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推理类型节目(当大侦探成为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

《明星大侦探》做到第七季发生了很多改变,首先名字去掉了明星两个字改为《大侦探》,其次制作组也不再是原来的小盒子团队。而内容除去玩法上的小调整,对于观众来说最直观的变化是撒贝宁的缺席,曾经的“何撒鬼白欧”不仅“双北”不再,首期出现的也只有何老师一个人。

制作团队的变化、初始成员的缺失,综N代的瓶颈,让很多观众都对这季节目多有担心。事实证明担心不是毫无根据,先导片里的游戏被指抄袭Running Man十周年特辑,设定、规则、游戏进程、包括剪辑手法,几个部分都几近重叠。

少儿推理类型节目(当大侦探成为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1)

同时演唱会中杨蓉舞台的设计也被指抄袭了Super Junior的MV。

少儿推理类型节目(当大侦探成为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2)

前六季的《明侦》没出现过类似状况,这对于一个翻版综艺来说已经实属不易,也算是一块金字招牌。但这一季居然在先导片就出现如此争议,无异于在万众瞩目中壮烈跳坑,顺便砸了节目的好口碑,怎么想都得不偿失。

少儿推理类型节目(当大侦探成为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3)

正片里的第一案《童话学院之毕业悸》,用四个小时看完,感觉是熟悉又陌生。

何炅、张若昀、魏晨、杨蓉、大张伟和戚薇的嘉宾阵容让人倍感亲切,大家都是老玩家,都有经验也都玩得不错。

少儿推理类型节目(当大侦探成为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4)

杨蓉搜证一流,戚薇表现出色,魏晨实力大大提高,大老师依然碎嘴也依然热爱押韵,张若昀分析死因时提出的窒息征兆精彩绝伦。可以说第一案嘉宾的表现是完全在线的。

但失去了“双北”的节目也必然失去了某部分灵魂,以往撒老师在节目里尽显胡闹,却也能时刻与何老师打配合,在推进节奏的同时讲案子梳理清晰。而第一次没有撒贝宁,何老师就只能以一人之力掌控大局,呈现效果大打折扣。

少儿推理类型节目(当大侦探成为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5)

如果说以上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小遗憾,那这集的案件设计也并不那么尽如人意。

节目播出后有很多观众在讨论组里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觉得剧本逻辑不对,有太多bug和未解之谜。

少儿推理类型节目(当大侦探成为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6)

比如嫌疑人在知道自己第二天会被死者害死的情况下,居然一觉睡到大天亮,还睡过头了。

少儿推理类型节目(当大侦探成为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7)

魏晨的角色同理,他认为死者杀了自己女朋友并且替代其身份,但在发现没有机会询问后,他选择去大树底下,唱歌。何炅听到这已经傻了,所有人都傻了。

少儿推理类型节目(当大侦探成为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8)

合理吗?不合理,但魏晨只能说因为自己热爱歌唱事业……

类似的问题不止一个两个,从线索,到作案动机,再到人物行为,通通有说不清的模糊地带,以至于大家按照以往的梳理手发去推凶都略显牵强。

少儿推理类型节目(当大侦探成为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9)

客观地说这个案子并不烂,只是放在《明星大侦探》的水平里太普通。尤其是从第三季开始,《明侦》的第一案和最后一案总会格外高能且有创新设计,甚至首发案都会做成连案升级推理难度。

第三季的《酒店惊魂》有灵魂互换的设定;第四季的《逃出无名岛》多次反转梦中梦;第五季《海上钢琴师》涉及多重时空穿越;第六季的《夜半酒店》的灵魂互换更上一层楼。

少儿推理类型节目(当大侦探成为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10)

虽然这几个主题都是在Ⅱ期更精彩,但作为基底的Ⅰ期,内容也会非常扎实细致。相比之下第七季的《童话学院之毕业悸》就显得有些粗糙,虽然不排除有连案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期待也只能放在下一期了。

这季节目的制作团队是晏吉工作室,并非新朋友,《明侦》前三季的执行制片人就是晏吉。

少儿推理类型节目(当大侦探成为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11)

其实节目整体来看与过去并没有强烈的割裂感,还是熟悉的画风、花字、呈现形式,推理的大框架不变,案件背后的社会关注视角也依然存在,只是细枝末节的地方会有一些出入。并且很明显的有在跟原来的剧情做一些勾连,第一期就cue了撒老师很多次。

少儿推理类型节目(当大侦探成为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12)

《明侦》做到第七季不容易,毕竟能坚持做且均分达到9.1的国产节目屈指可数,即使曾经也经历过小程度的口碑滑坡,评分最低的第五季也能有8.3。

观众对《明侦》的喜欢基于它的好,并且肉眼可见的,节目不管是从案件设计还是从呈现形式都在做更多尝试。于是自然而然,我们对于《明侦》的期待和要求也远超于绝大多数节目,相比苛责不如说是爱之深责之切。

少儿推理类型节目(当大侦探成为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13)

当然谁都明白,从制作角度来说,没有一档节目能永远立于不败巅峰,一边是创作思维的耗费,一边是观众阈值的提高,这本就是无可避免的矛盾。

同时现实问题也摆在眼前,“何鸥鬼白撒”的阵容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容易凑齐,艺人的档期有变动,相关的规定也有变动,如果不是实在不行谁又能愿意舍了“双北”。

少儿推理类型节目(当大侦探成为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14)

原来是增加一个素人侦探,现在节目名字去掉“明星”,侦探助理也拥有了二轮投票权,奖励的金条改为徽章,排名前四的玩家只会获得“闪耀侦探”称号。

这季还有一个变化是增加了《大侦探合议庭》环节进行全民普法,于是前六季的“明星推理真人秀”也变成了“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

少儿推理类型节目(当大侦探成为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15)

或主动或被动,改变的发生是事实,而在变化的不止是节目本身,观众的兴趣和需求也在变,但很多时候这二者的变化并不会是同步的。

冷眼看电视曾经提到过,没有综艺的会在掌声中落幕,做不下去或者没人看了才是一档节目停止的真正原因。《明侦》系列固然也是如此,我们期待它再攀高峰,但或许是节目的退出,或许是观众的自我选择,终有一天还是要说再见的。

老观众对《明侦》的感情不言而喻,每个人心里大概也都做好了准备,这档节目曾经带来的陪伴和欢乐都是无可替代的,而这份感情能在当时发挥到极致就已经完成了使命。

少儿推理类型节目(当大侦探成为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16)

当然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第七季的《大侦探》依然能保持水准,能让快乐和这份情感的寄托都延续的久一点。

最后一个真情实感且实际的小建议,植入不要太多,口播不要太硬。日常插科打诨的时候打打广告也就算了,怎么找到重要线索的关键时刻,BGM起来了,画面展现复杂了,观众的好奇完全被调动了,结果突然开始念上口播了?念完了又快速进入状态看线索了?我不行,我僵住了,不要在说再见之前就先变成大广告侦探啊!

少儿推理类型节目(当大侦探成为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