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人学过的小学课文(这五篇小学课文陪伴了至少三代人)

小学的有些课文,陪伴了几代人。以前是父母听着自己朗读,现在是自己督促孩子背诵。这样,至少有三代人拥有了共同的回忆,也可能是四代人。这些课文,你还记得吗?

80年代的人学过的小学课文(这五篇小学课文陪伴了至少三代人)(1)

第一篇,《草船借箭》。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是罗贯中心目中的“智绝”。诸葛亮未出茅庐知天下三分、舌战群儒联吴抗曹、七擒孟获收服人心,一座空城吓退雄兵,等等。草船借箭就是众多故事中的一个,故事情节概括起来不精彩,那些细节描写才令人叫绝,一句话,他不烂之舌,他还有天人之智。

其实小时候并没有觉得书上的人物有多么厉害,哪怕是诸葛亮,但是《三国》中一些小故事就像一条线,串联起了生活的某些东西。

80年代的人学过的小学课文(这五篇小学课文陪伴了至少三代人)(2)

第二篇,《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真的,太经典了,不管过去多少年,尽管从来不曾想起,可是,只要有谁提起这篇课文,我们都一定记得这句话。当然我们也记得结尾和寓意,乌鸦终于靠自己的智慧和坚持喝到水了。

80年代的人学过的小学课文(这五篇小学课文陪伴了至少三代人)(3)

第三篇,《曹冲称象》。

曹操得到了一头大象,他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大臣们都想不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而只有六岁的曹冲用“等量替换法”解决了这个难题。

80年代的人学过的小学课文(这五篇小学课文陪伴了至少三代人)(4)

有时候小孩子的大脑真让人惊奇。《甄嬛传》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怎么把九个套在一起的圆环解开?大人们都无计可施,甄嬛的女儿胧月把九连环往地上一摔,轻轻松松地解决了无数聪明人都棘手的问题。

80年代的人学过的小学课文(这五篇小学课文陪伴了至少三代人)(5)

第四篇,《小马过河》。

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小马驮着麦子去磨坊,遇到了一条河,它不知道河水的深浅,进退两难。一头牛认为河水很浅,可以过去;一只松鼠说水很深,不能过。后来,小马在妈妈的建议下亲自下水试了试。“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想松鼠说的那样深”,这句话太精彩了,言简而意深。

故事的寓意是,我们要敢于尝试,要多实践。

80年代的人学过的小学课文(这五篇小学课文陪伴了至少三代人)(6)

第五篇,《小猴子下山》。

我们应该都记得这个故事的脉络:一只小猴子在下山途中遇到了好多自己喜欢的东西,可是它拿不动所有的东西。它先是掰了玉米,后来为了桃子丢了玉米,为了西瓜丢了桃子,为了兔子丢了西瓜,最后兔子跑了,它只好空手回家。

猴子下山的故事说明,做事要一心一意,把握眼前的机会。

还有一些课文也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存在了很多很多年,比如,《咕咚》《小壁虎借尾巴》《我要的是葫芦》等等吧。

这些课文承载着许多美好的记忆。有时候,我们站在时光里,想起那卷起的书角,还会感慨万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