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前十章 细说红楼梦里林黛玉的九重风流

推荐:孙悟空刑满后打杀一千猎户,吴承恩想表达什么?

文/风林秀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前十章 细说红楼梦里林黛玉的九重风流(1)

【作者简介】风林秀,一个崇尚自由的写手。喜欢思考,喜欢历史,喜欢国学,喜欢诗歌。著有长篇小说《双莲记》《爱情迷失的季节》,短篇小说《阳光女孩》《火狐狸》入选《就这么嫁给了他》合集出版等。短篇散见各类报刊杂志。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单独以美而论,则《红楼梦》中,无人能出黛玉其右。

那么,黛玉之美,美在何处?美向何方呢?

咱们呢,就先从薛大傻子的一句“酥倒在那里”说起吧。

(1)

要说下流,薛蟠这人呢,堪称《红楼梦》中的极品,他要说第二,无人敢称第一了。

不过,咱们这里说得是下流,可不是无耻。要说无耻,还轮不到薛蟠。

如此一个下流之人,在贾宝玉跟王熙凤中了五鬼魔魇的时候,可忙坏了。

书中这样写道: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薛蟠如此一个下流之人,在贾珍面前也是“忙的不堪”啊。所以说,看到了吧,无耻的人其实在这里呢,就是贾珍等。

为了防着贾珍,薛蟠要照顾妈、照顾妹妹、照顾妾。可是——

他一眼就瞥见黛玉了——

瞥见黛玉的什么呢?是“婉转风流”。所以,也不照顾妈了,也不照顾妹妹了,也不照顾妾了。干脆直接酥倒了。

此为黛玉的一重风流——婉转风流。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前十章 细说红楼梦里林黛玉的九重风流(2)

(2)

黛玉之美,莫过于一首诗:

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这首诗堪称史诗般之美、传神之绝唱。

当时,黛玉去找宝玉,结果院子里丫环们在斗气,晴雯竟然没有听出黛玉的声音来,所以没给她开门。

当然,在这个时候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是湘云和宝钗会怎么做呢?

湘云一定大呼小叫,叫开门再跟丫头们算账。

宝钗一定会慢条斯理的把门叫开,因为她不愿意造成这样一种无名的误会。

但是黛玉呢,她这个人什么事情都懒得去争,因为争就可能引来闲气。为了避免这个闲气呢,自己就选择去生闷气了。

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她回到自己住处,刚呜咽一声,那树上的鸟儿就全飞走了,花也落地了。因为什么呢,不忍也。

此为黛玉的二重风流——落花风流。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前十章 细说红楼梦里林黛玉的九重风流(3)

(3)

黛玉是一个诗人,她有一组《五美吟》,其中一首诗是《西子吟》。这样写道: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她在一入贾府之时,有一大段宝玉眼中的黛玉描述: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可以说,西子之美,算是黛玉的招牌之美。可是黛玉的这首《五美吟》恰恰说出了一个问题,她对自己西子捧心之美并不喜欢,她更喜欢的是东施那样“头白溪边尚浣纱”的健康之美。

但不管她自己如何想,西子的标签都是属于她的。

此为黛玉的三重风流——西子风流。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前十章 细说红楼梦里林黛玉的九重风流(4)

(4)

西子风流是黛玉在人间的一个标志。但她以前可是绛珠仙子,有曲为证: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这个词非常精准。与宝钗的晶莹恰好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宝钗的雪,是晶莹之雪;黛玉的林,是寂寞之林。

关于这个寂寞的传说,全本《红楼梦》中还有两个故事作为佐证。

一个故事是宝玉讲的,林子洞里香芋的故事。

其实贾宝玉算不上一个幽默的人,他只能算是一个体贴的人。但在黛玉面前的时候呢,他就变得又幽默又体贴了。

宝玉给黛玉讲了一个老鼠偷食材做腊八粥的故事。那只小老鼠变成的香芋,才是真正的“香玉”。那个这个故事的梗在哪呢?原因就来自黛玉的体香。黛玉曾经跟宝玉说过,人家有冷香,你可有暖香来配吗?

