影响没有?“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二程在他的影响下,天天都在琢磨孔颜之乐,老想着要做圣贤,放弃功名利禄,连科举考试也没心思了。二程兄弟一生都把名利看得很淡,应该与周敦颐倡导的孔颜之乐有很大的关系。

巧合的是,程颐少年成名,竟然与周敦颐这段时间的强化训练直接相关。二程兄弟离开周敦颐后不久,程颐入太学读书,没想到在毕业考试的时候,考官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颜子所好何学论。”于是,程颐有如神助,一篇美文横空出世:

圣人之门,其徒三千,独称颜子为好学。夫诗、书、六艺,三千子非不习而通也。然则颜子所独好者,何学也?学以至圣人之道也。

谈谈宋明理学的认识(刘立夫孔颜之乐)(2)

大意是说,圣人孔子的门下,弟子三千,孔子只为颜子一人点赞,称他“好学”。要知道,孔门之中,六经人人皆通,而颜子与众不同,他到底有何独特之处?原来,颜子所学,不在经典文字,而在追求圣人的境界啊。

程颐接着说,圣人不是天生的,只要方法得当,人人皆可做圣人。具体的方法就是正其心,养其性,做到“中正而诚”,那就是圣人了。这些话,与周敦颐《太极图说》非常相似。当时的主考官是胡瑗,太学的校长,“宋初三先生”之一。胡瑗出这道题来考太学生,主题也是做圣人,与周敦颐不谋而合,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读书做圣贤是那个时代儒者考虑的“时代主题”。当胡瑗看到程颐的这份答卷后,极为惊异,立即通知程颐过来与他见面,并且当场拍板,破格让程颐在太学担任教职,这是轰动一时的大事。

周敦颐经常要二程寻找孔颜之乐,对于宋明儒学的发展具有方向性的意义。汉唐以来的读书人,大部分拿考试当敲门砖,会写文章会作诗,至于人品,就难说了。理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周敦颐能够成为道学鼻祖,关键在于他具备“圣贤气象”。400多年以后,少年王阳明在回答什么是“人生第一等事”的时候,也说要做圣贤而非考功名,答案几乎完全一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