可是呀,宝玉没有。于是,黛玉的冷香,成为一种孤独之美。

此为黛玉的四重风流——孤独风流。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前十章 细说红楼梦里林黛玉的九重风流(5)

(5)

那么,关于晶莹雪与寂寞林,还有一个故事呢。这个故事是刘姥姥讲的。

刘姥姥说的是家里村庄上的事情。有一年下大雪了,地下压了三四尺深。那日听外头柴草响。发现有人从雪里抽柴草。是个什么人呢?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

这里的雪呢,根深蒂厚代表的是薛宝钗;而这个从雪里抽柴禾的姑娘,正是映射的黛玉。这个情景,与她寄人篱下的身世多么相似,她要想立足,或者说取暖,又不得不借助于薛家。所以后来她认薛姨妈为干娘,认了宝钗和宝琴为姐妹,皆跟这个故事有关。

这个故事,真正诠释了什么是寂寞之林。

此为黛玉的五重风流——寂寞风流。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前十章 细说红楼梦里林黛玉的九重风流(6)

(6)

以上几重风流似乎都有些命运的多舛与无奈是吧。其实,纵观黛玉的一生,她的人生态度总得来说却是积极向上的,她有着非常正能量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下面咱们就说一个事例。

就说那次吃鹿肉吧。黛玉不是不想吃,是因为她体弱所以不能吃。她只是开了一个玩笑说“为卢雪广(有的版本为庵)一大哭”,结果遭到了湘云的抢白,说你懂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

这个名士风流,其实也唯有黛玉配得上这个标签。她对名士的理解超越了所有人。虽然说,宝钗的知识渊博程度可能要超过黛玉,但对知识和人物理解的深度准度,则整部《红楼梦》恐怕无人能与黛玉比肩。

就比如说,黛玉对李商隐的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一褒”,又对苏轼那句“古砚微凹聚墨多’的“一贬”,若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与心情的融合,断断做不出如此精准的理解来的。这与宝钗解读那首《寄生草》是不同的。宝钗的解读,哲学味道更浓,而黛玉的解读,情感味道更浓。如果再深刻一点的话,那就是宝钗的解读更加理性,而黛玉的解读更加感性。

此为黛玉的六重风流——名士风流。

可以说,黛玉是一个真正的名士。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前十章 细说红楼梦里林黛玉的九重风流(7)

(7)

说到黛玉的诗,不能不提黛玉的重建桃花社。大家知道吗?都说黛玉“喜散不喜聚”,可是,当海棠社逐渐被大家遗忘的时候,黛玉却准备要重起桃花社了。所以说,她是喜聚的,只是聚的人不要太过是非功利即可。

黛玉做了一首著名的《桃花行》,结果把个宝玉看得又落了泪。都说黛玉眼泪多,看来这绛洞花主的泪也不少。然后大家以柳絮为题,各做一首词。宝钗的那句著名的“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就出自此处作的《临江仙》。

黛玉作的是一首《唐多令》。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此为黛玉的七重风流——缱绻风流。只是过于悲伤也。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前十章 细说红楼梦里林黛玉的九重风流(8)

(8)

再回过头来读她的《桃花行》,需要与《葬花词》结合起来。虽然是,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可转眼间,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从生到死,从赏花到葬花。从一个“帘中人比桃花瘦”的隐者到一个“花落人亡两不知”的亡者,你说她是隐者风流,还是净土风流?此处即做为黛玉的第八重和第九重风流吧。

那么,净土在哪里呢?黛玉的美将走向何方呢?

净土,就在天尽头,彼处有香丘。

彼处,离恨天灌愁海,即是黛玉来处。

就在太虚幻境,警幻仙把自己的妹妹介绍给贾宝玉时,曾介绍过,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因为这里不是直接描写,故不将“袅娜风流”纳入“九重风流”之数,但依然可以成为黛玉之第“十重美”。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前十章 细说红楼梦里林黛玉的九重风流(9)

(细说《红楼梦》里林黛玉的九重风流、十重美)

《红楼梦》妙玉的玉:妙玉如何与贾府有了牵连呢?

第一名捐躯的美国飞行员:在苏州的天空1比6迎战日本战机

中国的盗墓贼与日本的盗墓贼争夺国宝九孔熏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